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聪明的人,也是一根韭菜

 gongping2009 2020-01-06

 史上最情商的人,也是一根韭菜;最对联:色难;容易;暖~ 

看不一样的历史,读不一样的中国!

有时在工作中感到很辛苦、很疲惫,很想停下来歇一歇,或者干脆任性地辞职算了。可生活仍然要继续,你告诉自己还是要坚持前行;

有时在生活中你吃了一些亏、受了一些委屈,你很想歇斯底里地发脾气、闹情绪,尽可能地做自己。但权衡利弊以后,你还是忍住了不该有的冲动,依旧理智地去说该说的话、去做该做的事;

有时在感情中你有许多的不如意,甚至想过要放弃。可最终你还是选择了包容、理解和体谅对方,也在诸多问题上做出了适当的妥协和让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尤其成年人更是有各自的承担和责任。或许有时我们会因为苦而心生退意,有时会因为难而感到压抑,甚至也会纠缠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无法脱身,但你总要知道,如果不挺住、不扛住,你就没有资格、能力和机会去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总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于是我们都在寻找所谓的解决之道。但你总要知道,一个人固然需要调整心态、转变思维,让自己过得轻松愉快,但在你的人生中,该承担的压力和责任也是无论如何都逃避不了的。

放不下,就背着走

有时,你觉得很难,并不是你真的被逼上了绝境,而是你无法坦然地承担原本就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就像,再好的工作都不可能没有压力,再好的生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再好的感情也都会有磕磕绊绊。

有时,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但懂得承担则是一种成熟。因为我们总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韭菜”究竟是谁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一根“韭菜”
  交易市场里有很多特别气人的定律,比如:
  一旦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
  看起来没有逻辑支持,所以你可以暂时不信,但你一定会体会到这个定律的魔力。
  对所有新手来说,这个定律几乎永恒不变:
  ●你一买,它就开始跌;
  ●你一卖,它就开始涨……

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其实,一上来就错了,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情,恰恰相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你想想吧,连我们的人生都非常不严肃……崔健就在歌里戏谑过这件事儿:

  简直气死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吊诡的情况呢?因为,每一次行情结束的根本原因是“入场资金枯竭”。换言之,当连街边卖茶叶蛋的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股市的“入场资金”已经到了枯竭边缘……你想啊,连你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冲进来赚钱的时候,那交易市场的行情是不是到头了?

  你到底是不是一根韭菜呢?还真的不好说。因为“韭菜”的准确定义究竟是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然而,从人们经常的造句,能看出“韭菜”一般指交易市场里的势单力薄的散户。比如,“我是一根新韭菜”,或者,“他们都是老韭菜”。与“韭菜”相对的,是“庄”,一般指交易市场里财大气粗的大户。
  交易市场里,有人赚钱,有人赔钱……不过,一般来说,人们的印象里,“韭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赔钱的,而“庄”貌似肯定是赚钱的,因为他们“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割韭菜手法”……
  词语之间常常是有固定搭配的,有些搭配存在,就说明人们普遍能够理解那种搭配,现实里也确实存在,比如,“好人”之前,就可以有“坚强的”和“脆弱的”;而另外一些搭配是几乎不存在的,因为在人们的理解之中,那种搭配现实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坏蛋”之前的形容词很难是“善良的”。
  与“韭菜”相搭配的词,是“割”或者“被割”。“割”这个动作理论上应该是“韭菜”的对立面(所谓的“庄”)发出的;而“韭菜”则是经常“被割”……你几乎看不到有人用这样的句子:“我这个韭菜把庄给割了!”——若是有人真的这么说,那几乎肯定是吹牛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只不过是从一根“新韭菜”变成了“老韭菜”——即,依然不赚钱,依然“在被割”……而另外一些人,虽然曾经是“新韭菜”,但,后来再也不是“韭菜”了,偶尔也说“我也是一根老韭菜”,那只不过是戏谑而已,或者是为了“亲民地谦虚一下”……为什么呢?在人们的普遍心理之中,即便不是所谓的“庄”,只要真的赚到钱了,那就不再是“真正的韭菜”。
  于是,我们可以从人们的常用语境里得出基本上还算准确的定义: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这么看来,作为一根“韭菜”,想要成为“非韭菜”(不一定是所谓的“大户”,或所谓的“庄”),任务很简单啊:
  赚到钱……
  只要赚到钱了,你就可以貌似谦虚地讲话了: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一根老韭菜而已啦!
  这么说话的时候,你是很善良的,你是很体贴的,你很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那些没赚到钱的人,见到你这种已经赚到钱的人,如果没有你这种“虚伪”来安抚他们那脆弱的心灵的话,心理会更崩溃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你不仅善良体贴,你还特别擅长保护自己,因为你若是没有这一点“虚伪”的话,真的会有很多人恨你,甚至想要干掉你——就好像长期以来李笑来所面对的那样。
  虽然“韭菜”的这个定义,其实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准确,但,让我们先凑合着用一段时间吧。
  另外,补充一个所谓“韭菜”的常见特征: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特别常见吧?

