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与实施策略

 太平盛世在等你 2020-01-05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双元育人,学校课堂学习过程与工作岗位学习过程协同进行。依据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要求,制订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人员、设备和制度等方面的标准和建设方案,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具有生产和教育双重功能,并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两种功能的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企业就是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对35家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访谈结果分析,承担现代学徒制任务的企业至少需要具备以下要求:

  一是生产技术较为先进,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二是具有合格的师傅团队,能够保障实践教学实施;三是工艺较为完整,能培养学习者跨岗位的工艺设计能力和工艺实施能力;四是企业规模较大,对新员工的需求数量较大;五是培训组织完善,具有企业培训组织和培训管理队伍;六是发展目标明确,更加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七是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教育情结。

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基本评价标准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看其是否具备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内部条件,具有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在可能性;二是观察企业的历史行为表现,看企业是否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外部效果。

  (一)内涵评价标准

  内涵评价标准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员、设备、技术、信息、管理、文化等资源的先进程度和丰富程度,是判断产教融合型企业功能的内在依据。一般而言,企业资源的先进性、充足性越高,产教融合的功能就越强。

  1.人员标准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产教融合型企业需要具有一支既能从事技师或工程师工作,又能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练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技术高超、善于表达是对企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业绩考核、现场考察等方式来评价;勇于创新、熟悉教法和协同工作能力是对企业教师的较高要求,可以通过书面测试来考察。

  2.设备标准

  企业生产设备既是生产技术的载体,也是职业学习的工具。一般而言,每个工位至少应有一台设备,并容纳一名学徒,产教融合型企业应该具有与学徒数量相当的生产设备。

  3.技术标准

  当前我国企业整体上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这种阶段特征也进一步表明了制订产教融合型企业技术标准的重要性。由于人才培养具有超前性,产教融合型企业必须是区域内的先进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在短期内不具备可替代性。

  4.管理标准

  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同时决定着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作为产教融合企业,需要在管理理念、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5.文化标准

  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合格与否的最终体现。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将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融为一体,注重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和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

  (二)外显评价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条件。通过对培育条件的细化、转化、深化,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职教改革深化的新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建设内容和认证要求,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企业认证标准体系。根据已有校企合作活动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经验,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及其外部效果方面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

  企业建设的校企合作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通过独立或合作举办了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形式的教育培训实施机构;二是主导或参与组建了行业性、区域性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

   2.育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已经显著具备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并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功能相互协调。与企业院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具备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生产性项目教学的能力,达到了国家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 

  3.在职业能力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优势,独立或者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并积极承担实施 1+X 证书制度试点任务,相应证书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4.积极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企业将整体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建立了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企业适度进行人才储备,形成了技术转型升级与员工队伍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管理机制,达到了创新型企业要求。

   5.形成了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企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育人主体,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投资主体。产教融合企业的职业教育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职工教育经费;二是以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向职业院校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建立企业奖学金等方式为社会提供的职业教育经费。

6.校企之间建立了技术转化的合理链条
 企业应该与职业院校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设立技术研发项目,通过继发性试验、开发、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实现技术创新的预期目标。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根本价值在于融合,将优质的生产资源应用到人才培养活动,通过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通过系统边界的拓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最佳状态的共享发展。 

三、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策略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建设过程是由单一生产功能的传统企业向“生产-教育”双重功能转化的新型企业转化的过程,需要对企业组织的目标、功能、结构、资源等进行教育化改造。教育化改造的重点任务包括人员适应性改造、设备适应性改造和管理机制适应性改造三个方面。

  (一)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教师队伍(师傅队伍)建设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慢变量”,决定着企业教育化改造的进程。就像学校中必有一支教师队伍一样,企业缺少一支训练有素的师傅队伍就无法实施教育职能。企业师傅并不是独立的职业岗位,而是在原有技术技能工作岗位上承担新的职责,由单纯的生产职责转变为生产和教育双重职责。选择部分德技兼备的优秀生产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完成对于新职能的适应性改造,是企业师傅队伍建设基本任务。

  企业的新型师傅是一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化的培养过程和严格的认证。国家应该鼓励普通师范大学、高水平普通大学积极创新条件开展企业师傅培训。

  (二)企业生产场所和设备的教育化改造

  与单纯的生产经营性企业相比,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产设备及场所需要有两点改变:一是建立技术技能创新工作室,配置最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实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而进行流程再造,同时为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在内的学习者提供新技术学习条件;二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既实现生产过程优化,又获得生产技术过程的可视化映射,使得生产现场和创新工作室成为工业网络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为学习者认识、分析和归纳技术规律提供技术条件。

  (三)产教融合型企业机制建设

  产教融合型企业至少应该建立起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一是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机制;二是企业教育培训与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三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文章来源:《职教论坛》2019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