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会:变一言堂为“接抛球”

 袁占舵 2020-01-06

家长会:变一言堂为“接抛球”

在对各年龄段家长会的旁听、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站在讲台上,家长排排坐在小椅子上;家长会持续约两小时,多是教师在讲述;家长会进行半小时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看手机或不时调整坐姿,专注力明显下降;教师反复强调的要点,许多家长没记住,下次开展工作时还是老样子……总之,教师精心准备的家长会内容,往往并没有按照预期传达到家长耳中、心里,家长的合作意识、教育意识、责任感似乎也没有得到强化。家长会总是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结束。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参与式家长会的理念。通过创设自由开放的家长会环境,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明确主题、转变组织方式、精选组织内容、凸显对话共赢,改变教师一言堂现象,增强家长在家长会中的参与性。

      明确家长会的定位与目标

      家长会的基本定位是向导,直接影响家长会的方案设计与内容选择。当前,幼儿园家长会常见的基本定位有两种,即工作布置会教育科普课堂。这两种定位使家长变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家长习惯了这种模式后,便会认为家长会只需要自己来园听一听,人到即可。从长远来看,这会让家长在育儿问题上养成惰性,不利于建立亲密的家园关系。

      因此,参与式家长会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关于幼儿发展的亲师(家长与教师)研讨会。这个基本定位强调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树立在幼儿园教育问题研讨中的主人翁意识,始终强化自身在家长会过程中的主体性与不可替代性。

      在亲师双方平等互商的基本定位下,家长会的目标设计也至关重要。目标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家长会的实效。

     首先,依据3—6岁幼儿发展的特点,小、中、大不同年级组的家长会应有差异化的目标导向。以新学期第一次家长会为例,小班的目标主要是缓解入园焦虑,中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提升交往能力,大班的目标主要是幼小衔接。

      其次,在家长会总目标的牵引下,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详细调查在幼儿某年龄段的特定时期,家长有哪些困惑、现阶段特别关注哪些问题。教师梳理调查结果,选择家长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班级幼儿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等,可以确定更加细致、可操作、可评估、可达成的目标。提前对家长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参与式家长会的核心目标,还可以针对家长的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做充足的准备,以便在家长会过程中顺利接住家长抛过来的,从而获得家长信任。

    再其次,要呈现一次逻辑性和条理性强的家长会,还要捋清不同小目标之间的关系,让家长会的小目标围绕着总目标逐层、逐步设计展开。

      紧扣目标选择家长会内容

      一次家长会时间不宜过长,设计的内容也不宜过多,所以就要学会对内容做取舍,而取舍的原则就在于家长会的目标设计。

      首先,当家长会内容都直指家长会目标达成,但内容还是超负荷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围绕目标,厘清内容之间的关系,再整合优化家长会内容。

      比如,在一次大班家长会备课中,经调查发现,家长特别想了解幼小衔接应该做哪些准备。教师认为这是家长会重点,但是家长会中还应让家长知道本学期家园共育的重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等。如果每项内容都一一讲述,时间长、内容多,家长难以接受。于是,我们梳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进行了整合优化。

      我们先播放学前教育宣传月视频《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引导家长在观看视频与研讨中,总结出幼小衔接的准备包括能力准备、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三方面,以及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策略。接着,教师从专业角度,依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总结提炼家长幼小衔接的策略,尤其是家园配合的重点。这样围绕目标优化整合内容,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教师将想传达的内容融入了家长感兴趣的话题。

    其次,当内容安排并不直接指向本次家长会目标时,我们要思考这些内容的呈现方法与途径。有些家长会内容属于事务性的提醒,但对于幼儿安全、健康又特别重要,如幼儿服药登记,可以重点讲述,也可以用温馨提示卡片的形式发给家长。还有些家长关注的问题,并非本次家长会重点内容,就可以根据话题内容涉及对象的多少,采取家长沙龙、个别咨询等方式实现。

      形式创新让家长深度卷入

      参与式家长会与传统家长会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活动形式上。参与式家长会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多采用视频、话题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家长在深度卷入式的体验、研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最终转变观念。

    方式一:视频观看与研讨。在采用视频观看与研讨时,教师一定要精选有助于达成目标,同时又能够引人深思的短视频。视频越有冲击力,越容易引发家长研讨。

      比如,小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发现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有误解,不满意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玩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在家长会中,我们先让家长尽情表达:您期待孩子在园做什么?通过家长自由表达,我们初步了解了家长的教育观念。紧接着,教师邀请家长一起观看相关视频《变形记》,它展现了孩子每天被课外班、兴趣班捆绑下呆板、无生机的状态;又展现了孩子在游戏下活泼自由、充满活力的面貌。观看完视频后,我们再让家长展开讨论。视频前后两部分强烈的对比,对家长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

      方式二:游戏体验与感悟。在采用游戏体验与感悟时,教师要提前设计游戏情节,选择家长能参与的项目。在组织家长体验时,要把握时间,及时控场。在讨论环节,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

      比如,我园教师发现很多家长对幼儿发展认识有误,认为发展就是会数数、识字等。于是,在家长会中,教师让家长进入班级区角,体验区角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家长分组研讨。这时家长才发现每个区角游戏都有价值。教师在家长研讨的基础上,再讲述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是如何支持与引导他们学习的。这种游戏体验触动了家长原有的认知,同时增强了家长对教师专业性的认同感。

    方式三:话题讨论与分享。在采用话题讨论与分享时,教师要根据家长会的目标,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话题。注意选择的话题不能太专业。在讨论时,要引导家长分组,调动每个家长的积极性。

      比如,中班家长会中,教师让家长围绕主题坐地铁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什么展开小组讨论。在激烈的头脑风暴结束后,教师归纳总结了家长的发言:坐地铁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的内容涉及数学、语言表达、自理能力、文明礼貌、社会规则意识培养等10余项内容。这些讨论让家长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平凡事件,蕴含了如此多的教育契机,这引起了他们的深刻反思。

      尽管参与式家长会可采用的形式很多,但我们需要明确,创新活动形式是为目标达成服务的,教师一定要避免走进单纯追求形式而忽略目标的误区。

      与此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整个参与式家长会的过程中,都应让家长身心舒畅、轻松自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感染力与亲和力,能以平等对话的心态组织整个过程。不能为了强调自己的专业性或为了让家长信服自己,过多使用家长不熟悉的专业名词或反复纠正家长不够严谨的措辞,从而给家长造成压迫感,进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周玉平 史贝贝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