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昵称32901809 2020-01-07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在宋人的眼中,人间奇绝,莫过于梅梢雪。走过一个繁华的春夏盛世,宋代的文人开始欣赏疏淡清远的禅意美。中年听雨的闲适和忧愁、出世与入世、政忙与心闲,都在这样一个时节—— 小寒—— 来得特别自然。

蒹葭萧萧,寒树阵阵,小寒当日,鸿雁感知阳气,开始北飞;后五日,喜鹊开始筑巢;再五日,雉始雊,鸟儿开始求偶,开始期盼着早春的到来了。先民的节气里,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便有了那些美好的如约而至,比如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小寒时节,如约而至的是一树又一树的梅花盛开。清代的《广群芳谱》引《岁时杂记》记载,从梅花到楝花,二十四候对应着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每候对应一种花。顺序为: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宋人最擅寻常中拨一丝诗意,即便一枝梅,也要细究个明白,《梅品》便记录了赏梅的二十六种佳境: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

若细算上梅的千百形态,再加上梅的浓淡着色,光是梅花的主题场景就有千百种,所以呀,古人才是最好的活动策划者。所谓生活美学,不是说每一件器物都是昂贵的,而是每一件小物都是雅致的,每一个镜头都有故事,每一处空间都有留白,每一次茶叙都是值得回味的。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再进一步说,哪一种梅景最胜?各有情致,不妨看看宋人范成大的笔记,他的《梅谱》记载赏梅的最高标准—— 以韵胜,以格高,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为贵。可见梅花之美,在稀不在密,在老不在嫩,在瘦不在肥,在含不在开,这就是行家眼里的'梅韵四贵'。

赏梅者各有各的标准,最为痴迷的还是宋代那位'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山园小梅》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孤山一枝疏梅,案前一只仙鹤,是情深处的心动,是久伴的相惜,才画出梅花的暗香。

先民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浓极始知淡是真,经过一轮繁华绚烂,才在曲径通幽处走向暗香。宋人也好,今人也罢,在这样枯寂的小寒夜,雪中烹茶,老梅相伴,的确是这个冬天饶有趣味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如此雅趣,寻一下最初的踪迹,还得回到宋时的月夜,衡山的华光寺有一位僧人,每当月上角楼,就有疏影横在纸窗上,萧然清寂,倒也有几分可爱,便拿笔摹写它的影子。

次日晨钟暮鼓,檀香缥缈,一切都在梵呗悠扬中流转,回看昨夜的随手戏作,小师父了悟于心。所谓画家三昧,刹那入定,都在心念之间,疏月卷梅,暗香盈袖,解了梅梢物语,便摹得梅花精神。

这个小师父就是宋代'墨梅始祖'释仲仁,因月夜徘徊时懂得老梅寒瘦,终能与梅为伴,走过一个孤寂清寒的冬天。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疏月画梅与雪夜闻钟无异,一个人的静默,独自观照,伴着幽幽的清思,于每一声钟磬里看见一个未知的自己。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元王冕 墨梅图(网络图片,侵删)

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吴嘉纪在一个冬夜作了一首《雪夜闻钟》: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雁阵惊寒,梅梢雪意

因两个朝代的更替,平日里清越飞扬、余韵悠悠的钟声,在那一夜听来竟如此寒冷、幽咽、如泣如诉,好似冰冷如铁的冰泉,缓缓传来,带来雪的寒意和沉重,以致林木也仿佛为之伤感,为之萧瑟,默默地换上了哀悼的素装,而尽为之白。衰林如此,人何以堪!

一切景语皆情语,冬夜梅影,伽蓝钟声,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因了人的心境不同,一梅、一钟,在不同的世界里有了不同的意义。是心之所属,让这个世界有了冷暖浓淡,我们数了多少枝的梅,便有多少生的贪爱;我们听了多少次的钟,便有多少对未知的恐惧。

面对一个未知的自己,本能地抗拒,却又紧紧相依,我们岂是与自己为敌,无非是在一虚一实中面对真正的自己。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冬夜,望见窗外小雪纷飞,走到庭院中梅花树下,过去的日子尘埃落定。

夜,你我如约而至,梵呗声起,雪夜闻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