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比社会更危险,公园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1-07

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刚刚过去,有些事不能被忘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初发布的2019年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艾滋病毒位列当中。

数据显示,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超过95万人,虽然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青年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呈增多趋势。

小学课本里都会写,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但课本不会告诉你,目前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男男传播'和'广场舞传播'

2019年1~10月新报告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73.7%,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3.0%。尽管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增艾滋病感染者的情况呈'两头翘'趋势。所谓'两头'即学生和老年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今年7月底透露的数据,中国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在3000例上下,而男男性行为成学生群体中的主要传播途径。

陕西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每年新报告学生感染数在100例以上,平均每20名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名是学生。学生感染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70%。

目前男男同性性行为已经取代了静脉吸毒传播艾滋病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的第一高危人群,这一艾滋病的传播形势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小辉(化名,男)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当他拿到检查结果时,双手发抖。

'我只是在外校找了个朋友,怎么可能就染上了艾滋病呢?'

半年前,小辉通过网络认识了附近城市的一位大学生,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因而确定了恋人关系。在恋爱期间,小辉和对方有了性接触,'因为是同性恋人,彼此间都感到很庆幸,不用担心怀孕的问题,因而两人在一起从未采取过安全措施,也从来没有想过会感染艾滋病。'

因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小辉在性行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另一个感染人数上升的群体则是老年人。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报告数,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8年的24465例。

2014年,52岁李先生前往医院求助。据李先生介绍,他在得艾滋病之前有多名性伴侣。以在广场跳交际舞的方式结识性伴侣,因为觉得50多岁已经失去使女性受孕的能力,所以不戴避孕套。据李先生介绍,他与50多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其中,有十几个已经查出患有艾滋病。

艾滋病夫妇生健康娃不是天方夜谭

2018年,研究者对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HIV阳性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进行了一次调查。从结果来看,现无孩子的HIV阳性育龄妇女中,59.2%的人有生育意愿的。

但是,'母婴传播'像一把剑插在这些育龄妇女的心头,很多艾滋病人因为害怕孩子被传染上艾滋病而放弃了生育,甚至放弃了与爱人组建家庭。

艾滋病人王玲(化名)说,她曾听信吃下8个带壳的煮鸡蛋能够治愈艾滋病的偏方,结果不但无效,消化道还因为蛋壳受到了损伤。

王玲(化名)丈夫说,由于自身疾病,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曾经既是一个心愿也是一个心结,但是健康的女儿平安出生后,心中的焦虑很快就得到了平复。所以相信医生,相信科学才是最重要的。

萍萍(化名)和丈夫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他们很想有个孩子。'害怕会把艾滋病毒传给下一代。'怀揣着对生子的心愿,萍萍和丈夫来到了艾滋病咨询室。

疾控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母婴传播的知识。'艾滋病虽然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但只要通过科学的母婴阻断措施,还是有很大希望生下健康宝宝的。'这让萍萍对于生个健康宝宝有了信心,她开始更主动地咨询相关知识,并且,丈夫积极地配合着相关的检测和治疗。

'但是,生育过程仍然是存在风险和利弊。'疾控工作人员尊重萍萍的决定,但同时也再次强调这不能是冲动之举。就在咨询结束的几个月后,萍萍怀上孩子了。在替萍萍高兴的同时,疾控工作人员建议她,选择一家正规的医疗机构,并且定期接受孕期保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实。

10个月的孕期,萍萍焦虑又开心。最终,萍萍接受了剖宫产手术,宝宝顺利出生。为了降低宝宝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萍萍忍痛放弃母乳喂养,对宝宝采用了人工喂养方式。经过疾控中心长达18个月的随访,最终,确认宝宝没有感染艾滋病。

一些关于单阳家庭生育的医学研究,中国的科学家甚至走到了世界前面。想要孩子的阳性夫妇,尽快开始正规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优化治疗方案,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完全不是梦想。

在'零艾滋'前,或许可以先实现'零歧视'

周华(化名)是广州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例艾滋病人。得知自己患病后,不知所措是他的第一感受。在医生的介绍里,他和家人认为: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不治之症。

在确诊后不久,周华和妹妹、母亲一起去外婆家里吃饭。吃完下楼周华才记起自己的钥匙忘拿了,返回外婆家客厅时,他发现外婆正用夹子夹着酒精棉花擦拭那张他坐过的木凳。没有多说一句,他抓过茶几上的钥匙跑了。

周华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那一刻起,他决心从此隐藏自己的艾滋病人身份。

为了避免家人受牵累,许多感染者长期流浪在外。许多原本在当地可以获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宁愿远走他乡自费治疗。另有一部分感染者,在配偶离开后,为重组家庭,隐姓埋名到新的地方开始生活,增加了新的传染几率。

前几年,路边出现了不少举着'我是艾滋病人,请抱抱我'标语的人。但在不同的城市,人们的态度不同,有些地方的举牌者收获了不少拥抱,但也有些人站在人流密集区域却依旧无人上前。

近年来,反歧视的口号越喊越响。除了个人,一些企业也在努力科普,为艾滋病零歧视而努力。

由腾讯游戏追梦计划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最近上线了一款叫《蓝桥咖啡馆》的小游戏,名字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咖啡厅的模拟经营,实际上这是中国首款聚焦防艾公益的游戏。

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咖啡店长,倾听三位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原因。其中,'没有犯过错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世界的复杂的'等台词更是打动人心。

游戏上线后,他们还在武汉理工大学做一个活动。参与者购买咖啡的同时,还可以在现场为腾讯公益的艾滋病项目进行募捐等。

很多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可能是医生,因为职业而感染;可能是警察,因为缉毒染病,也可能是孩子,生而痛苦……即使是性传播,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受到无意识的欺瞒。勇敢面对,积极治疗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艾滋病人受到的歧视,并不比他们身体承受的痛苦要轻。想实现'零歧视',道阻且长。

甚至艾滋病人家人的生活也受到了不小影响。因为艾滋病,有些孩子的父母去世、离异或改嫁了,他们只能和祖辈相依为命,甚至有些失学在家。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在中国西南的偏远山区还有不少……

小玉(化名),12岁。父亲患有艾滋病,不能劳动,母亲残疾,爷爷奶奶年老体衰,家中还有一4岁妹妹需要抚养,无固定经济来源,靠母亲卖小菜和政府救济维持生活。

小文(化名),13岁。2009年,父亲因艾滋病离世,母亲随即离家。姐弟二人与近七旬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体弱多病,家中无固定经济收入,生活来源仅靠2亩地的甘蔗。

为了让这些孩子走进校园,免于因艾滋病影响带来的再次伤害,用教育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012年,青爱工程(全称为'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依托当地社会组织设立工作站,在艾滋疫情最严重的乡村中小学设立青爱小屋,开展防艾教育、性健康教育,并对受艾滋影响的特困儿童和家庭进行救助。

艾滋病日过去了,但他们的生活还将继续。或许,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