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斯文卿相 2020-01-06

古代,女人耗尽一生心机,都未必能争到的尊贵、荣宠,她小小年纪就轻而易举的得到,然而,她真的幸福吗?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汉武帝

一:史上最年轻的皇后

前87年,汉武帝崩,临了,传位给其时年仅8岁的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因刘弗陵太过年轻,所以,汉武帝贴心的给他留了三个顾命大臣,分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

霍光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金日磾的儿子金赏,如此一来,三个顾命大臣就好得像一家人一样,尤其是霍光与上官桀,大约因为“同类”的缘故,更是好的无话可说,导致“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决事”。

霍光每次休假,都由上官桀代替他处理政事,西汉与后世不同,讲究“吏员五日一休沐”,官吏每工作五天,就可以休一天假,比咱们的双休日还优越,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至少可以休五天,这五天时间,霍光就可以放心的让上官桀代理大司马、大将军的职权,帮助他处理政事,这犹如授人以柄,在充满旋涡,充满勾心斗角的朝廷,若非生死之交,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俩人的关系就好到这般程度,因此,有些大事就可以不避忌讳,共同商量。

本来大家都以为两家可以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然而,四年之后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上官桀对霍光有了点别的想法,从此,两家就貌合神离,最终挥刀相向,究竟什么大事呢?

关于这件大事,起初,上官桀自然有为自己谋划的打算,但究其实,两家既然生死相交,荣辱与共,上官家发达,不就意味着霍家也跟着一起发达吗,但上官桀也没想到,霍光就能在这件事上狠狠的打他的脸,让他下不了台面,事情是这样的。

前83年,刘弗陵登基四年,已经十二岁了,十二岁有什么要紧?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刘弗陵

基本上摆脱了撒尿活泥巴的懵懂时代,可以娶媳妇了,小皇帝娶老婆,那就是将来的皇后,事关江山社稷,千万马虎不得,一定要有人操持。

原本,操持刘弗陵婚事的应该是他的父母,汉武帝和钩弋夫人,但这两位都不在,照顾刘弗陵起居的只有汉武帝生前指定的长女鄂邑盖长公主,鄂邑盖长公主要比刘弗陵大将近二十岁左右,早已把自己代入养母的角色,如今“养子”要娶老婆,她怎能不尽心操持呢。

起初,鄂邑盖长公主看中老熟人周阳氏之女,但消息传出去后,上官桀不干了,他有个6岁的小孙女上官氏,虽然年纪小了点,但也想当皇后啊。

主意拿定,赶紧找到霍光说,我的孙女也就是你的外孙女要争一争这个皇后,你当外公的,总得出把力吧。

对这件事,霍光的态度是“光不许”,上官氏年纪太小,当皇后绝对不行,亲家翁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上官桀很不甘心,决定另想主意,什么主意?

鄂邑盖长公主的私生活很豪放,有一个当时众所周知的“外夫”丁外人,西汉,按惯例,只有列侯才能娶公主 ,可丁外人呢,虽然跟公主好的跟两口子似的,但爵位始终上不去,爵位上不去就无法光明正大的跟鄂邑盖长公主当两口子,鄂邑盖长公主呢,自然一直想为丁外人讨个侯位,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借口、机会。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长公主

如今,上官桀有事相求,就顺坡下驴,赶紧派儿子上官安出马,找到丁外人说:“闻长主纳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

听说长公主要挑选女子进宫,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长公主选女入宫的机会进宫做了皇后,我们父子在朝廷为官,又有椒房为倚重,就全靠你成全了,汉家的旧例是让列侯娶公主为妻,你还担心封不了侯吗?

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意思还是很直白的,你只要让皇帝娶我的女儿,我父子俩就保你封侯,好堂而皇之的迎娶长公主为妻,丁外人一听还有这好事,那周阳氏之女算什么,赶紧告诉鄂邑盖长公主。

鄂邑盖长公主深爱丁外人,对他的话自然无所不从,于是,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就这样进了宫,先封为婕姝,一个月后,与刘弗陵大婚,其时年仅6岁,成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那么,她成皇后之后,丁外人如愿以偿的得到侯爵了吗?

