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分裂

 qzsywfj8658 2020-01-06

  意识的分裂是指,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心理学家把人心分为意识心和无意识心两个部分。

  在幼儿时期,人基本上没有意识,一切行为皆源于本能的反应:饿了就要吃,不高兴就哭,想尿就尿......在幼儿眼中,他与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不知道“我”与“你”,“彼”与“此”是不同的。所以幼儿不会顾及旁人,不会想到人们制定的各种规矩,完全感性,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情商基本接近为零。

  因此幼儿的知觉,思维,行为是完全一致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不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做出判断,然后才决定去做。幼儿通常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的心机。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幼儿的自我知觉能力开始逐渐显现,逐渐从“天人合一”的混沌“无我”状态中分离出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很难记得三岁以前的事情。因为记忆,就必须要有一个记忆的主体—“我”—抽身反观,去回忆过去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儿童越来越发现,这种不控制自己情绪,随性而发的语言和行为不仅会伤害到他人,甚至伤害到自己。再加上文化,世俗礼仪的教育,儿童慢慢的学会了压抑,控制情绪,学会了保护自己。

  这样,儿童的很多情绪,情感就不敢直接用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了。这是儿童向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度,开始了其适应社会的漫长旅程。天长日久,这些被压抑,控制的情绪就会被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形成所谓的无意识。

  有了压抑,控制,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就未必是其深层的本能欲望反应,于是意识与无意识就逐渐分离了。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人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不断增长,理性的一面就逐渐生成了;与此相对应,人的无意识也被埋藏得越来越深,成为感觉不到得暗物质。

  但是,本能与理性,无意思与意识是矛盾的,在人的每一项活动中,这两者无时无刻不在冲突,争斗着。一旦“生之所欲”占了上风,对权利,财物,名声,情感等种种诱惑就会生起强烈的占有欲;而一旦理性占了上风,就会尽量控制心中的欲望与冲动。尽量使自己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