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你们一定不知道,我其实是个自恋的人!

 几斤几两看看了 2020-01-07

众所周知,苏轼为中国古代文坛上的牛人。他有多牛呢?论写诗,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论写词,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论散文,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论书法,他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论绘画,他与文与可并称为“文苏”。提起文与可,可能有的读者不熟悉,但是说起“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只怕是无人不知,胸有成竹这个典故,就出自于文与可。外链代发

也就是说,苏轼老先生,无论是在诗词、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皆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能同时在这么多领域都出类拔萃的,只怕只有一位苏轼了吧?

同时,苏轼还是一位非常幽默豁达的人,关于他的逸闻趣事,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直到今天,依然是大家餐桌上的美食。

其实吧,除了这些,苏轼还是一位“自恋”的人。苏轼在黄州的时候,送一位名叫潘大临的举子,赴京应试,为了鼓励潘大临,苏轼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词:

蝶恋花·送潘大临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译文:为你送别的酒,你要一醉方休。你这位英俊清润的潘郎,将来不知道会是谁家的郎婿?等你进京取得了功名,得到了赏钱和俸禄,千万不要交给邻居家的女子。

回忆起都城那个美女如云的地方,三十年前,我也是一位既风流倜傥,又帅气潇洒的人物!当年为了能在青楼留下痕迹,我就在墙上留下了我的名字。

潘大临,字邠老,在黄州的时候,他曾经跟着苏轼学习过诗词文章。所以,在他即将进京赴试的时候,苏轼会特意为他送别。看到年轻英俊的潘大临,即将向当年的自己一样,到那个花柳繁华地的京城去了,苏轼也不禁想起当年的自己,感叹道:“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自己夸自己风流倜傥,帅气英俊,苏轼也是够“自恋”的。不过,这首诗更重要的,是苏轼在提醒潘大临,不要被京城中的繁华迷住了眼睛,不要将自己赚来的钱,都交付给“东邻子”,东邻子的典故,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宋玉说自己东邻家的女子,长得非常漂亮,但是我从来都不看她一眼,从此,“东邻子”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词。

曾经的苏轼,因为风流帅气,而在青楼的“花枝缺处余名字”,如今想来,也不过是一场空。故而会劝潘大临,“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当然了,苏轼的“自恋”还不仅仅表现在“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苏老先生还曾经写过一篇《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我的文采,往往就像万斛泉源一样,滔滔不绝,随时随地喷薄而出,即便是一天奔腾上千里,又有什么难的呢?还可以随着地形的改变,而随时做出调整,适应地势的变化。该行的行,该停的停!

这话虽然说的一点都不谦虚,但是,苏轼老先生,有这么骄傲的资本,有这样“自恋”的底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