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123xyz123 2020-01-07

文/海棠文史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要说中国古代统一王朝之中,论诗词文化繁荣程度的话,宋朝是绝对有一席之地的。无论是三苏,王安石,晏殊,还是柳永,都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当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这里可以毋庸置疑地说,宋朝是一个文化上的巨人。

而要说谁是最憋屈的统一王朝,那宋朝也是有话要说。澶渊之盟,靖康之耻都是发生在宋朝。后人每每谈到一些政治军事弱的王朝,无不会谈及宋朝的畏首畏尾,委屈求和。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军事上的矮子。

或许是受到本国政治不利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宋朝的重心向南方移动,多了一些江南人家的风韵。宋词便多了一些委婉含蓄,著名的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浣溪沙》等,都是一些典雅,秾艳,精致之词,而这些词在之前的另一个文化高峰——唐朝,可不常见。

但其实除了本国政治军事,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的影响。其实,在对外上,宋朝文化也是受到了很多来自对外关系上的影响,特别是辽。辽宋关系对宋朝文化,特别是词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宋词风格上的影响,对其内容,以及创作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宋朝经济文化与政治军事实力不对等的大背景下,辽对宋朝的军事武力压迫让宋代文化开始发生变化

说起宋朝,在经济上别提有多风光,前朝阻碍商品经济的坊市制度被瓦解,集会商场到处都是,商品经济异常繁荣,国家也鼓励经济发展。所以当时的大宋财大气粗,富商大贾流于天下。

不仅仅是商品经济,手工业也相当发达。造纸,织布,陶瓷技术相当发达,处处都是民间作坊。这些制品不仅仅能够内部消化,促进经济发展,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些都使得宋朝市民阶层扩大,使宋朝的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为宋朝的文化巅峰奠定基础。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民间作坊

柳永的《望海潮》中曾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经济的发展,自然推动了文化的高潮,宋词更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是就是如此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却是大一统王朝当中最为憋屈的一个王朝,原因便是与其不相匹配的政治军事。

话说把宋朝认定一个统一的大王朝其实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宋仅仅是统一了中原地区。可不仅仅是西北的西域和西南的大理地区没能掌握在手中,连原本属于中原的燕云十六州都在别国手里。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燕云十六州图

宋朝当然想要收复,但实在是有心无力。宋初时年年都在打,年年都想要收复回来,但是因为一系列重文轻武政策的不当,再加上敌国军事实力的强大,宋朝起初还胜了几次,之后便连吃败仗。

宋朝的敌人还不止一个,不仅仅是西北的西夏,西南的大理,最令人头疼的还是北边的契丹。辽在唐和五代时只是一个小邦,但如今却雄踞漠北,拿下渤海,占据燕云十六州,展现出了强大的压迫力。

宋朝本来就连吃败仗,文官当政,只好委屈求和,弄了个澶渊之盟,每年送一大堆金银财宝当保护费才没被打。辽的文化实力并不突出,但是奈何军事实力强大,因此,宋朝的文学方向也被改变了。

由此可见,对于宋辽之间文化的影响,并不像之前西域之于汉唐那般,是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是辽对宋的武力压迫,使得政治军事影响了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开始发生变化。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宋代军事实力羸弱,文风更加注重市井文化和个人情感,远没有汉唐时宏大豪迈的风格

连最高层都委屈求和,自然会影响到古代与“大夫”命运相连的“士”,政治上的变化导致宋词的文风也变了。

以前主张抗辽的范仲淹等人在起初也有此等雄心壮志:

“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在宋朝战事连连退却后,当初踌躇满志的他也只能发出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虽然有钱,但是脖子被别人掐着,难免会使得宋词人没有了汉朝驰骋大漠的豪情,没有了唐朝忧国忧民的宏大,宋朝的词文化反而转向了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对个人情感的诉说。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汉唐豪迈的边塞诗

宋朝的代表词人有很多,比如柳永,他可以说是宋朝最受广为流传的词人。有这样一句话描述柳永:

“凡有井水饮处,皆有柳永词。”

而他的词风,便是哀怨婉转,秾艳精致。比如: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些都是其词风的代表,如柳永词风之人也数不胜数,由此可对宋词词风管中窥豹。从其他词人之中也可见一斑,甚至连豪放也不及前人的豪放。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哀怨婉转的宋词

李白的豪放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式的豪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苏轼的豪放却是因为现实过于残酷,转向于忘却烦恼的消极逃避。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些都是宋词风格上的一个特点,而后很难有这么一个时期有宋词这般特殊——专注于个人与市井,其画面和格局上显得比较“小”。

除了宋朝经济之发达,市民阶层扩大之外,辽对于宋的军事压迫,让宋朝专注于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反映出来的便是其政治方面,由此,宋辽关系对于宋词风格的形成也“功不可没”。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随着宋与辽民族之间交流的加深,宋词开始融合吸收契丹文化,宋代文化也开始发生改变

宋与辽的关系并不是一直都剑拔弩张,随着对峙的持久,其文化的交流也在加深。契丹雄踞漠北,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与汉人的农耕文化有着很大区别。但文化的区别也意味着相互的交流与融合,从宋朝与辽贵族的联姻,再到民间的往来,这些都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往来,联姻,还有诗词文化上,也有重大的影响。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描绘契丹人生活的场景

宋词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江南人家和汉人的生活,对于契丹风情的下笔,更让其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姜夔,提起他想到的便是咏物咏情,但是他也曾写过一首关于契丹的词,比如他写过《契丹歌》,其中写道: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这样的句子,对于他个人来说,是丰富了自己题材,使自己的诗歌内容更加多元;但对于宋词来说,便是展现出契丹的民族风貌,对于宋词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自身,对于其内容的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使者的不断来往,一些士人开始用契丹语来作诗,并把其当作一种时尚。余靖曾用契丹语作诗:

“夜筵设罢(侈盛也)臣拜洗(受赐也),两朝厥荷(通好也)情干勒(厚重也)。”

宋词关于契丹的风貌展现,不仅仅只是为词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丰富了词的内容,对于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意义。不仅仅只是让民众了解契丹文化,契丹风貌,对于汉文化与契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有着重要意义。

宋辽之间的纠葛,是如何影响宋朝诗词风格的?

图丨描绘契丹人打猎的场景

综上,宋辽关系对宋文化的影响并非是消极的,相反,这使得宋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推动其文化走向了另一个高峰,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虽然在政治上,宋朝一直被打压,但这也变相促进了中华诗词文化的多元,又为中华宝库新增了一件宝藏。以往的汉赋和唐诗,画面格局都显得很大,边塞诗,咏怀诗,都是汉赋唐诗的精髓。而关注于市民生活和精致典雅的诗词精品却不是很多,无疑,这种风格的宋词的大量出现,也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

并且不仅仅只是填补空白这么简单,这其中不乏很多作品是超越了前人的水平,王安石,苏轼等人,更是被称为是诗词文化的顶尖人之一,将诗词文化推向了一个顶峰。

在另外一个方面,契丹文化也作为一个文化种类被包括进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当中,丰富了宋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总之,在文化上,宋辽之间的对峙关系,对于促进文化多元,推动文化发展,丰富文化内容,增强文化创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

《全宋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