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逻辑(六):未来的核聚变--大数据产业 11-6 23:23

 我独醉了 2020-01-07

大数据,是一个新名词,但却不是一个新概念,所谓的大数据,用大白话讲,就是利用大数据,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数据的利用,在中国,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孙膑杀掉庞涓的那一个经典的战役里,“减灶”战术,实际就是对数据的利用。人类对于数据的利用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早成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的,主要是在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至此之后,数据,在人类的发展中,占据了愈来愈核心的位置。

          我不想大幅罗列数据,但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最核心的逻辑展示出来。上篇逻辑贴说到成长股的渗透率的问题,20%的渗透率意味着行业即将爆发,最肥美的一段利润,来自渗透率从20%到55%,上升斜率最高,意味着增长率增速持续增长。大数据行业,现在的渗透率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我没有准确数据,但我想用几个标志性的节点,来大概测算一下。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率先在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首席信息官,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企业纷纷设立了首席数据官的职位。这是什么情况?组织结构,就是人的定位结构,在纷繁的历史中,组织结构无论人怎么变,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一次组织结构的历史性改变,都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历史性改变。一种逻辑不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足以影响组织结构的改变的,而数据,做到了。再看中国,2012年12月,广东省宣布启动大数据战略,组建大数据管理局,副厅级单位,按照当时广东省领导人的解释:它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而是一个战略型的,有行政职权的机构。在中国政府的逻辑里,战略,意味着10年以上的时间。


          看了这些节点,我想,大数据,正处在20%到55%这个阶段的初始,我想,不会有什么问题,太多的行业,太多的体制,需要用大数据去改造,让社会生产效率进行大幅提高。所以,我给大数据行业定性为,正在处于爆发期的初期。也就意味着,未来有太广泛的空间可以发展,股市是什么地方,靠想象力的地方,数据就像电一样,属于人类社会的基础元素,这样一个行业,空间有多大,出几个万亿级别的公司,我想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在这个行业,不是没有先行者,马云今年大力推销他的”DT概念”,其实就是一个数据概念,再结合他参与组建贵阳的大数据交易所,为数据的未来,加上金融概念,这种创举,必定是推动大数据行业腾飞的助推器。再结合“华为以Digital inCloud构建全球化生态,加速数字业务转型”的信息,这是什么?超大型IT企业,都在往大数据上靠拢,力求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球化生态。


          诺基亚为什么倒了?阿里为什么牛了?格局!没有格局的超大企业,衰败起来速度快到让你反应不过来。投资也一样,没有格局,抓个翻倍股就沾沾自喜,格局在心中,1倍又算得了什么,我写拓尔思(SZ300229)   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行业,空间大到你不可想象,那么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有众多公司,每个方向其实也都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如何去分析他们,如何定位我们的投资方向,都需要细致得挖掘全面的信息,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所以我先把我的分析方法分享给各位,抛砖引玉,我相信各位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一样也可以挖掘出确定性极强的个股。

          大数据这个行业为什么在这几年逐渐成为了高科技企业的标配,这跟数据的爆炸式发展有很大关系,这就不得不提到mo/er定律,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mo/er认为,同一面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一到两年将增加一倍。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半导体行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使人类在计算机上存储数据不受容量限制成为现实,这是大数据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基石。时至今日,在当今存储数据的量级上,硬件已经不会限制大数据的发展。硬件的投资机会这两年的去IOE化已经很明显,概念股也涨了很多,这就不说了,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1989年兴起的数据挖掘,使得枯燥杂乱的数据可以迸发出价值,这里的核心是算法,这点我有亲戚是上海交大的数学博士,专门给我讲过挖掘数据的问题,简单讲就是海量的数据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什么是结构化,比如电脑可以跟人下象棋,用的就是结构化数据的算法使机器有了智慧,象棋是一种有边界属性的结构化数据演变,是简单的,而占总量75%的非结构化数据,是非常杂乱无章的,要想从这里发掘规律加以商业化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挖掘人员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算法,由于商业化需求一直在演变,算法也在逐步演变,这是个技术进步的范畴。而2004年兴起的社交媒体,把全世界人都变成了潜在的数据生成器,真正的数据海量爆发,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这就是节点。


         所以,现在的数据挖掘,集中在个人的行为,也就出现了BAT这样的消费互联网巨头,但这些巨头的出现,肯定不是因为大数据本身,而是有效的结合了大数据分析极大得推动了他们商业模式的发展。可以说,大数据的发展,因为BAT这样巨头的形成,已经到达了一个使得大数据应用和电能的应用可以达到同等量级的水准,虽然在倍数上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重要性的量级可以说已经站在了一个平台上。我们做投资,投资的是未来,有人可能认为大数据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还适合投资吗?那么就有必要说下大数据未来的演进路线,有敏锐的投资人已经发出了我们站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的黎明的感慨,至于是不是,我想写下下一段,你心中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2004年的社交媒体兴起,是让大数据发展契合BAT出现的时间节点,那么这样一个大数据的爆炸在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大级别的数据爆炸呢?当然会有,大家可以查一下“万物联网”这个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传感器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是传感器时代,就是让每一个物体,只要发生变动的物体,安装上传感器,无论是人,机器,电器,动物,植物。可以说,万物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更大量级的数据爆炸时代,换个说法,工业互联网大家肯定熟悉,实际就是万物互联中的机器配上传感器的互联。人类还有大量的行为无法有效得形成数据传输到硬件上储存,未来必定靠大量传感器的应用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在写拓尔思 那篇强调过,消费互联网是出现了巨头,而工业互联网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让工业生产配合上大数据的翅膀,生产效率的飞跃式提升在当下已经在进行中。传感器是什么行业,集成电路,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这篇主要不是讲它。在更大级别的数据爆炸的同时,人类会进入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人工智能,我想着就是大数据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演化成的结果,使机器通过学习算法产生智慧,不仅能通过算法进行大数据的计算,更会自我改进算法适应不同方向的数据计算。不要以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跑了50万公里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产品,详细得查阅了谷歌无人汽车项目后,你会发现,这整个就是个大数据工程,核心的工作量都是围绕数据产生的。


      前面所述,我想各位认真阅读后,心中应该很清楚,空间有多大,人类是否会因此而步入新一轮工业革命,我的答案当然是确定的。那么大数据,这个历史必然无法跨越的方向,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是我们需要的,在这里我简要的把大数据类公司分成3类:
      第一 数据采集公司,这类公司,作为数据搜集端口,时刻在收集各类本公司涉及的业务的海量数据。
      第二 数据挖掘公司,这类公司,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以算法为核心进行商业化应用,一般来说都是成套解决方案的出品公司。
      第三 更大级别的数据整合平台,这类公司,不仅仅拥有数据的采集功能,同时拥有数据分析功能,善于结合不同类型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形成更高级别的商业模式。
   
     我简单举例,各种APP,就是互联网产业中,非常重要的流量端口,运营这些app的公司或者事业部都可以归为第一类。而我们的小情人拓尔思 ,很明显就属于第二类。第三类,阿里,百度,腾讯,都属于第三类公司。
      我这里只是简单的举例,行业内的小公司,大多来自第一类和第二类,而很多有野心的公司,也许是从第一类发展而来,也许是从第二类发展而来,但他们未来的愿景就是通过自有发展,并购来形成第三种公司,毕竟,第三种公司的商业模式的演进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多层次的。

      我想今天这篇文章,可以使大家很清晰得看到大数据产业的逻辑和未来的空间,在具体个股在业务上的商业变现,我们下篇文章再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