交易,本来是人类社会中最本质、最普遍的行为。可惜,也不知道为什么,几乎全球所有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都默认它不是一门必修课程——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命中注定一样,前仆后继地“亡羊补牢”。
  可惜,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所以,他们的羊死了就死了,“补牢”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机会。

还有个比“一进场就买买买”更可怕的错误!是什么呢?是: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就是“一进场就连借来的钱都花光了”!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常常不惜铤而走险。很多新手就这样给自己挖好了陷阱,拴好了上吊绳,他们不仅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在交易市场里花光,还要“加上杠杆”,借钱“投资”……结果呢?很惨。
  如果你运气好,那你会像我一样有翻身机会:
  虽然被套住了,但依然有钱可以慢慢花,于是,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依然有机会降低成本建仓。
  所以,“亡羊补牢”是有前提的:●你有的不仅仅是亡掉的那一只羊;
  ●除了它之外你最好还有很多只羊;
  ●因为你有很多只羊,所以你过去就建过“羊牢”;
  ●所以,你虽然“亡羊”了,但还有机会去“补牢”;
  ●所以,一旦“牢”补好了,你可以管更多只羊;
  ●所以,最初的时候亡掉一两只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所以,“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
  ●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空军(卖家)和多军(买家)擦肩而过,各自心里暗骂对方一声傻×……
  为什么注定了要对骂一声“傻×”呢?因为这是零和游戏,所以:
  ●两个人必然有一个是傻×;
  ●我这么聪明,傻×只能是你!
  一切的礼貌与修养,本质上来看都是深入思考的产物,跟说不说脏话没关系——正如之前我们发现用学习与否分辨投机者和投资者更准确一样。
  一个人如果思考错了,或者思考方式错了,那么就会瞬间变成真正粗鄙的家伙。参与真正的零和游戏的人,拼的是“我比对方强”,赢了爱怎样就怎样,但“输了得认”。可是,那些把非零和游戏当作零和游戏玩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所以,他们的下场几乎只能是这样的:
  ●原本还有一半的概率可能会赢;
  ●但由于理解错误所以输的概率被大幅度提高;
  ●对于输赢的解释全都是错的;
  ●解释错了,就会在下一步判断错;
  ●于是下一步的输赢概率再一次全被自己扭曲;
  ●所谓的韭菜宿命就这样被铸造了出来;
  ●所以,韭菜最终都变成了充满了怨念的人——自己给自己找来的怨念……
  真相是什么呢?
  无论在什么时候,买卖都是由双方配合完成的。买家虽然有买的意愿,如果没有卖家,他是买不到的,无论出价高低。反过来,卖家也一样,如果没有买家,他也是卖不出的,无论出价高低。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交易参与者的思考、判断、需求、结论如若完全一致的话,是不可能有交易出现的。本质上来看,一切的交易,都是思考不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交易参与者必须找到与自己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的人才能完成交易,否则,就只能是“挂单”在那里,等着结论不一致的人到来……
  所以,一旦交易完成,双方都应该感激对方才对,为什么要互骂呢?谈不上感激,也至少要感谢一下吧?所以,思考深入的人有着天然而又真诚的礼貌:
  空军(卖家)和多军(买家)擦肩而过,互道一声珍重……
  本来生活在一个很美好的世界之中,仅仅因为一念之差,韭菜们就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一个阴暗角落之中。这也是奇观了吧!
  有一篇论文里,某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这世界没有什么坏人,只有好人、笨蛋和病人。在我看来,很多病根本就是笨出来的。当年,读完这篇论文,一下子觉得世界“变得”更阳光了!

“韭菜”们最大的共识是什么呢?

