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情:人格是不可错误的实在

 天天快乐者 2020-01-08

N0.

23

Nov

23


作者|silence猫

ID:silence093534

生活因你而火热 新裤子 - 乐队的夏天 第8期

       “只有接近了这样超轶的纯粹的丈夫,这样不可错误的实在,我们方始相形的自愧我们的口不够阔大,我们的嗓音不够响亮,我们的呼吸不够深长,我们的信仰不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不够莹澈,我们的自由不够磅礴,我们的语言不够明白,我们的情感不够热烈,我们的努力不够勇猛,我们的资本不够充实……  ”  
                              ——徐志摩
昨天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的表妹发表了一篇公众号,起因是上午得到消息,一名人大毕业的学姐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面对媒体与微博的负面宣传,一度让她对人们的冷漠感到窒息——对逝者的尊重被淹没在妄加非议的评论中,对于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他们无视她的经历,无视她的现实感受,大部分人都先入为主地认为生命的价值只在于“活着”。
“对别人自我选择的尊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共情。
文章的最后这一句,引起我内心巨大的共鸣。
与友共情,稍显容易,毕竟朝夕相处互有感染;
但与旁人共情,何其难哉!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说出“关于你经历的事情,我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安慰,但是否产生了共情,对方能够清晰感受到。
态度温柔就可以了吗?保持善意就足够了吗?
我想,真正的“共情”是让彼此都能获得力量。
情感上的共鸣最终会转化为更加坚定的信念与力量,而这种额外的力量,会帮助我们对抗世界的阴暗,对抗生活的困难,对抗自己内心的孤独。
共情力,或者说感同身受的能力,是一个人审美能力与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当你面对一件艺术品,或者一个像艺术品一样的人,如果你的审美只停留在目光所及的“美”,而缺少对她“感同身受”的理解,便无法进入彼此的世界,格格不入的虚伪感或特别强烈。
共情力,首先要具备审美能力。审美是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感受,是关于“美”的感同身受,有视觉的审美,也有精神的审美。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人格。你的人格可以保证你在审美,而不是在审丑;从所谓“丑”的事物中发现“美”的部分,是人格在审美中发挥的作用。
再者,审美不是审“对错”,当人们失去共情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习惯性的先入为主,评断对错,被自己立场所局限的主观意志所支配。辩证的看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哲学的重要思想,这是中学义务教育中的内容,但是你去看热点评论,大部分都是一条条鄙视链的言论。
最近读过的一篇徐志摩的演讲,是他在接待诗人泰戈尔的宴会上发表的文章。
1924年4月至5月,已经64岁的泰戈尔不顾高龄与病体,到中国多个城市与学者访问交流,由徐志摩担任联络与安排,那时泰戈尔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缘故,在国内颇有影响,掀起了空前的“泰戈尔热”。从抵达上海开始,一路北上,发表四十多场讲演。
但是,即便是泰戈尔这样巨人,这样富有同情心与诗意的人,到中国所得到的也不全是鲜花和笑脸,依旧被缺乏共情的青年人所伤害。访华之行临近尾声的时候,国内知识界许多人公开进犯泰戈尔,说他是过时的人物, 比如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便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泰戈尔与东方文化》一文,批判泰戈尔的东方文化思想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外界的非议一度让老人家身心俱疲,这篇演讲便是在这时候所发表的。之后徐志摩谢绝了此后所有已经约定的集会,不再发言,安排泰戈尔到北京城外静养去了。
(图中为泰戈尔,左边为林徽因,右边为徐志摩)
徐志摩在演讲中说道:
他是来广布同情的,他是来消除成见的所以我们懂得他的深刻的懊怅与失望,他知道部分的青年不但不能容纳他的灵感,并且存心诋毁他的热忱。
他生平最满意的成绩就在他永远能得到青年的同情,不论在德国、在丹麦、在美国、在日本,青年永远是他最忠心的朋友。
他常常对我们说,只要青年是我的知己,我理想的将来就有着落他不能相信纯洁的青年也会堕落在怀疑、猜忌、卑琐的泥溷,他更不能信中国的青年也会沾染不幸的污点。
他很不自在,他很感觉一样的怆心。他差不多是病了。
徐志摩的演讲愈到后面,情绪越加激烈,透过情感浓烈的文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那时的他对于缺乏共情的中国青年人怀着怎样的痛心与讥讽。
“我们是饿惯了,只认鸠形与鹄面是人生来的面目,永远忘却了真健康的颜色与彩泽。
标准的降低是一种可耻的堕落:我们只是踞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我们更没有怀疑的余地。
所以语言的暴力也好,旁观者的冷漠也罢,中国接受西方思潮的那部分青年人缺乏共情是一直以来的通病。
即使当我们看到部分青年人在网络后面堕落、猥琐、渐渐失掉属于年轻生命应该具备的精神而感到内心激愤难平甚至窒息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有过“五四运动”那样理想的热血,也有当下“中国梦、强军梦”新的信念与梦想,对于拥有共情力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印在展板横幅的口号,而是鲜活的使命与不朽的精神。
身在时代的洪流中,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拥有共情力的青年人,正如徐志摩所说;
“人格是不可错误的实在!”
 
