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太阳坏病之杂象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0-01-07


太阳六十六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 太阳病二日,反躁者,是方入阳明之义,此当发汗,当用清凉解表(葛根汤或大青龙),二日烦躁,欲入阳明,反熨其背,则大汗出内燥,火热入胃,胃中水竭,则生躁烦,胃热熏心,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2 外感内燥,欲入阳明,反熨其背,故其大汗从腰上出,从腰以下不得汗;汗出内燥,故欲小便不得;大便干硬,胃气不降,故气逆欲呕;阳气升泄,膀胱失寒滑失约,故欲失溲,胃阳不降,故足下恶风寒也;小便当数反不数者,津液内枯;十余日,振栗,及自下利大便已,此为欲解也,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3 本条提纲,分为两句,上句为得病与病解之大概,下句为病解之杂象。重点,十余日,微阴内复,振栗自下利为欲解。病误治而自解,故十余日而见病象之杂。

附;小便不利者,必大便利,小便利者,大便当硬,此理后学则知。

本条谷气下流故愈,此为肠干便结十余日,何不用调胃阴气下之,下里阳和里阴,余也不知,或许能用,或不能用,或许下之更伤津液,或许不下,是为了教学阴复之象,

太阳六十七条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清与圊同。

1 太阳病,汗法为正,火薰火劫者,为逆中之逆。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者,热伤及血,必当圊血。伤寒有用桂枝解肌,伤火就有营血热瘀,一个道理。

2 太阳六十五,阳津阴液,俱伤虚竭,则身体枯燥。本条火劫伤阴,而有圃血。对比外阳之黄。

太阳六十八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1 治外感脉浮,宜以汗解,此为定理。灸与火劫,俱为逆中之逆。邪无从出者,风寒不泄,汗水不出也;外火更盛,汗津内郁,而为湿邪而下侵也,故必下重而痹着,此名火逆。(对比六十六,燥熨其背,则汗从上泄,而腰以下无汗,本条火劫无汗,而湿盛下侵,腰下必重痹)

按;现在艾灸店多了,各种灸法,五花八门,包治百病,有一次遇见别人在用艾灸(温灸)给小孩治感冒,当时还有点懵,想在回想起来,真是大神。灸法扶阳,适用于内伤里虚各种杂病,此可以自学自用。古法艾灸,都是艾柱灸穴,此法灼痛难忍,已不多见,但必须是辩证准确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病疗效。而今天的艾灸,都只是温灸火烤,保健养生之用,走的也都是技术化路线,会治病的很少了,更多的是打着治疗百病的幌子,搞技术化培训加盟的,现在全国到处都是中医速成培训班与速成大师。

欢迎评论,指出错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