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易|丰铭先生:再从头倒倒线头儿——《周易》源流

 邱萧文 2020-01-06

|编者按|

丰铭先生提出,要着眼于经文本身,莫被后世注家牵着鼻子走。丰铭先生追根溯源得出结论:文王对易卦的贡献不是重八卦,而是整理六位数字卦。

·01你是着眼于经呢?还是着眼于注疏呢?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云:

“《周易》自身有它的本来面貌,而各时代的易学都反映了易学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面貌。

因此,研究易学哲学史,必须打破旧的经学史家从卫护周孔之道的立场评论各派易学的陈腐观念,要将各派易学及其哲学放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并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态度评判各家理论。

因为各派易学及其哲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对《周易》经传的理解,包括文字方面的注释,打上了时代烙印。在研究中,更应注意其逻辑的和历史的演变过程,不能以后人的注解代替前人的思想,更不能以今人的观点比附古人的思想。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熟悉各时代的历史,包括哲学和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仅凭各家对《周易》经传的注疏,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

不单是研究易学哲学史如此,本义研究也需要这样的思维。

纵观各时代的易学成果,多与其时代思潮有关。

研究本义,就要分清本义研究与时代解读的区别,通过厘清这些思想的来龙去脉,去分清各种易学认识产生的历史时序,从而削蔓去枝,回溯到写作《周易》的年代,与作者的思维同频。

·02 理清易学发展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证明,错误的易学史观严重影响着我们对《周易》的解读

· 河出图、洛出书的八卦起源说

· 仰观俯察的伏羲创立八卦说

· 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的三易说

· 文王益八卦为六十四卦的重卦说

· ……

这些矛盾重重的传说,先验地设定了《周易》基于八卦而来,卦象乃《周易》的重心,文本依象而成这样一套有违历史事实的伪命题,把解《易》者引入了歧途。使得虽然三千多年来无数智者皓首钻研,却离本义越来越远。

下面,就根据考古资料简略梳理一下真实的易学发展史。

·03 龟卜时期:发源于渔猎时代的骨卜,是最早成熟的占卜形式

人类文明是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万物皆灵的图腾文化是原始社会产生的一种早期文化现象。

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人们有了推断未来吉凶祸福的需求,占卜便应运而生。

据现有的资料考证,中国最早成熟的占卜形式是以龟卜为代表的骨卜,骨卜发源于渔猎时代,盛行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五百年。在这其中的相当一段时期,龟卜占有主导地位,由最高统治阶层垄断,代表神灵的意志,王权的意志,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龟卜是一种用火烧灼龟甲取兆以占吉凶的问卜形式,由专门的卜官操作。

卜问前须先选龟做甲,然后打磨整治,钻孔凿槽,占卜时用特制的燋炎灼龟甲钻凿处,直至生成裂纹,得兆之后将结果书契记录,整理存档。整个过程严谨细密,体现了时人对龟卜的高度重视。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

“从殷人的龟卜到周人的占筮,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即春秋时期韩简所说从龟象到筮数的过程。同是迷信,二者相比,有两点不同。其一,钻龟取象,其裂痕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其二,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便可断其吉凶。但卦象形成后,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引出吉凶的判断,同观察龟兆相比,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这两点都表明,占筮这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卜问吉凶的人为的因素增加了。就这一点说,从殷人龟卜到周人的占筮是一个进步。”


·04 筮占时代:殷商中期,比骨卜更为先进的筮数取象占卜形式也属于数字卦

筮占是一种用蓍草演绎取数来推断吉凶的问卜形式,是筹算在术数上的一种拓展应用,所以是在算筹计算法得到广泛应用后才产生的。

《左传·僖公四年》曰“筮短龟长”,筮占产生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笔者认为上限在殷商中期),但肯定比龟卜晚许多。