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自己赚到的钱,是别人赔掉的钱;或者反过来说,他们自己赔掉了多少钱,一定被别人赚走了同样数额的钱。
  这就很矛盾了。当这些“韭菜”愤怒地声讨“割韭菜的家伙们”的时候,他们本质上在气愤的是什么呢?看来,他们真正恨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割韭菜”;他们真正恨的,逻辑上来看,只能是“为什么割韭菜的不是我?!”。如果有机会“割韭菜”,他们一定不会手软,因为这是他们认定的“零和游戏”,所以,谁都是韭菜,谁都是一个命:要么当韭菜被割,要么割别人的韭菜。
  他们错在哪里了呢?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在牛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赚到钱了,少数人赔掉的金额,全然抵不上那么多人赚到的总数;到底哪一根韭菜被割了?在熊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赔钱了,大量的人赔掉的总金额,是少数人赚到的总额的无数倍,谁在割韭菜?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零和游戏”!
  事实上,在牛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打了激素催肥了的价格;在熊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骨瘦如柴嗷嗷待哺的价格。
  公开的交易市场上,没有人能拿着枪逼你交易,每个人都是自愿的……可为什么自愿买的时候欢天喜地,后面就开始呼天抢地了呢?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清楚的解释,用来解释自己所面对的尴尬。
  你是想要一个正确的解释呢,还是想要一个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解释?
  正确的解释,会引发你下一步正确的选择和行动。让自己舒服却肯定不正确的解释,除了让你短暂舒服之外,因为它不是正确的,所以必然只能带来各种“出人意料”的副作用……你到底要哪一个解释?
  正确的解释很简单: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喑,有时好的资产反倒跌得更狠……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另外,稍稍成长了一点的你,从此就明白了:以后,绝对不要参与任何零和游戏——这比赌博还浪费时间!(要知道,在现实里,公平的赌博其实是不存在的,为了保证公平,或者说,以公平为手段,所有赌场都设计了庄家赢率。)

“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没啥可抱怨的,又因为是既定事实,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然而,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做一个强者。这是所有优秀交易者的信仰。也应该是一个“新手”,或者“新韭菜”必须树立的观念,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依然是一根韭菜”。

“韭菜”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学习,他们不研究,他们鼠目寸光,他们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在我眼里无论有钱与否,无论智商高低,都是“失败的投机者”,是千真万确的傻×。

牛顿,公认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除了在物理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数学上,牛顿同样有出色的表现: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作为数学家,牛顿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可以说,牛顿是一个对于数字极为敏感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如果去炒股的话,应该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吧。

实际上,牛顿真的去炒股了,但是并没有要实现一夜暴富走上人生的另一个巅峰,而是成为了股市里任人宰割的一根韭菜,最后“光荣”地倒下了。

300年前,一场名为“南海泡沫”的股市崩盘让当时很多人痛不欲生,很不幸,这些人中,就有牛顿。

1720年初,牛顿初次下海,投资南海公司大约3500英镑,并在当年4月底卖出他所持有的南海公司的股票,不过当时他的运气好,正好是南海公司市值上涨的时间段,当时他在抛售了股票后获利了3500英镑,也就是说,三个月他的本金翻了一番。

按理说,能赚一点是一点。但是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如果在自己抛售股票之后,有看到自己原先的股票出现了暴涨,很难有人不心动再次出手吧。所以牛顿手随心动,在夏天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又重新买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并且是一口气尽自己所能全买了。

然后他就凉了。南海公司吹的泡沫在生的最高的时候,破了。牛顿最终损失了2万英镑,300年前的两万英镑啊,到今天应该差不多300万英镑了。

不过还好他有钱,不然,他可能真的成为当年跳楼大部队中的一员。"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但不能计算人们的疯狂",其实是在说他自己吧,或许他也搞不清当时的自己为何能够不计后果的买那么多的股票。

南海公司,全名为大不列颠商人与南海及其他美洲各地通商并促进渔业的公司。是英国一家海外贸易公司。而当时南海公司的泡沫能够吹得那么亮那么大,全是因为当时英国政府想整点钱花。

通过拉后台,虚称自己上面有人有靠山,又给股民画大饼,说未来将会如何美丽精彩,然后等人上钩的差不多了,就准备捐款逃跑。可是他们也没想到股民有那么疯狂,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英国,几乎所有人都对股票狂热无比,最后轻轻一扎,啥都没了。

泡沫法案就是那根扎破泡沫的刺,民众开始收割第一批“韭菜”,当股价出现下滑时,公司高管在无力中割下最后一批“韭菜”,结果被传了出去,事情再次崩盘,全国的人都被割韭菜了,整个英国出现了一段时间举国疯狂。

最终,南海公司解散了。面对股票,不管是发起者还是购买者,都需要谨慎和理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