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境界

 恬淡闲适 2020-01-0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该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好的教育无声、无形,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是观念的引领、道德的灌输和价值观的嵌入,是在向孩子心底播下向上向善、拼搏进取的种子和动机,并且通过不断激励,使得这种内生的冲劲更大、动力更足。

在教育上不惜耗巨资、花血本、寄厚望,但投入与产出悬殊巨大,甚至南辕北辙者多矣。把最好的给孩子,却未必能培养出最好的孩子。可见,真正的教育并不单纯是金钱和物质的高额投入。

教育,是综合塑造,而不是单方行为;是系统工程,而不是局部拔高;是长期规划,而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孩子。家长的品德修养和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效仿的对象,孩子其实就是父母在另一个层面和角度的折射。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生理上或者说是智商上的差别是非常小的,“原材料”都是优良的,关键看家长、学校这两个工厂怎么去加工和塑造。

原生家庭作为“上游工厂”,天然地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初级产品不合格或者质量偏低,指望后面的二次加工实现巨大跃升,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概率太小几近忽略不计,纯属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事件。

疼爱孩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疼要有方、爱要有度。不当的疼、无度的爱,最后带来的都是害。废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捷方法,就是让其不劳而获,得到在他(她)这个年龄不应得到的享受和安逸。

在地铁、公交车上不乏看到一些父母或(外)祖父母带着尚不须买票的孩童单独占据座位,而神情自若、怡然自得,对旁边站着的乘客视若无睹的。本该抱着的孩子,因家长无原则、无底线的所谓疼爱,而完全无感自己行为的不当,家长们的类似行为实际上就是在骄纵、溺爱孩子,是在为孩子的自私、自我为中心做铺垫、打基础,把孩子往养废的道路上走。

如果,这些孩子的家长们能够通晓这个道理,并及时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关心关爱别人,享应享的权利、尽该尽的义务,将来无论是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不尽。

看着那些把错爱当真爱的公交霸座的家长们,每一次都深为其将来担忧。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吃好一点、穿好一点无可厚非。但如果本末倒置到自己好东西舍不得吃、好衣服舍不得穿,把自认为最好的全留给孩子,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得掏心掏肺,自己吃遍世间之苦,让孩子远离一切辛劳和苦难的程度,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很难懂得感恩,不要说成大器,有的甚至连成人都困难。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要长大成人和自己去面对社会,在其小的时候就应教会其生存的技能,该吃的苦、该受的罪父母不能包办和替代,否则,前面不吃苦,后面一定会受罪。

教育孩子,还是在“祸害”孩子,主动权握在每一个家长的手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