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一人资料库 2020-01-08

我是一人。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好像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形”和“神”,学欧字与欧阳询原字对比,写得最像欧阳询的当然是姚孟起。什么是学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这是一个非常容易争论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推敲的细节很多。“最入骨髓”太容易引起争论了,有人说姚孟起只是做到形似,但是无欧阳询的神韵;有人说田英章连形似都没有做到,更是差欧阳询更多。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一、以目前字迹,姚孟起的字是“形”和欧阳询最相近的,学的最像算不算“最入骨髓”?

姚孟起的字迹和欧阳询所留存的字迹对比,在历代学欧阳询的字书法家来说,姚孟起的字是“形”上和欧阳询的字最相近的。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如果对比欧阳询、姚孟起、田英章的字,就能看出区别。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上图是《九成宫》里面的一个“台”字,可以看出三个人写这个字的适合的异同。选这个字的原因,上中下结构,笔画“横”比较多,这个字有难度不好写。

可以明显看出,田英章写的这个字,字形更方一些,扁一些,这是田英章自己的取法。姚孟起和欧阳询更加修长一些。

现存的姚孟起的字很多时候的取法和欧阳询是相近或者是一样的,这样就酸是“学欧体书法最入骨髓”吗?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现存的字,因为一个控笔能力较强的书法家,临写接近原帖原碑是很正常的。姚孟起、黄自元、田英章这三个人要一直想着追求和欧阳询像,他们都可以做到。

二、“形”似对于基本功扎实的书法家来说并不很难,“神”似非常的不容易。

看了上面田英章的字,好像田英章的字和欧阳询有很大很大的区别,其实对于田英章这个写了几十年字的人来说,写得接近原帖并不难。我们当代也有其他书法家可以做到,不只是田英章。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比如还是这个“台”字,田英章是可以把字形写的修长一些的。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在现存的姚孟起的字做比较,因为田英章在我们当代,田英章现存的字太多了,每个人一时一地的写法不一样,同一个人同一个字差异有可能非常的大。

再特别强调一遍:“形”似对于基本功扎实的书法家来说并不很难,“神”似非常的不容易。

什么是“神似”,什么是“最入骨髓”都有争议。可是在我们当代,如果你字太像欧阳询有人会说你没有创新,如果你的字不那么像欧阳询又说偏了。

田英章的字和欧阳询的字区别越来越大,田英章取法很多,但是他并没有结合成自己的体系。

田英章现在的字从王维贤中取法颇多,下图就是王维贤的字。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王维贤,也有天津学欧第一高手这样的称号。可以明显看出田英章的字从王维贤中取法,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田英章也并没有完全照搬王维贤,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书法问集》281、学习欧体书法最入骨髓的是姚孟起还是田英章?

比如说田英章在写“长横”的时候,横不是直的,而是明显有较大的弧度。这是王维贤和欧阳询都没有的。

我个人认为学欧阳询不可能有所谓的“入骨髓”,因为能够学到“形似”的书法家,有实力能够学到“形似”的书法家,都会想着突破挑战超越欧阳询。姚孟起和田英章的异同,他们都能够做到“形似”欧阳询,但是他们都没有超越欧阳询。

姚孟起超越不了选择越来越像欧阳询,田英章也超越不了欧阳询,他正在寻找和探索超越欧阳询的路上,只不过现在田英章的字还没有超越欧阳询。

【一人有感】

楷书和行书草书不一样,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他们都是明显有各自的缺陷,楷书写成什么样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田英章一直想跳出欧阳询,王维贤,那么我们反过来说,欧阳询能不能把字写得和田英章一样,当然能。

欧阳询写楷书有自己的取舍,欧体就成了现在这样。姚孟起是放弃了依循着欧阳询,田英章是想要有自己的取舍只不过远不如欧阳询。

姚孟起、田英章并没有孰优孰劣。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8日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