PS:最后附上这篇演讲的全文,文字略长,但情感与才华不亚于他任何一首诗作,可以尝试耐心读到最后,也许你也可以获得力量。
《徐志摩1942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剧场的演讲》
我有几句话想趁这个机会对诸君讲,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耐心听。泰戈尔先生快走了,在几天内他就离别北京,在一两个星期内他就告辞中国。他这一去大约是不会再来的了。也许他永远不能再到中国。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非但身体不强健,他并且是有病的。所以他要到中国来,不但他的家属,他的亲戚朋友,他的医生,都不愿意他冒险,就是他欧洲的朋友,比如法国的罗曼罗兰,也都有信去劝阻他。他自己也曾经踌躇了好久,他心里常常盘算他如其到中国来,他究竟能不能够给我们好处,他想中国人自有他们的诗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有他们的智慧、天才、心智的财富与营养,他们更用不着外来的补助与戟刺,我只是一个诗人,我没有宗教家的福音,没有哲学家的理论,更没有科学家实利的效用,或是工程师建设的才能,他们要我去做什么,我自己又为什么要去,我有什么礼物带去满足他们的盼望。他真的很觉得迟疑,所以他延迟了他的行期。但是他也对我们说到冬天完了春风吹动的时候(印度的春风比我们的吹得早),他不由的感觉了一种内迫的冲动,他面对着逐渐滋长的青草与鲜花,不由的抛弃了,忘却了他应尽的职务,不由的解放了他的歌唱的本能,和着新来的鸣雀,在柔软的南风中开怀的讴吟。同时他收到我们催请的信,我们青年盼望他的诚意与热心,唤起了老人的勇气。他立即定夺了他东来的决心。他说趁我暮年的肢体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这博大、从容、礼让的民族,我幼年时便发心朝拜,与其将来在黄昏寂静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怅,毋宁利用这夕阳未暝的光芒,了却我晋香人的心愿?
他所以决意的东来,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医生的警告,不顾自身的高年与病体,他也撇开了在本国一切的任务,跋涉了万里的海程,他来到了中国。
自从四月十二在上海登岸以来,可怜老人不曾有过一半天完整的休息,旅行的劳顿不必说,单就公开的演讲以及较小集会时的谈话,至少也有了三四十次!他的,我们知道,不是教授们的讲义,不是教士们的讲道,他的心府不是堆积货品的栈房,他的辞令不是教科书的喇叭。他是灵活的泉水,一颗颗颤动的圆珠从他心里兢兢的泛登水面都是生命的精液;他是瀑布的吼声,在白云间,青林中,石罅里,不住的欢响;他是百灵的歌声,他的欢欣、愤慨、响亮的谐音,弥漫在无际的晴空。但是他是倦了。终夜的狂歌已经耗尽了子规的精力,东方的曙色亦照出他点点的心血染红了蔷薇枝上的白露。
老人是疲乏了。这几天他睡眠也不得安宁,他已经透支了他有限的精力。他差不多是靠散拿吐瑾(散拿吐瑾,一种药物)过日的。他不由的不感觉风尘的厌倦,他时常想念他少年时在恒河边沿拍浮的清福,他想望椰树的清荫与曼果的甜瓤。
但他还不仅是身体的惫劳,他也感觉心境的不舒畅。这是很不幸的。我们做主人的只是深深的负歉。他这次来华,不为游历,不为政治,更不为私人的利益,他熬着高年,冒着病体,抛弃自身的事业,备尝行旅的辛苦,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他为的只是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因为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永远指点着前途的光明。悲悯是当初释迦牟尼证果的动机,悲悯也是泰戈尔先生不辞艰苦的动机。
