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小玮看世界 2020-01-08

哈尔滨有很多欧式的建筑,主要是分布在松花江畔,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很多的欧式建筑是20世纪初期建成的,也有很多最近建成的建筑。在小玮经过友谊路的时候就看到了许多欧式建筑,而这条街又很宽,感觉好像到了上海外滩一样。

这幢建筑就是20世纪初期的一座建筑,始建于1926年,原为滨江关监督公署,属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砖混结构建筑。

在游览中央大街之前小玮先去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教堂也叫作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建立于1907年,建筑的特色就是俄式建筑风格的洋葱头造型和上面的十字架。


接下来往西南走就是中央大街,它是哈尔滨的知名步行街,同时也是一条建筑艺术展示街,汇集了国外众多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最早的时候这里是运送中东铁路建设器材的马走的道路,后来沿着道路两岸的荒地哈尔滨人建设,起初叫做“中国大街”,后来被改名叫做“中央大街”。

现在中央大街所使用的石砖均为花岗岩雕筑而成,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于1924年设计并监督铺设。中央大街的范围主要是从这个装饰性的大门到防洪纪念塔,长约1400米。中央大街上的各类建筑有17栋。主要的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折中主义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等类型建筑。

这座酒店是中央大街32号哈尔滨百年老街酒店。所在的大楼由俄罗斯人米奇科夫设计,所以这栋建筑也被称为米奇科夫大楼,属于这种风格的砖木建筑,建造时间约为20-30年代,哈尔滨的第一部电梯就在这栋楼内。百年老街酒店于1994年建立,那应该是后来迁入的。

埃迭姆西餐厅是由俄罗斯人吉度尼兴科1906年带领着彼得大帝夏宫的厨师们在哈尔滨创办的一家俄式宫廷菜餐厅,菜品具有俄式风情,餐厅内部的装潢也非常具有俄式风情。这里的特色餐是碳烤牛肉,红菜汤,羊肉大串,牛肉粒焗饭等。

下面这座建筑是中央大街104号始建于1910年的第一夫人皮草精品商厦,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新艺术风格建筑,而后建筑立面改造也就是外墙是折中主义风格。

马迭尔宾馆位于中央大街89号,于1913年竣工,也是新艺术风格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1948年9月到11月新政协筹备活动在这里举行。马迭尔宾馆接待过众多名人,其建筑不仅是建筑文化的代表更是诸多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见证。

下面这座建筑是中央大街120号的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建于1918年,是仿巴洛克式砖混结构建筑,原为日本松浦银行和教育书店。,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构图,表现形体的光影变化。入口处上方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撑托着圆弧型阳台,是雕像为雕塑家阿.罗曼的作品。

这座建筑是大台北鞋城,建于1922年,在建筑中央的那个塔上写有这个数字这座建筑俯视图有点儿像一个U字型,建筑外墙刷黄色漆显得非常显眼,是折中主义风格。

下面这座建筑是双鱼婚纱摄影城,位于中央大街107号,建于1910年,是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的代表。这里原来是犹太人萨姆索诺维奇兄弟的商会,后来转卖给秋林公司,成为秋林洋行道里分行。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尽头冬天的时候有冰雕展,当时小玮还亲自看到了工人拿着刀一点点的雕出这些冰雕。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防洪胜利纪念塔,这是黑龙江省语文教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会接触到一篇课文里所写的---“一卷史书屹立在太阳岛的对面,一轴画卷就高立在松花江的岸边。。。。。。1998年那场惊天骇地的洪水,溢满了长江,撑破了湖泊,也放纵了松花江。。。。。。”其实这篇课文很短,关于实际情况描写的也并不多。

松花江冬天结冰,夏天发洪水,而洪水在建立防洪堤之前一直是困扰哈尔滨市的问题。洪水水位最高的时候高过市区地面1层楼高,这样的话修建防波堤势在必行,50年代末期哈尔滨人民用9个月的时间修建了防波堤。后来立了这块纪念碑,碑的下阶代表最高时淹没市区的水位,上阶代表从河底开始最高水位的深度。

下午来到的是果戈里大街的士课街天主教堂,也叫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和圣索菲亚教堂类似的是这座教堂的顶上也有两个十字架,但是洋葱头的造型相比来讲要小一些。当时沙俄军队侵占东北的时候把这里命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卡村,教堂也就因此得名。

来欣赏下哈尔滨的街道名称,感觉东三省的省会中哈尔滨是最有特色的,不仅因为它的建筑,更是它的街道名字,长春和沈阳都是东西为路南北为街,而这里90度交叉的可以是两条路或者两条街,但是和那两个省会相似的是这里的道路名字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含义的,比如说革新街,文明街,大直街,一条街,公司街之类的。

果戈里大街是联接士课街天主教堂,印度风情街,俄罗斯河园和秋林公司和很多其他的老建筑的一条大街,在哈尔滨也非常有名,但和中央大街不同的是它不是步行街。

这是俄罗斯河园,这条河叫做马家沟,流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而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有了一个别称:圣马家沟男子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河园的两岸经过改造时修建了很多亭台,文化雕塑,啤酒花园等,不过小玮当时到这里的时候好像没有开放所以也就没能参观。

下图这座建筑是原来的果戈里商厦,改造之后成为了现在的酒店。

下面这座欧式建筑是原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官员住宅,是建于1920年的果戈里大街292号,建筑风格是巴洛克风格,后来陆续成为了苏桥音乐专科学校,苏侨中学,1958年黑龙江省外事办迁入后一直驻扎在此。

亚细亚电影院,果戈里大街414号,建于1908年,原为凤翔店影院,折中主义风格建筑。是集旅馆,餐厅和电影院为一体的娱乐场所,是中国最早的豪华电影院之一。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不仅是现在哈尔滨异国风情的靓丽风景,同时也是见证了哈尔滨历史的发展,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历史的印记,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