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困住的萧定权,却是他们幸福的一部分

 篮子原创 2020-01-06

萧定权,始终被萧睿鉴嫌弃的儿子。无论有“锻炼”萧定权的说法也好,或者是出于平衡他与齐王的关系也好,萧睿鉴在利益上总会惯性的偏爱齐王,是事实。带上了“锻炼”储君的说法,无非是把所有的行动合理化了。

从出生到《鹤唳华亭》的大结局,萧定权演绎的是被嫌弃的儿子的一生,或者说前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01.被嫌弃的出生

萧定权的出生,是顾家和萧睿鉴利益相同的体现。先皇后和萧睿鉴之间的关系,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坏了。

萧定权是顾家的砝码,却也是证明萧睿鉴是靠先皇后的裙带关系上的位,萧定权和顾家的一起出现,毫无意外会让萧睿鉴看到从前的耻辱上位过程。

萧睿鉴想要扫除的是过去的耻辱,萧定权的出现每次都会提醒他这一点。对萧睿鉴而言,萧定权的出生把他和顾家的关系绑牢了。这是暂时的利益,但不是长久的目的。

对顾家而言,萧定权的出生对他们的好处更大,萧定权成功上位,是顾家的最终目的。但他们无法太关注萧定权的感受,因为他们所图谋的比萧定权想要的更大。

对萧定权而言,他的出生虽在皇家,却陷于父系和母系的势力斗争中,他是人,却更像是平衡这两者的纽带。他所求的,从亲情、爱情到为民众的大爱,必须做一个选择。这一选择的基础来自于他的老师卢世瑜。

幼年萧定权成为卢世瑜的学生时,卢世瑜待他是亦师亦父,但卢世瑜所属的一派是向着民众利益的一派。所以在顾家、萧睿鉴两方势力因为萧睿鉴的上位而扩大的隔阂时,幼年的萧定权却因为老师卢世瑜获得了心理和教育上的良好抚育。成长为了一个从思想、行为上都很正的少年。

02.母亲去世的少年

少年萧定权的人生中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母亲的去世,而他却被挡在宫门外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在《鹤唳华亭》尾声的时候,大约得知是贵妃从中阻挠的结果。可见当时宫中的形势已经不利于少年萧定权了。虽有顾逢恩假传军令帮忙,却给萧定权留下了后患。

在这一时期,萧睿鉴扶持的贵妃齐王一派逐渐崛起,和顾家的分庭抗礼之势已见雏形。

萧定权的委屈,也变成了萧睿鉴正面驳斥他不合规矩、心肠太软的合理理由。倒不是因为萧睿鉴认为萧定权已经成长到这种程度,只是有齐王之后,他的父子情已经满足,看萧定权的视角也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不是父子,而是君臣。

对少年萧定权而言,他埋下了对萧睿鉴的恨意,但因为老师教导的储君的正义的义务,他只能隐忍,最多隐忍不住时流泪。他仍然渴望父子关系,大于君臣关系。

先皇后的形象一直有些模糊,没有渲染她对萧定权的母爱,而是通过最后一面的事件,凸显少年萧定权对于母亲的不舍。到了《鹤唳华亭》的尾声,却是在渲染她和萧睿鉴的哥哥有不明的关系,以及徐昌平的不明身世。

似乎也在证实萧定权的出生不过是权势联姻的结果。少年萧定权的成长,虽然外部形势有点水深火热,但大部分还是舅舅顾思林和萧睿鉴之间可以达到平衡的。顾逢恩的陪伴,也让萧定权有了个好玩伴。

03.坎坷不安的成年

萧定权的成年便受到齐王的阻挠,一开始就是不顺利的。他和齐王之间的争斗,涉及的朝堂的平衡。萧定权大约是不想斗的,但是却又不得不斗。

齐王的目的很简单,通过斗争消耗萧定权的资源,消耗萧定权的太子形象,消耗萧睿鉴对萧定权的容忍程度。促使萧睿鉴在原本就不满顾家的情况下废太子。

齐王贵妃一派擅长的是心理战,这刚好是重情重义的萧定权的弱点所在。所以,萧定权越努力的参与齐王设下的争斗局中,他的弱点就越明显,哭的就越多,被萧睿鉴嫌弃的眼泪就越多。

成年萧定权所面临的形势,是不断被消耗掉资源。他每走一步,都在消耗,而不是获得资源。反观齐王,却一步步获得了想要的东西。萧定权的逆袭希望,也因为资源的消耗变得越来越小。