二:生死之交反目成仇

俗话说的好,人是会随着地位改变的,原先上官桀低霍光一头 ,什么事还肯听听霍光的意思,可如今呢,亲亲的孙女当上了皇后,骄傲放纵不说,还渐渐的不把霍光放在眼里,时刻想取代他的位子,当然,这件事也不是一下子爆发的。

上官氏当上皇后,鄂邑盖长公主和丁外人帮了大忙,上官桀为了进一步跟这俩人搞好关系,当然要履行诺言,但主意虽好,封侯一事他却说了不算,必须得霍光点头,可当上官父子找到霍光时,很意外的是,霍光居然在这件事上搏了他俩的面子,认为,丁外人没什么功劳,不可能封他为侯。

霍光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打了官父子的脸,上官父子呢,想起在丁外人、鄂邑盖长公主面前夸下得海口,脸一下子红了。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上官桀

匹夫无信,尚且不知可也,更何况他们,堂堂朝廷高官,从那以后,就深深的恨上了霍光,生死之交就这么反目成仇,鄂邑盖长公主呢,也因为丁外人的缘故恨上霍光,再加上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时刻想当皇帝却深深忌讳霍光的燕王刘旦,三方结成一个反霍同盟,暗地里商量着怎么置霍光于死地。

如此谋划三年,到前81年,一切准备就绪 ,终于开始向霍光发难,这一年,霍光休假,按惯例,政事又交给上官桀代理,霍光哪里能想到,亲家翁,原先以为可以托付性命的生死之交,居然会利用这个机会向他发难呢,上官桀干什么了?

联合鄂邑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一起向刘弗陵上书,曰:“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

总而言之,三条罪状,僭越、赏罚不公、专权蛮横,最终归结下来,认为霍光有“非常”之心,极有可能谋反,为了取信刘弗陵。

燕王刘旦还假模假样的表示,愿意缴还诸侯王的印绶,来京城当皇帝的卫士,保卫皇帝的安全,其时刘弗陵仅仅十四岁,按常理讲,十四岁的孩子懂什么,老丈人、哥哥、姐姐一起说霍光坏,还言之凿凿,忧心忡忡,刘弗陵一定会信以为真。

然而,他们低估了刘弗陵智慧,刘弗陵接到他们三人的上书后留中不发,但霍光闻讯却给吓坏了,第二天就免冠徒跣,到刘弗陵面前请罪,刘弗陵却安慰他说:“大将军不必担心,我知道你是冤枉的。”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免罪

霍光很奇怪,你怎么知道,刘弗陵说:“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他们说的这些罪状都是十天之内的事,远在千里之外的燕王是怎么知道的?况且将军真要造反,哪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刘弗陵不傻,他知道该信任谁,在安慰霍光的同时,又捎带着敲打敲打他,这个皇帝,实在很是英明。

上官桀等筹划数年的计谋就这么给刘弗陵轻而易举的识破,上官桀彻底绝望,他知道,两人的关系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不能向以前一样该怎么办?

一不做,二不休,让鄂邑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赴宴,酒宴上设计杀害,杀死霍光后废掉刘弗陵,然后扶持燕王当皇帝。

当时有人问,如果让燕王当皇帝,那你的外孙女,已经当了皇后的上官氏怎么办?问这话的人还有点良心,还肯为年幼的上官氏考虑,但上官氏亲亲的爷爷上官桀是怎么回答?

很绝情,上官桀说:“逐麋之狗,当顾菟邪!”