现代的文明只是骇人的浪费,贪淫与残暴,自私与自大,相猜与相忌,飏风似的倾覆了人道的平衡,产生了巨大的毁灭。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解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在这个荒惨的境地里,难得有少数的丈夫,不怕阻难,不自馁怯,肩上抗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满装着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天时是阴是雨是晴,不问是早晨是黄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时口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将次透露的萌芽。泰戈尔先生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他是来广布同情的,他是来消除成见的。我们亲眼见过他慈祥的阳春似的表情,亲耳听过他从心灵底里迸裂出的大声,我想只要我们的良心不曾受恶毒的烟煤熏黑,或是被恶浊的偏见污抹,谁不曾感觉他至诚的力量,魔术似的,为我们生命的前途开辟了一个神奇的境界,燃点了理想的光明?所以我们也懂得他的深刻的懊怅与失望,如其他知道部分的青年不但不能容纳他的灵感,并且存心的诬毁他的热忱。我们固然奖励思想的独立,但我们决不敢附和误解的自由。
他生平最满意的成绩就在他永远能得青年的同情,不论在德国,在丹麦,在美国,在日本,青年永远是他最忠心的朋友。他也曾经遭受种种的误解与攻击,政府的猜疑与报纸的诬捏与守旧派的讥评,不论如何的谬妄与剧烈,从不曾扰动他优容的大量,他的希望,他的信仰,他的爱心,他的至诚,完全的托付青年。我的须,我的发是白的,但我的心却永远是青的,他常常的对我们说,只要青年是我的知己,我理想的将来就有着落,我乐观的明灯永远不致黯淡。他不能相信纯洁的青年也会坠落在怀疑、猜忌、卑琐的泥溷,他更不能信中国的青年也会沾染不幸的污点。他真不预备在中国遭受意外的待遇。他很不自在,他很感觉异样的怆心。
因此精神的懊丧更加重他躯体的倦劳。他差不多是病了。我们当然很焦急的期望他的健康,但他再没有心境继续他的讲演。我们恐怕今天就是他在北京公开讲演最后的一个机会。他有休养的必要。我们也决不忍再使他耗费有限的精力。他不久又有长途的跋涉,他不能不有三四天完全的养息。所以从今天起,所有已经约定的集会,公开与私人的,一概撤销,他今天就出城去静养。
我们关切他的一定可以原谅,就是一小部分不愿意他来作客的诸君也可以自喜战略的成功。他是病了,他在北京不再开口了,他快走了,他从此不再来了。但是同学们,我们也得平心的想想,老人到底有什么罪,他有什么负心,他有什么不可容赦的犯案?公道是死了吗?为什么听不见你的声音?
他们说他是守旧,说他是顽固。我们能相信吗?他们说他是“太迟”,说他是“不合时宜”,我们能相信吗?他自己是不能信,真的不能信。他说这一定是滑稽家的反调。他一生所遭逢的批评只是太新,太早,太急进,太激烈,太革命的,太理想的,他六十年的生涯只是不断的奋斗与冲锋,他现在还只是冲锋与奋斗。但是他们说他是守旧,太迟,太老。他顽固奋斗的对象只是暴烈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武力主义、杀灭性灵的物质主义;他主张的只是创造的生活,心灵的自由,国际的和平,教育的改造,普爱的实现。
