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我可不敢跟孙悟空比

 hanlinxu 2019-07-06

本文参加了【人生百味】有奖征文活动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说:别自作多情了,没人拿你跟孙大圣相比!

可是,真的有人这样比过,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我不知道这是在夸我,还是在贬损我。尤其是,有人居然说,我跟孙悟空的形象代言人六小龄童长得很像,吓得我赶紧纠正:阿弥陀佛,岂敢岂敢,我可不敢傍名人、蹭热度!

其实,我跟孙悟空、跟《西游记》还真有些渊源。

说来话长,追根溯源,小时候我和大家一样,爱追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人总是敷衍我:是从田间地沟里捡回来的。我继续好奇地问:是哪块田、哪个沟?大人仍是敷衍:忘了,当时又没做记号,找不着了。

于是,我便认定自己像一株庄稼、一颗野草一样,是从沟里冒出来的。当然,这样的出身,没有资格在小伙伴们面前自豪,只能十分地自卑。

直到大哥给我讲了《西游记》的故事,我才找回了一些自尊和自豪:那孙猴子不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嘛,看看人家的本领,哪个敢欺负他?连玉皇大帝、东海龙王都得让他三分呢!

后来,我便迷上了《西游记》,爱上了孙悟空,有关他的书读了不少,有关他的影视剧看了不少,有关他的景点也去了不少。

不仅如此,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成了“西迷”,从幼儿园到初中,寒暑假的主要“作业”和乐趣就是看电视剧《西游记》,边看边傻笑,就这样傻乎乎地长大了。庆幸的是,儿子没有追问自己从哪里来这个古老的问题,我也不用编瞎话找田间地沟。当然,在小伙伴面前,他虽没资格拼爹,但也不必因出身问题过分自卑。

你也许以为,我现在老了,儿子大了,就与孙悟空、与西游话题无关,其实仍有关联:我继续“研究”《西游记》,儿子则直接西游去了——留学海外。

我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横空出世,就吃惊地看到一篇爆红的网文:《西游记》的意境极高,真正看懂的人寥寥无几!此文将《西游记》排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而且是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巨著,既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又告诉了人们战胜心魔的方法。作者吴承恩是在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打败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辉煌人生。

原来,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只是一个人的化身,孙悟空代表人的心,唐僧代表人的身,猪八戒代表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全书都是围绕着人的这五个方面来写的。真正看懂了,也就知道如何做到内心强大,身心和谐统一,从而不为外界各种诱惑所扰,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天啦,这不正是我想说的吗?人家都替我说了,而且总结得那么具体、那么到位,我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轻蔑地哼一声:就你那小身板、笨脑袋,也能想到这一层奥秘?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真是那样领会的,而且从中受益匪浅。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暗指善变的人心有七十二相;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象征着人的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象征着人心易被金、木、水、火、土或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因素所困……若能在八卦炉里炼出火眼金睛,并越过两界山,跳出三界,就能修正正果,成就自我。

所以,孙悟空一路上降服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妖精,都是指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你遇到的艰难险阻越多,对你的考验越大,你的战斗力就越强,成佛的希望就越大。这么说来,我们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倒,不要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越过一道道坎儿,就一切OK了。

这是从修炼心性的角度讲的,其实,我还有一个刻骨铭心的体会,那就是起跑线真的太重要了。何以见得?还以我和孙悟空为例吧。本来我俩出身很相似,甚至是相同,都来自大地土石,但他后来拜了个非常厉害的师傅,学得了上天入地、变化无穷的本领,而我呢,启蒙小学教育是在稀里糊涂中完成的,其间还因遭人诬陷,被持枪的基干民兵押到大队部“受审”,险些丢了小命。后来虽被好心人解救,逃过一劫,却从此如惊弓之鸟,变得胆小怯懦,干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以至于年近花甲,仍一事无成。

早期所受教育的不同,导致后来人生道路的天壤之别。我现在越读《西游记》,越自惭形秽,悔恨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我不喜欢跟孙大圣较真,也请你千万别拿我跟他比较,越比越生气。也因此,我哪怕少吃肉、不喝酒、不吸烟、不旅游,也要省下一分一厘,让儿子像孙悟空一样漂洋过海,去学真本领。

你看,这早期教育的作用有多大!也难怪人们常说,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各种蒙学教育、早教培智、胎教幼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那都是因为家长们读懂了《西游记》,悟透了起跑线的重要性。这样看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呢?!

前几天,善解人意的赵向颖帅哥,给我发来一组有关《西游记》的《真题汇编》,详细罗列了最近三年升学考试中涉及的西游和悟空话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大为吃惊!《西游记》就这样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国人的“起跑线”“加油站”“分水岭”“终点站”,甚至成了升学考试的挣分点。

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没想通:想成为孙大圣的孩子太多了,而像菩提祖师那样的好老师太少太少,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期盼着再出现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写一部《东游记》或《南游记》《北游记》,来破解这一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