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古稀老人赵 2020-01-06

陕北的“板脑”从何而来?

郭峰(书房记特约作者)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陕北人有一习俗,可以称其为恶习,“睡板脑”。

何为“板脑”?

就是扁平的后脑勺,陕北人视扁平的后脑勺为美,谁长个“板脑”,众人就认为他长得好,能娶个漂亮媳妇。

于是让初生的婴儿头枕黑豆布袋,枕硬物,更极端的枕木板,通过外力使后脑勺扁平。到两三岁,小孩后脑勺扁平了,“板脑”成功了,父母、爷爷奶奶很高兴,有成就感,就像培养了个名牌大学生一样,喜滋滋地抱出去,炫耀。邻里就赞叹,“啧啧”有声,说“可睡好了,脑板蔡蔡价,好亲小子。”

如果父母疏于管理,没实现“板脑”效果,邻里就可惜,背地里说是个“卜榔脑”“横(xuā)脑”,是个“横(xuā)脑脖脐儿”。关中无此习俗,陕北人就鄙视,称关中人为“卜榔脑”

这对婴儿来说,这无疑是酷刑,是一种折磨,还损伤智商,典型的脑袋让门挤了。问题是这一陋俗在农村至今长兴不衰,让人痛心。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脑袋让门挤了

“睡板脑”的习俗从何而来呢?

从龟兹人来。

唐僧在《大唐西域记》里说,龟兹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风俗,“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匾也。”就是说,龟兹人以扁为美,为了这份美,他们不惜用木板压迫小孩子稚嫩的小脑袋。

大家知道,唐僧到西天取经,路过西域,他的这段话是可信的。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龟兹是印欧人种,也就是白种人,原来生活在新疆阿克苏、轮台一带,今天的南疆地区。西汉时(前135前后),一部分龟兹人内附,被中央政府安置在陕北米脂、榆林一带。榆林城北10里,牛家梁乡有个古城滩村,就是古龟兹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帝原水(今榆溪河)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

《辞海》这么解释“龟兹”:“古县名。汉置,以处龟兹降人得名。治今陕西榆林市北。”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妈妈,别给我睡板脑了,很疼,还损坏智商。”

龟兹人能歌善舞,本来生活在新疆那遥远的地方,他们的内附,给陕北人带来秧歌、唢呐,增加了陕北人的艺术细胞。当然信天游肯定也有他们的贡献。

米脂绥德唢呐有名,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龟兹人的功劳。

很多人认识有个误区,说陕北唢呐好,认为是陕北人吹的唢呐好,动听;说陕北剪纸好,认为是陕北人剪的生动,形象。这是不对的。

陕北唢呐好,是陕北人创作了许多唢呐曲牌,如《得胜回营》《大摆队》《祭灵》等,这样的曲牌有成百上千个,独此一家,别处没有。

比如《哀乐》。1942年延安鲁艺的安波、张鲁等人到米脂采风,走到常石畔,正碰上吹手常峁儿埋人,吹《珍珠倒卷帘》。《珍珠倒卷帘》是白事上用的埋人调,非常悲伤,他们把常峁儿吹的这个曲子记录下来,稍加改编,就成了今天的《哀乐》,是悼念故去领导首长的专用乐曲。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再比如陕北剪纸,有《抓髻娃娃》《鱼钻莲》《蛇踏兔》等形象,这是陕北人创作的,表现了生殖崇拜、性崇拜,非常原始,别处没有,这叫好。王六说:“剪个天安门,剪个解放军,剪得再像,比照片还像,也不能叫好。”

以此类推,陕北说书、陕北秧歌、陕北信天游、陕北鼓点等,都一样,原创。

陕北唢呐是龟兹人带来的,从事唢呐职业的吹鼓手,老一辈儿人叫他们“鬼兹兹”,其实就是“龟兹”,是地位低下的人。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说明:上图这个“抓髻娃娃”,手抓着“鸡”。“鸡”是什么?是男性生殖器,老郭在《清明时节话子推》里说过。鸡嘴里还叼根蛇,“蛇”是什么?还是男性生殖器,老郭在《伏羲原来是根蛇》里说过。这都是非常原始的,是原始社会进入父系社会阶段的意象。

说明:这个“抓髻娃娃”,一手抓鸡,一手抓兔。“鸡”,代表男性,“兔”,代表女姓。月亮里有玉兔,和常娥在一起,月亮是“阴”,女性。这和陕北剪纸“蛇踏兔”的喻意是一样的。

陕北人有一恶俗:“睡板脑”,何为“板脑”,又从何而来?

再注意下面,腹部是个“莲花”,多籽的形象。“莲花”下面是只“青蛙”或“蟾蜍”,能甩很多籽,也是多子的形象。青蛙代表“母亲”,老郭在《女娲,原来是只青蛙》里说过。青蛙四周是众多的蝌蚪,也代表多子。

以上这些都是很古老的,是原始社会的崇拜,一代代传到现在。

这个文章很重要!恳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