不过,萧定权身上最大的优点却因为逆境而激发,就是卢世瑜教导他的正义和大爱。而这优点却起到了和齐王一样的效果,不断的消耗萧定权的资源以及增加萧睿鉴对他的嫌弃。

萧睿鉴,乃至萧定权的舅舅顾思林都有着同一套上位者的看法,那就是成大事者,手上沾血、用些手段是必须的。

萧定权的看法却不同,他的出生是为了平衡萧睿鉴和顾家的势力,也是纽带,这是他的使命。在老师卢世瑜的教导中,他更是把民众的利益摆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这是不符合一个上位者的视角的,至少在《鹤唳华亭》中上位者的价值便是通过让其他人卖命来实现的。

萧定权身上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明白拥有了权力才能做出决定,但他内心的价值观却让他与权力离得越来越远。在萧睿鉴和顾思林中,萧定权只能选择一个,尽管他为了保顾思林甚至背了齐王闯祸的锅,但对于顾思林和萧睿鉴之间的裂痕却是无法弥补的。

不能说萧定权不聪明,平衡顾思林和萧睿鉴这点他已经付出很大的努力了。也不能说他不擅长权术,在解决中书令这事上做的也干净利落但就是感觉缺了点对权势的追求和渴望,在这方面比不上齐王的野心。

萧定权的魅力却也来自于此,或者说这个角色的初心就是顾全大局的正义和大爱。他所求的不是通过牺牲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达到顾全大局的目的。

在萧定权动摇的时候,陆文昔一瓢冲醒了他,要他不要忘记初心。但陆文昔比较聪明的是她能够在达成自己的利益的时候,顺便让局势对萧定权有利。但萧定权却容易陷入对价值的评判中,难以做出决定。

比起陆文昔偶尔的主动造势,萧定权更适应随波逐流、被动出击。但有些时候,等到要出后手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比如,顾思林的死、顾逢恩的愤怒和张念之被投毒。剧情的导向是不得已而为之,萧定权只是知情人,却不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04.萧定权的坚持,是他们幸福的一部分

不过,萧定权本身虽然被困住了,无法从平衡顾家和萧睿鉴的使命中逃离,却不影响他成为其他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爱,其实比权势的争夺成败更历久弥新。这是萧定权在《鹤唳华亭》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他是牵扯到剧情发展到中心,多少角色都与他相关。他们为义,为情,为大爱,而承载着这些感情和希望的便是萧定权。

对于卢世瑜,萧定权的坚持是他理念的延续,这个最为看重的徒弟让他愿意用生命相搏,为萧定权铺一条后路。

所为的却不仅是权,而是权的背后所能保障的天下大义。在培养萧定权成人的过程中,理念的实现和师徒间的感情,卢世瑜应该是有一些幸福时刻的。

对于陆文昔,萧定权与她几个身份之间的感情,从年少的隔帘相见到身份差异较大的主仆恋情,毫无意外的是仇恨是藏在她心里的一根针,但靠近萧定权又证明了她对恋情和萧定权初心的倾慕与喜爱。

对于萧睿鉴,萧定权从感情上是他看重的孩子,但理性和权力的思考让他从齐王身上找补父子感情,习惯性的贬低萧定权,让齐王受益。可能在萧定权放下礼节对他真心的谈心的时候,萧睿鉴是有那么一点幸福的,还有就是看他能够担下事情之时,儿子长成的成就感也是在的。只是当权者对于后生崛起的恐惧和焦虑感,还是掩盖住了这些小幸福,最终吞噬了父子之间的真情。

对于顾逢恩,萧定权是他想要辅佐的对象,年少陪伴长大的弟弟,可以交心的知己。两人的欢乐时光一直持续到成年,直到战事和科考案让他们分离。顾逢恩在意萧定权的感受,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其实也意味着萧定权会倾向于顾家。顾逢恩的历练时间和成长速度,比萧定权快。成长后的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理念冲击,从《鹤唳华亭》的结局时刻就可以看出,是君臣还是亲情的选择。

顾思林与幼年的萧定权

对于顾思林,萧定权是个在意他的外甥,也是个需要他关心的外甥。他很明白萧定权的位置是如何的水深火热,他也想要为萧定权铺好路,只可惜两人在理念上有些不同,倒是有点彼此辜负了的感觉。

萧定权与他们的关系,曾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与萧定权之间的感情、故事既有暖心时刻,也有虐心时刻,难说的地方也同样很多。

萧定权对《鹤唳华亭》里诸多角色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他为他们流过多少泪,还在于这些暖心的幸福时刻。当《鹤唳华亭》没有为萧定权的困境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时,无非叙述的是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那一部分。但也不要因此忽视了,曾经带来过幸福的暖心时刻和对自我的坚持。

本文为篮子原创,欢迎关注,为你带来有意思的深度剧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