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陪伴:真实的陪伴,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一)

 家庭教育亲子谈 2020-01-07

开年的第一篇,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关键词:陪伴

家庭教育中,尤其家有小学生,陪伴很重要,作为家长,大家几乎都有这个共识。

但问题是,当我们以为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却达不到我们自己预期的目的。

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普遍是:我已经陪ta一起啦,但却往往觉得要么就是没有什么效果,要么似乎出现反效果。

一、关于陪伴,我们不缺理论

事实上,陪伴近几年都比较热,开始是说要陪伴,后来发现,陪伴不仅仅要求陪在孩子的身边,还要陪读,陪学,提倡“真实的陪伴”,后来发现“真实”还不够,要讲“高质量”,当然,目前对这个思考我没有怎么是深入,对“真实”和“高质量”之间有什么界定。反正,当我们打开网络,或者搜索一下书籍,肯定有一大堆给你指引。

但问题又来了,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理论,当我们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都说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绘本阅读,但我的孩子似乎对这个一点兴趣都没有;书上说家长一定要 陪孩子一起阅读,但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孩子总是东张西望;书上介绍只要父母能陪孩子做作业,孩子成绩就能进步,但我这样做的时候,除了满肚气之外,孩子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好表现;等等

总之,别人家长父母教育别人家的孩子,经验都可以出书了,自己想用一用,却一点效果都看不到。

二、理论与实践之间,不能简单地做就可以。

我想说的是,书上的理论是有道理的,而你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做,不能生搬硬套,尤其是人的教育。

举个例子吧:孩子考试考差了,回家被父母批评一顿,结果有多少种呢?你先想想在往下看。

大致可以分三种:一是发奋努力,下次考得很好,二是一阕不振,三是没有感觉。这只是三个大致的方向,具体到每个个体,可以说有无数种,就是一阕不振的情况,有的可能对讨厌这一科,导致这个科目成绩不好,有的可能全部都不喜欢学了,没有科都不好,有的更加悲观,什么寻短见这类的。

也就是说,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一个个体,具体就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才是决定你如何做的原因。

书本上说: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不集中,父母辅导孩子是要更加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什么什么的,这个是对吗?对的,它说的是一个大趋势,普遍说,一二年级的孩子都存在这个特点,但具体到你的孩子,你要在陪伴的过程中,一边要考虑书本的理论,一边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去调整你的陪伴策略,否则,会陷入一个被动的窘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