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戊寅款越窑青瓷背后的故事

 闲情偶的 2020-01-07

唐代至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其做工之精美世所罕见,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所写的《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对于越窑瓷器的釉色、器型和功用等都做了充分的评价与肯定。近年来考古发现,在唐代皇宫大明宫遗址区域内存在大量底部书写“盈”字款的越窑青瓷标本,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越窑青瓷作为皇家御供瓷器的史实。那么,越窑向皇家进贡瓷器的制度是否延续到唐代以后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件“太平戊寅”款越窑青瓷盏,釉色纯正、器型优美、胎体纤薄,是越窑中的精品之作,尤其是属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御供瓷器品种,通常来说要烧造这种釉色的瓷器须一器一匣鉢,且匣鉢为瓷胎质地,装器之后还要采用瓷釉来密封匣鉢接口,以达到高窑温、强还原焰等苛刻烧造条件,可谓不惜工本。为什么会劳民伤财烧造这种高品质越窑青瓷呢?原因就是晚唐至北宋初期,钱氏王朝割据吴越之地(今江浙地区),其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为长久维系其地方统治地位,钱氏王朝自始至终遥尊中原王朝为正朔,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烧造高品质越窑青瓷,且不断遣使进贡中央以博取朝廷欢悦而求取庇护,据史料记载,太平兴国七年秋八月二十三日,越王钱氏仅一次性纳贡中原朝廷的瓷器就达到了十四万件。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期间,吴越主钱俶更是恭顺无比,出钱出物出兵,鞍前马后,且派员携带大量的珠宝、瓷器等赴汴京纳贡。到了宋太宗赵炅即位,钱俶又多次纳贡,然而此时面对强悍的赵宋政权,同属于地方割据政权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纳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俘,忧惧之下,钱俶上表入献吴越十三州,吴越之地从此彻底纳入到了宋朝的版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