追逐麋鹿的猎狗,还顾得上小兔子吗? 很简单,为了皇位,为了权势,牺牲个小孙女算什么,上官氏就这样被他的亲爷爷抛弃了。

三: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

上官桀的计划很快被人告发,霍光迅速带兵平叛,结果,上官桀一家被灭族,燕王刘旦、鄂邑盖长公主、丁外人等先后自杀,一场即将发生的大乱就这样被迅速平息。

唯独上官桀的孙女,那个被视之为小兔子的上官皇后,因“不知情”而免罪,继续当她的皇后,或者,这里也有霍光的意思,毕竟上官氏还是他的外孙女,而且活外孙女的作用要比死外孙女的作用大的多,霍光算计的不错,以后上官氏的确给他帮了大忙。

上官桀之乱平定后,上官氏仅仅8岁,这个时候,霍光着急起来,着急什么?刘弗陵已经十五岁了?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上官氏

十五岁意味着什么?可以生孩子了,这个孩子将来很可能成为太子,那一定得是自己人才是,可怎样才能让太子成为自己人呢?

还能有别的办法吗?赶紧让刘弗陵与上官氏圆房,赶紧让上官氏怀孕,但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霍光主意虽好,可上官氏年仅8岁,她哪有生孩子的本事,没有这个本事怎么办?

要求刘弗陵与上官氏圆房时,刘弗陵推以“时体不安”,身体不好,既然身体不好,那就别亲近别的女人,于是,霍光除要求宫女全部穿上穷裤之外,还暗示上官氏,由她利用皇后主掌内宫之便,亲下一道懿旨,大意是:为皇帝健康计,禁止后宫所有女人伺候皇上。这就是上官氏,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的时候下的一道旨,结果呢?

前74年,刘弗陵崩,无后,其时上官氏15岁,由史上最年轻的皇后变成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但你以为,她的记录仅限于此吗?

刘弗陵驾崩之后,霍光开始为选谁当皇帝发愁,如此找来找去,选中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话说这个刘贺,天大的好事临头,可他却不好好珍惜,在位两个月,作恶两千余条,都是些什么罪状?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昌邑王

《汉书》上说:孝昭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们一致推选昌邑王主丧,可昌邑王呢,穿上丧服后,却没有悲哀的意思,而且还弃礼义于不顾,在路上不吃素食,派遣随从官吏抢掠女人,用遮蔽的车子把她们弄到他所住的驿馆。从刚开始到达京城谒见太后被立为皇太子起,就经常私下买鸡、猪来吃。在昭帝灵柩前接受信玺、行玺后,就在居丧的地方打开玺印不再封上。随从的官员又拿着符节,带领昌邑王的从宫、马官、官奴二百多人进宫,经常与他们在禁宫中玩耍游戏。亲自到保管符玺的地方取走十六根符节,早晚去灵柩前哭祭时……

等等,简而言之,无礼,越制,因此,霍光有了废掉昌邑王,另立新君的意思,可废皇帝,立新君必须得征求上官氏,这位年轻的太后的意思。

奏疏很快送到上官氏跟前,上官氏览奏之后下诏曰:“可”,15岁上,对昌邑王的事只说了一个字“可”,然后,昌邑王就被废掉了。

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不许宫女伺候皇上,结果导致皇帝绝后,15岁说一个字,结果废掉昌邑王,都改变了历史,改变了历史走向,她的作为就像她的年龄一样,是那么的出人意料,但这一切,真是她的意思吗?

昌邑王废掉以后,霍光又迎立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在民间长大的刘病己为帝,是为汉宣帝,前74年,汉宣帝登基,上官氏呢,太后仅当了一个多月之后,又在15岁“高龄”的时候,当上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

霍光

之后,也就没有之后了,汉宣帝登基后,跟霍光又开始了新的热热闹闹的争权故事,而上官氏呢,幽居于深宫,依旧做着霍光的傀儡,时不时的发表一些对霍光有利的意见,直到前37年崩,享年57岁,与汉昭帝,这个她没多大印象的丈夫合葬于平陵,走完了她辉煌而又孤苦的一生。

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皇后,8岁下一道旨,15岁说一个字,都改变了历史,15岁就达到了所有女人毕生追求的巅峰,虽然看似很了不起, 可结果呢?

爷爷眼里,她是随时可以舍弃的小兔子;外公眼里,她是可以狐假虎威的傀儡;丈夫眼里,她是不知道该如何对待的妻子。上官氏的一生,到底是幸运的还是可悲的,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参考文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汉书·外戚传上》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