分享

《广东印记》打卡的南澳,是无数历史的见证人

 风吟楼 2020-01-05


潮商Plus 潮商Plus Mini Program

南澳岛,广东唯一的海岛县

近期,《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发布了汕头南澳岛——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介绍了南澳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发展。

南澳岛,全国14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至节假日,从青澳湾到叠石岩,从金银岛到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岛上的每一处景观,都人流如织。

除了美景,南澳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岛,借助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澳,了解南澳历史人文故事。

 金银岛,传说中吴平藏宝地 


视频以金银岛作开篇引入。金银岛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三面环海,碧波荡漾,被传是海盗吴平的藏宝地。
明朝嘉靖年间朝政腐败,闽粤沿海出了个大海盗吴平,心计多智,有些谋略,且水性极佳,传说可潜游十数里,渐成贼王。后来,他看中了南澳岛,在此安营扎寨,并在现今的深澳筑营。

△南澳吴平寨村就在“金银岛”西向。据传吴平看重此处,后有高山悬崖,前面海滩宽阔,又有虎屿与猎屿两个小岛作天然屏障,确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当时南澳尚未设总兵,这一带就成了吴平的势力范围

△南澳吴平寨村局部景,图源南澳海岸

为荡平这股海寇,明朝廷先是委派潮州总兵俞大猷清剿,双方激战3个月,俞大猷仍未能占上风,朝廷闻奏急派浙江总兵戚继光前往助战,戚家军到达南澳在今南澳东南方云盖寺一带安营扎寨。

据传,一天夜晚,戚继光梦见美髯公,得蒙指点:“破敌,只在智取,若从后攻,必然可胜。原来吴平屯兵安营于临海处,背后是金山,山势嵯峨,荆棘丛生,无路可通,疏于戒备。于是,戚继光与俞大猷合谋,由率兵从正面强攻,戚则亲率三千精兵,偃旗息鼓,披荆斩棘,取道山后。

最后,官军大获全胜。吴平见大势已去,便与妹妹将十多年来掠夺的金银财宝分装成18罐,用小船运到现在称为金银岛的小岛掩埋。后来,吴平战败,投河自尽,财富成谜,只留下了一段谜语,至今无人破解:


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
箭三枝,银三碟,金十八坛。

 南澳Ⅰ号,明“海上互市”佐证 

2007年5月,渔民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随后,该海域被保护起来,并组织专家队进行水下摸探、采集和测绘工作。

专家推测,南澳Ⅰ号有可能是明代一艘从福建驶向东南亚的商船,而出水的三万多件物品,以明代福建漳州出产的瓷器为主

△南澳Ⅰ号被发现的位置

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历来是东南沿海通商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明朝,南澳就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南澳Ⅰ号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同时,一条船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南澳一号”出水的文物说明,当时的贸易已经跨越最早的海外贸易——奢侈品间的交换,也说明那个时候的海外贸易已进入民间生活,是沿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相当大。

△当时南澳Ⅰ号出水的瓷器

 为固海防,南澳岛总兵府 

南澳Ⅰ号沉没的年代,南澳岛饱受倭寇、海盗侵扰。明万历四年(1576年),为固海防,朝廷在南澳岛设总兵府,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

总兵府与民族英雄郑成功结下不解之缘。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明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由于手上兵力不足,他来到南澳 —— 父亲的部将陈豹在此当正将,在总兵府门口进行招兵。兵强马壮之后,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于1662年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总兵府门前的榕树,已有400多年历史,树下重119斤的“练武石”据传正是郑成功当年招兵所用。

总兵府与台湾的渊源也颇深。清康熙二十四年起,南澳总兵府负责闽粤二省及台湾、澎湖海防军务,总兵府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历史见证

据统计,明清两朝到南澳上任的总兵、副总兵就有157任147人,包括建城的白翰纪,清代到台湾抗倭的刘永福、吴光亮等一大批能臣武将。至今,总兵府内仍陈列有他们的雕像。


  南澳岛的那些历史遗迹  

除了视频内提到这三段故事,南澳岛上还发生过不少的历史故事。

宋井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9岁的宋端宗赵昰和6岁的弟弟赵昺等一干人被元军追杀。后来,在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下来到了南澳,住在现在的澳前村一带,现在的澳前村岸边还保存着“太子楼遗址”。


但这么多人马的饮用水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于是众人在岛上四处打井,后来他们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

天长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盖了,有时又会显露出来。今天看到的是其中的“马井”。怕它再被沙子掩盖,近年在井的周围修了井栏。龙井和虎井什么时候能被发现,谁也不知道了。这些井神奇之处在于地处海滩,但是潮退之后井水不带咸味,照样甘清甜美

 古城墙

南澳古城墙位于南澳县深澳镇榴城村,它高约3米,长约40米,是南澳城遗存的唯一明代城墙


《南澳志》记载,南澳城“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

明万历四年即1576年,南澳首任副总兵白翰纪创建南澳城,后由续任晏继芳续建而成。现存的古城墙长50米,宽5米。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古城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古城墙的附近,有两口石条构筑古井,其中一口约米余见方,名为马槽井,相传为关羽坐骑饮水的马槽,故称“马井”。此井口有一奇观“马井朝烟”——青澳东边的山日出时,马槽井里面泉水滚滚,冒出烟气。

雄镇关

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深澳金山与马鞍山之间,即云澳镇与深澳镇交界的山脊上,是古代云深两镇的古隘要冲。雄镇关的门上,刻着一副对联:“雄跨南北双方脊,镇摄云深两澳关”,说明了雄镇关之险要。

据清《南澳志》载:“戚继光破吴平道出于此”说的正是此处:明嘉靖四十四年, 戚继光从云澳镇出发,军队开过雄镇关,一举剿灭吴平海寇。

清戍台澎故兵

墓园

1684年,康熙一统台湾后,在台湾与大陆间实施“班兵”制度,即戍台澎的驻兵由闽、粤官兵派驻,每三年更换一次,其中就包括南澳本标左营及其所辖之铜山、宫仔前等处水陆各营官兵,每三年抽拨赴台澎更戍一次。班兵制度,前后历200余年之久。

在这三年间,戍台澎之兵有阵亡、病故的,就由战友将他们的遗骸运回大陆,集体归葬于营地附近山麓,为他们立碑。每三年,一批将士的遗骸被运回来,葬入营地附近,墓碑排成一列。

△视频中上帝视角下的“忠魂”出自此处。

整个清戍台澎故兵墓园面积3300多平方米,为全国沿海目前规模最大的缅怀古代驻守台湾将士的陵园

戍台澎故兵墓是清代实施班兵制度的遗迹,也是南澳与台湾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它记载了大陆官兵守台、护台的艰辛历程,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


来源:方志广东、汕头旅游官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