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综合测试题(无答案)
2020-01-0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

A.转动目镜 B.更换目镜 C.转换物镜 D.重新制片

2.某学生在实验中使用显微镜,她用的目镜倍数是5倍,要把观察的材料放大200倍,她应该选的物镜倍数为

()

A.10倍 B.20倍 C.40倍 D.100倍

3.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生石花 B.奔驰的汽车 C.电脑病毒 D.恐龙化石

5.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6.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奥秘。在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C.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

D.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7.如图所示,表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8.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9.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光时应选用高倍物镜

B.降低视野亮度应用反光镜的凹面

C.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

D.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50倍

10.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AlphaGo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11.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2.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是生物个体死亡并不会导致物种灭绝,是因为生物在生存期间进行了()

A.进化 B.生殖 C.遗传 D.变异

13.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体现了生物()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下列实验器具和药剂的选用,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

B.用碘液染色观察酵母菌的结构

C.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

D.用山梨酸钾溶液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15.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长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16.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做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里的物象若不够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若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上方,我们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

D.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多

17.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

B.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主视野中央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暗

D.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400倍

18.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小明想要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A.观察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9.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A.向上③② B.向下④① C.向下③①② D.向下③②

20.鹤舞白沙的优雅、鹰击长空的豪迈,黄鹂鸣翠柳的欢畅,芳草叶绿的生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的美学与情感体验。以下列举的事物中属于生物的是()

A.树下的蘑菇 B.清澈的湖水 C.落叶 D.洒水的机器人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正确的取镜方法是:一手握住[],另一手托住镜座,将

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时,首先转动[],使低倍[]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的视野为止.

(3)观察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先转动[]使镜筒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之后再反方向转动它,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4)在显微镜的各结构中能够反射光线的是[];玻片标本应放在[]上.



22.用下列四组显微镜镜头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同一装片的同一部位),请分析回答:

目镜 物镜 甲 10× 10× 乙 10 40× 丙 15 10× 丁 15 40× (1)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2)对光时,应选用的一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若对光时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和(填“粗准焦螺旋”、“反光镜”、“遮光器”或“转换器”)两个结构来获得白亮的视野。

23.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目镜(①和②)和物镜(③和④),以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图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了要观察到更多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距离最为合适的组合是①和(用序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2)如果用②和④镜头组合看到视野中的一列细胞数为16个,那么目镜不动,用物镜③替代物镜④,将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将(选填“增多”或“减少”)、图象放大或缩小倍。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装片时,若是在外界光线很强的条件下,应选用的反光镜是(选填“平面”和“凹面”)镜。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方移动。

24.如图分别为显微镜、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在“[]”中填写相应的字母或数字,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1)显微镜下乙、丙所示细胞的放大倍数是图甲中c和[]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2)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填“乙”或“丙”)

(3)挤压水果能得到甘甜的果汁,主要是因为[]内含有糖分.

(4)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图中[].(填图中序号).

(5)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6)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乳腺细胞只提供图丙中的[].

25.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的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这位科学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B.腌制法C.脱水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综合测试题(无答案)



/







献花(0)
+1
(本文系风归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