但他说他是帝国政策的间谍,资本主义的助力,亡国奴族的流民,提倡裹脚的狂人!肮脏是在我们的政客与暴徒的心里,与我们的诗人又有什么关系?昏乱是在我们冒名的学者与文人的脑里,与我们的诗人又有什么亲属?我们何妨说太阳是黑的,我们何妨说苍蝇是真理?同学们,听信我的话,像他的这样伟大的声音我们也许一辈子再不会听着的了。留神目前的机会,预防将来的惆怅!他的人格我们只能到历史上去搜寻比拟。他的博大的温柔的灵魂我敢说永远是人类记忆里的一次灵绩。
他的无边的想象是辽阔的同情使我们想起惠德曼;他的博爱的福音与宣传的热心使我们记起托尔斯泰;他的坚韧的意志与艺术的天才使我们想起造摩西像的密仡郎其罗;他的诙谐与智慧使我们想象当年的苏格拉底与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谐与优美使我们想念暮年的葛德;他的慈祥的纯爱的抚摩,他的为人道不厌的努力,他的磅礴的大声,有时竟使我们唤起救主的心像,他的光彩,他的音乐,他的雄伟,使我们想念奥林必克山顶的大神。他是不可侵凌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个神秘的现象。
他是三春和暖的南风,惊醒树枝上的新芽,增添处女颊上的红晕。他是普照的阳光。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来从不可追寻的渊源,在大地的怀抱中终古的流着,不息的流着,我们只是两岸的居民,凭借这慈恩的天赋,灌溉我们的田稻,苏解我们的消渴,洗净我们的污垢。他是喜马拉雅积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纯洁,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傲,只有无限的青天枕藉他银白的头颅。
人格是一个不可错误的实在,荒歉是一件大事,但我们是饿惯了的,只认鸠形与鹄面是人生本来的面目,永远忘却了真健康的颜色与彩泽。标准的低降是一种可耻的堕落:我们只是踞坐在井底青蛙,但我们更没有怀疑的余地。我们也许揣详东方的初白,却不能非议中天的太阳。我们也许见惯了阴霾的天时,不耐这热烈的光焰,消散天空的云雾,暴露地面的荒芜,但同时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我们岂不也感觉一个新鲜的影响,催促我们生命的跳动,唤醒潜在的想望,仿佛是武士望见了前峰烽烟的信号,更不踌躇的奋勇前向?
只有接近了这样超轶的纯粹的丈夫,这样不可错误的实在,我们方始相形的自愧我们的口不够阔大,我们的嗓音不够响亮,我们的呼吸不够深长,我们的信仰不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不够莹澈,我们的自由不够磅礴,我们的语言不够明白,我们的情感不够热烈,我们的努力不够勇猛,我们的资本不够充实……
我自信我不是恣滥不切事理的崇拜,我如其曾经应用浓烈的文字,这是因为我不能自制我浓烈的感想。但是我最急切要声明的是,我们的诗人,虽则常常招受神秘的徽号,在事实上却是最清明,最有趣,最诙谐,最不神秘的生灵。他是最通达人情,最近人情的。我盼望有机会追写他日常的生活与谈话。如其我是犯嫌疑的,如其我也是性近神秘的(有好多朋友这么说),你们还有适之先生的见证,他也说他是最可爱最可亲的个人:我们可以相信适之先生绝对没有“性近神秘”的嫌疑!
所以无论他怎样的伟大与深厚,我们的诗人还只是有骨有血的人,不是野人,也不是天神。唯其是人,尤其是最富情感的人,所以他到处要求人道的温暖与安慰,他尤其要我们中国青年的同情与情爱。他已经为我们尽了责任,我们不应,更不忍辜负他的期望。
同学们!爱你的爱,崇拜你的崇拜,是人情不是罪孽,是勇敢不是懦怯!


“喝枸杞的人谁还没点故事”

谢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