筮占比之龟卜,有许多优越性,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占卜技术。

从材料上说,《史记·龟策传》:“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

蓍草与龟一样都被古人视为神物。另外,由于资源的限制,无论兽骨还是龟甲,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问卜需求。而筮占只需要数十根蓍草,并且可以重复利用。所以,筮占既避免了对大龟和大牲的烂杀,又维护了占卜的神秘性,可以说是龟卜极佳的替代。

从方法上说,龟卜的过程纯属机械操作,由筮法演绎数字卦,则需要揲算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数学运算能力。这种有意识利用数学运算来卜筮的方法,要比灼烧裂纹的龟卜更抽象,更具有迷惑性。

从兆象上说,龟卜的兆文直观且确定,解读者基本是在照本宣科。筮卦的数字组合与数字象征则繁复多变,解读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筮法,最早的记录来自《系辞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捋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捋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按照大衍筮法,最后取得的数字是6789,69为变爻,78为静爻。而出土的早期数字卦常见数字是156789,没有变爻,说明大衍筮法并非商代的早期筮法。

《清华简·筮法》中有一段关于爻象的记录。

“凡肴象,八为风,为水,为言,为飞鸟,为肿胀,为鱼,为权迵,在上为醪,下为汰。五象为天,为日,为贵人,为兵,为血,为车,为方,为忧惧,为饥。九象为大兽,为木,为备戒,为首,为足,为蛇,为曲,为玦,为弓、琥、璜。四之象为地,为圆,为鼓,为珥,为环,为踵,为雪,为露,为霰。”


将此与筮法结合,我们可以推断出早期筮占是通过简单的揲算求数得出数字卦,然后根据筮数的意象进行推算演绎,与后来根据阴阳爻取象断卦明显不同。这种单一的筮数取象与以八卦整体卦符取象相比,更是显露出其原始性。

·05 数字卦变迁:直到战国中晚期,易学研究者才完成用二元爻符描述64卦的符号化工作

自从张政琅在1978年提出数字卦假设后,许多研究者认为数字卦是《周易》阴阳爻卦符的前身,笔者也持这种观点。

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从数字卦到阴阳爻的演变轨迹。

· 早期数字卦出现的数字比较多,常见的有156789

· 到湖北天星观楚简(公元前340年前后)时的数字卦减少到“一(七)、六、八、九”四个数字

· 王家台秦简(上限为公元前278年)则只剩下“—、∧”两个符号,这两个符号在《系辞传》中称为刚柔,是阴阳的前身

· 阜阳双古堆汉简(汉文帝时期)卦符为“—、八”,可视为阴阳

· 马王堆帛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卦符为“—、┛┗”,已经是明显的阴阳符号

这说明,早期的64卦体系,只是将六位数字卦按照奇偶原则归类简化,并没有将数字符号化,直到战国中晚期易学研究者才完成用二元爻符描述64卦的符号化工作。

时代越往后,数字的抽象程度越高,卦符形式越接近最终定型的阴阳爻符(—、- -)。

·06 文王演卦:笔者认为,文王对易卦的贡献不是重八卦,而是整理六位数字卦

目前出土的数字卦已经有数百例,绝大多数是六位结构,也有极少数三位、四位、五位乃至更多位的结构。

由筮法可知,数字卦的位数,是揲算次数的结果,六位数字卦是一种揲算六次的筮法一次成型的,并非由两个八卦相重演绎而来。至于是否有一个从N次揲算到定型为六位揲算的演变过程,或者具体何人何时将六位作为揲算筮法的定型,可以存疑待考,并不影响问题的讨论。

与传统易学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文王对易卦的贡献不是重八卦,而是整理六位数字卦。以123456789等数字组成的六位数字卦是个庞大的组合,将这么复杂的数字组合简化为奇偶二元性质的六十四卦,这中间非有一个关键人物的天才参悟才行。

而文王年轻时对龟卜和筮占都很熟悉,又在盛产蓍草的羑里囚困了七年,时间、条件、能力、心境都具备,再加上三十年后周公以64卦为架构写作《周易》爻辞,将以六十四卦体系为基础的筮占替代龟卜作为王室主要占卜手段,都在指向这个人非周文王莫属。

