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加“潜隐式后摄”惊艳CES 电致变色技术什么来头?

 zjshzq 2020-01-08
又是一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作为2020年的“开年大戏”和科技行业的风向标,CES 2020再次聚焦“未来技术”。
 
北京时间1月8日凌晨,一加首款概念机OnePlus Concept One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发布,科技风暴再次席卷CES 2020。

图片来自一加


作为行业的探索者,一加首次将电致变色技术应用到手机,带来开创性和革命性的“潜隐式后摄”。


据了解,OnePlus Concept One 将整个后置摄像头模组隐藏在手机玻璃后壳下,平时,黑色的玻璃镜头与周围的整块玻璃融为一体,日常使用几乎不会察觉摄像头的存在。当你使用摄像头时,后摄镜头上的玻璃会变为透明,使镜头显露。


OnePlus Concept One的“潜隐式后摄”突破了多摄可能性的率先创新,带来兼具性能与美感的未来形态,也让电致变色技术首次用于手机领域。

 什么是电致变色技术?

电致变色(EC)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可逆颜色变化,本质上是EC薄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其对光的透过率或反射率,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其实,电致变色技术并非一项新技术,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对该技术的初步报道, 1999年和2004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和瑞士再保险大厦的玻璃幕墙均使用了电致变色玻璃。
 
电致变色玻璃真正为大众所熟知还是在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采用电致变色技术,为乘客带来了梦幻般的变色效果和智能体验。


如今,电致变色玻璃,在汽车后视镜、飞机玻璃和建筑等领域均已有了广泛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相关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球电致变色玻璃及膜系市场将达30亿美元,并且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可达近42亿美元。

 黑科技的“幕后功臣” 
 
若以上世纪30年代首次被报道为肇始,电致变色技术发展至今已近百年,但为何迟迟未能应用在手机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将电致变色技术缩小并应用到对镜片要求极高的手机相机上,无疑意味着有大量难题需要克服,比如要解决透光度、反应速度、小型化和超薄等难题。
 
一加在大胆探索的同时,克服了许多工程性的挑战,据透露,OnePlus Concept One 采用的一体电致变色解决方案和超轻薄器件来自于沃格光电(603773)。
 
沃格光电经过两年时间的研发,通过特殊工艺,将透明的纳米级别线路做到玻璃上,使玻璃在通电与不通电状态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开发出世界首创的手机电致变色领先工艺。
 
如何确保透光率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像质量是制约电致变色技术在手机应用的一大掣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发人员实验了100多种结构设计,同时使用算法模拟,实现了最佳的材料组合,使透过率达到极致。
 
在电致变色玻璃上还需要覆盖专门用于智能手机背后的玻璃,因此厚度也是一个问题。沃格光电通过成熟的技术可以将玻璃厚度做到0.15mm,均一性控制在0.01mm。据了解,在当前设计中,一加这款概念手机的整体厚度仅增加了十分之一毫米。
 
此外,如何解决反应速度也是一大难题。OnePlus Concept One这种“潜隐式后摄”的镜头,从“关闭”到“开启”仅需零点几秒的时间,确保用户不会因此而错过精彩瞬间。要知道,波音 787 Dreamliner 上的电致变色玻璃窗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再变为有色。
 
最后,沃格光电还解决了大众最为关注的量产难题。据了解,沃格光电电致变色玻璃已实现量产,年产能可达1亿片,能够满足高端手机市场的需求。
 
沃格光电紧跟市场动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凭借强大的研发及技术优势,为电致变色在手机领域的应用扫清了障碍,为智能手机未来设计形态带来新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潜隐式后摄将由“选配”变“标配”,电致变色技术将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