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东海若水斋 2020-01-06


寻访“红色印迹”:谱写经典

天津学习平台2019-11-09
天津

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手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已经传唱了76年。2019年6月,它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在天津市档案馆中,还存有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曹火星留下的乐谱手稿等珍贵资料。

近日,记者走访天津市档案馆时,曹火星当年谱就经典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扎根奋斗的尘封记忆再次被打开,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在天津市档案馆电子阅览室,曹火星一生的足迹铺陈开来:1924年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1999年因病去世。他的前半生,青少年时期便显露英雄本色,1937年投身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工作;1938年年初,成为平山县委文艺宣传队──铁血剧社音乐队长;1943年10月,怀着强烈的抗日救国志向,写出后来的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一年他只有19岁。

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曹火星以真挚的语言、质朴的风格、流畅的旋律,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回忆起父亲的往事,曹红雯思绪万千,几度哽咽:“我父亲和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把天津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出生在农民家庭,我爷爷和伯伯都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我父亲从小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曹红雯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很多单位找过他,他都婉言谢绝,最终还是选择坚守在音乐创作这个领域。

曹火星和音乐结缘还要从一把旧社会常用的乐器“大筝琴”(一种弹拨乐器)说起。那个时候文化活动相对匮乏,村里组织的大筝琴比赛很受欢迎,看着大人们左手拨动三根弦,右手弹音节,曹火星很感兴趣,经常一天到晚弹个不停。从那个时候起,音乐的灵感、民间艺术的陶冶,融入了曹火星的血脉。

1943年是曹火星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他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红雯说,其实创作这首歌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战斗中磨炼出来的,也是大量国仇家恨冲击出来的创作情感。曹红雯说,当时我父亲是用了几个晚上,在小炕桌上埋头创作,很快,一行行朴实明快、激情四溢的歌词写了出来:“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词曲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很快唱遍了晋察冀地区,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传遍了全中国。这首歌的经典传唱,还要感谢毛泽东主席的画龙点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回忆,歌名中添加“新”字是毛泽东主席的提议。

新中国成立后,曹火星随部队到天津工作,先后住在锦州道58号、沈阳道3号、佟楼外文书店附近等地。任职期间,为天津创作了《庆祝平津解放》《我们是装卸工》等经典作品。一辈子精心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我父亲生活俭朴。他最喜欢吃的就是老家的红薯和棒子面菜团子,基本上不吃鱼、不吃肉。他的衣服上都有补丁,20世纪50年代出国演出时定做的一身西服,一直穿到80年代。”曹红雯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在父亲去世的前几天,老人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还在家中的病床上借助放大镜谱写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新作《啊,我叫中国!》。

小资料

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市档案馆为综合性档案馆。1964年 1月建立,1991年1月迁入新馆,馆址在南开区复康路11号增1号。馆藏档案截至1990年底,有509个全宗,991176卷,排架总长度9586米。还有其他资料 53417册,其中历史档案280个全宗,621929卷, 包括清代、民国、北洋、日伪、国民党等历史时期和政权的档案,最早的是清乾隆八年(1743)的档案。(天津日报记者王子瑞)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