也就是说,司马迁所谓的文王“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实际上是运用数字的奇偶性质将当时数万计组合的六位数字卦简化为六十四卦。

需要说明的是,文王利用数字的奇偶性质简化数字卦组合数量的做法,仅是借用奇偶二元分类的性质进行数学运算,和后来阴阳观视角下的阴阳爻六十四卦是两码事。

·07 周公作《易》:周公不会以卜官的视角去写一本纯粹的卜筮工具书,龟卜有书,周公顺势而为,为文王创立的六十四卦系辞,借筮说理,全面阐释修身齐家治国理政之道。

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发之弟。

史载其主要功绩为辅佐武王灭商建周,之后摄政七年,平三监之乱,营建东都洛邑,封建诸侯,制礼作乐。

周公还政成王三年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病去世。《周易》应是在丰邑这段时间创作。

春秋之前的典籍都是职务行为而非单纯的个人创作,《周易》也是如此。周公主创,一个由卜官史官组成的创作小组参与,成书后由王室入藏,作为卜筮专用书和王室子弟的深造教材。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疆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

《通典》:“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告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所知乎?’乃焚龟折蓍,援枹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纣。”

很明显,周公早年是相信占卜的,但从后来摄政期间的作为可以看出,在武王和姜太公的影响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和诡谲朝局的洗礼下,周公很快就明白占卜只是统治阶层安定人心、给自身行为寻找合法性的一种手段。那么以周公的思想境界,晚年自然不会以卜官的视角去写一本纯粹的卜筮工具书。

从卦爻辞蕴含的思想性,卦爻辞之间明显的内在逻辑,卦序的人为编排,都在表明《周易》文本是一种理性创作,而不是筮辞堆砌,64卦之间逻辑关联,而不是各自独立。

周公摄政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奠定周朝的万世基业。封邦建国,建立了政治制度。制礼作乐,完善了宗法制度。人文教化方面,有《大诰》、《多士》、《召诰》、《洛诰》、《无逸》、《立政》、《康诰》、《酒诰》、《梓材》等应时即事性质的政论文献,但还缺少一部系统阐述其思想的著作。笔者认为《周易》就是周公在晚年凝铸思想精华的结晶。

殷商灭亡的教训需要总结,文武二王开创历史的卓越功勋需要铭记,周公对政治、人生的深髓认识需要传承。采用什么形式才能圆满完成这种集记史、述理、表功、明道于一体的需求呢?

六十四卦模型,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以上内容。六十四卦的六位结构,能很好的承载分段式逻辑叙述的需求。六十四卦,是文王在羑里时的创意,对于周人具有特别的意义,推广六十四卦,也是对文王永久的纪念。所有这一切,都使得这个选择自然而然。

占卜是时代文化的主流,周公不迷信占卜,但他明白利用占卜维护人心的重要性。龟卜有书,周公顺势而为,为文王创立的六十四卦系辞,借筮说理,全面阐释修身齐家治国理政之道。

|专栏人物|

丰铭先生,本名蒋伟,1971年1月生人,铁路部门工作。

爱好易学,1989年研学至今。2008年偶然发现《周易》文本的对偶卦性质,遂入门径,一路摸索,终得本义要旨。

2012年出版《周易雅正》阐述《周易》的六段论、对偶卦体例。此后用时七年完善注文细节,于2019年1月定稿。这次的修订版增补了卦团概念,以突出《周易》主题的整体关联;增补了逻辑论述,以突出《周易》文本的内在逻辑;增补了丰铭易语,以解决易友在学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证伪传统易学史观,以明确八卦体系晚于《周易》这个易学基本历史。

|专栏简说|

《周易》在大众眼中仿佛是一部玄妙的“天书”,读不懂,更谈不上“受用”了。山东丰铭君研《易》几十载,倡导“务本”读易,近三十万字《周易雅正》业已成书。得丰铭先生授权在本号连载,以文会友,携手登堂入室,得《易》之大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