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的定位卫星有99颗,然后区域系统有11颗,天基增强系统有15颗,就是现在天上工作的有120多颗卫星。把我们的智能手机打开了以后,在室外可以收到20多颗卫星。

 凡夫俗子墨缘 2020-01-06

最近的研究表明,多系统的工作以后,不仅可用性提高,而且整个型号的可靠性也有比较大的进步。到了2020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面,基本上都有卫星导航系统,有GPS的,有北斗的,有伽利略的,有格洛纳斯的,四种卫星都能收。

该和GPS说再见了!来认识一下远超美国GPS的中国北斗

一刻talks

2020-01-05

关注

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人一定在全世界,在智能服务方面,站在世界的前列。

——曹冲(北斗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你知道吗,今年我们每个人手机里都会有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GPS那么简单,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而中国拥有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外第四个全球最大的卫星系统,覆盖海陆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铁路、公路、船舶,还有飞机,都受惠于我们强大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曹冲在@一刻talks的分享。

—、

本期讲者:曹冲北斗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

本期主题:卫星导航

全文共 2860 字,阅读需要17分钟

卫星导航下一步应该怎么发展?它未来是怎么样的?

其实北斗跟其他的卫星导航一样,提供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参量,时间空间是人类两大参照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

我们怎么样在北斗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们国家向新时空发展?

我们知道全球系统有四个国家在做,一个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还有日本人跟印度人建的自己的区域系统。

其实我们北斗二号也是区域系统,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全球系统,然后还有个叫天基增强系统,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加上天基增强系统,加起来构成了系统的系统。

全球的卫星有99颗,然后区域系统有11颗,天基增强系统有15颗,就是现在天上工作的有120多颗卫星。把我们的智能手机打开了以后,在室外可以收到20多颗卫星。

这么多年来,利用GPS,不能定位的地方现在都能定位了,因为它有足够的卫星的数量。

最近的研究表明,多系统的工作以后,不仅可用性提高,而且整个型号的可靠性也有比较大的进步。到了2020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面,基本上都有卫星导航系统,有GPS的,有北斗的,有伽利略的,有格洛纳斯的,四种卫星都能收。

到明年整个带有卫星导航的终端,全球会有80亿套。80亿套是什么概念呢?就说全球人口有70亿,就是平均每人有超过一套的终端。

我们国家卫星导航的产值,到2020年产值达到4000亿,4000亿什么概念?4000亿相当于国家在一年内,能够收到税金1000亿。我们北斗的整个投入十多年来,大概投入了700个亿。也就是说明年一年,就能够把700个亿都收回来。

作为北斗这样的系统,因为它跟国际民生紧密有关,用的数量大,产生的价值大,所以它用得非常好。海陆空各种各样的,铁路、公路、船舶,还有飞机,实际上都在用这个。在农业方面,在大地测量方面用得比较多。

为什么我们提出「新时空」的概念呢?

我们发现美国人在2008年就出了一个2025年的GPS的规划,提出了PNT的概念。PNT的概念就是,GPS叫天基PNT,那就用卫星来定位、导航、授时。

我们应该自成系统,那就是中国搞新时空,美国搞PNT,PNT的概念已经不单单是利用卫星来导航定位,而实际上是天上地下,室内室外泛在的概念。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最早是数字化,第二阶段网络化,现在是进入智能化时代。整个新时代的发展是以智能型产业为最高的境界。

有什么特点呢?有三个。第一个是「亮点」。我们一直提倡车道级导航应该要高精度,要做到米以下,分米、厘米,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重大启示,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发展了。

第二个多种系统的跨界融合,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三是环境技术和场景化智能技术。比如说实际上真正所有的无人系统都是跟环境有关,跟所用的场景有关,它就得利用卫星导航多星座、多频点来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个是「热点」,就是卫星导航的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大数据安全什么的,都跟它密切有关。很多电网或者通信网,我们的银行财务系统,那个基本的时间的应用,都跟卫星导航的时间连起来了。

再一个是「焦点」,我们做了多少年的接收机,「新时空」的概念就是这样提出的。卫星导航用到一定程度,我们发现卫星导航的问题比较多,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都会对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太阳耀斑爆发,都会造成短时间的卫星信号不好。

我们提出「新时空」的时候,当时好多人认为这个新时空的影响不会那么大,但是现在这个概念就逐渐普及了,而且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万物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东西都是基本技术。

那怎么把这些基础的技术统起来呢?那用「时空」的概念是最合适的,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组装起来,成为基础,然后推动相关的产业,交通、物流、应急救援,智能城乡,再一个就是无人系统,还有位置服务跟移动健康。

空间、地面、室内、室外,地上地下,各种各样的连接,先把人连起来,然后把物连起来,最后推动自动化和环境智能化。

现在进入智能时代,就是进入自动化阶段。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创新提得有点问题,为什么呢?太分散,什么都想干,其实从国家引导的角度,就把最关键的几点抓好,然后好多事情让企业干,让老百姓去做。

这样我们的力量就能用得非常棒!而且不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我认为我们所有的重大项目里,最成功的就是北斗,为什么呢?刚才说了,十多年投资700个亿,到2020年一年就把所有的投资都收回来了,很少有这种科技项目。

然后就是天基、地基,天上的跟地面的结合起来。第三个就是室内室外连起来,然后通过时间空间的整合,建立我们国家的新时空系统。

「新时空」新在什么地方?因为老早牛顿跟爱因斯坦就讲时空的概念,但是我们加了一个「新」,「新」就是信息时代。

我们跟老百姓怎么样把这个时间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十三五我们就做北斗,十四五就是泛在时空。现在不太提2025年中国制造了,我觉得应该提中国服务2030,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人一定在全世界,在智能服务方面,站在世界的前列。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多,有人说人口红利没了,我觉得不是,实际上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就能充分证明,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市场,全世界人都想跟我们做生意,好多产品到我们这儿就批量规模化生产,价钱就降下来。我们就有竞争力,这个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最后就是中国服务做到智能分享惠民,还是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在研究中国新时空的时候,我发现有四大创新,首先应该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要把时空治理权拿到我们手里面。在技术创新方面,应该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产业创新就是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因为这等于整个一套来实现,最后实现体系创新,有知识产权。

而且我们实际上延伸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跟产业结合起来,跟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体系化研究不是说说就行了,实际上一定是不断地积累,好多分支都做起来。

北斗跟全世界应该是结合起来,它要利用无线电系统,也要把声、光、机、电、磁融合起来,就成了我们北斗新时空。

再一个就是要把各种相关的资源整合起来,就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这些东西都整合起来,然后整个产业链,应该跟服务结合起来,就是要感知、传输跟服务结合起来,让它变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

再推进的是智能信息产业,最后推进的中国服务,把中国服务做成国家品牌,推到全世界去,这个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