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未来消费趋势研究

 wupin 2020-01-08

西方经济学已经对消费者行为理论有了一系列经典的论断和研究,如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等。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都处于较稳定的社会制度和结构环境中。这些理论都不考虑制度因素对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影响,将其作为一般规律,认为在任何制度下都具有正确性。在研究我国消费者行为时,这是特别需要警惕和注意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身处社会经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判断未来消费趋势,在借鉴一般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也需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分析。

一、我国消费需求变化历程

(一)消费率变化情况分析

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1978年以来,最终消费率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后缓慢回升的状态。

1978-1981年,消费率不断缓慢上升,1978年最终消费率达62.1%1981年上升到最高点67.1%1982-1995年,消费率趋势性下降。虽然在下降过程中,1987-1989年出现了短暂回升,但是回升力度有限,未能改变整体趋势。1996-2000年,消费率出现明显回升,过去十四年的下跌趋势暂时止住,并开始波动中回升,2000年时消费率达到了62.3%。但是,这种水平仍然要低于198167.1%的高峰水平。2001-2010年,消费率从200062.3%的小高峰一路跌至48.2%,呈现出较为快速的、趋势稳定的下降,中间没有出现任何回升反复。我国的消费率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成为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2011年开始,最近三年消费率开始缓慢的、稳步的回升。其中2011年回升幅度相对较大,比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效果显著。到2013年,我国消费率已经达到49.8%

最终消费率的起起落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动力来源。最终消费率降低,基本意味着投资率或净出口率的上升,表明投资或者对外贸易成为GDP中占比最大的部分。2008年以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大转变,中国经济单纯依靠投资或外贸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才是真正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消费需求对经济贡献的变化

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反映的是一年内最终消费支出总量的增加量与当期GDP增量的比值,其反映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量的贡献程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率则表示的是一定时期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与经济增长率的乘积,反映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率的拉动程度。两个指标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9782000年期间,我国经济主要是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多轮驱动”发展。通过增量改革和渐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人口红利形成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这一阶段大波动中趋势下行,年度与年度之间,贡献率起伏较大。1981年达到这一时期的消费需求贡献顶峰,当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93%;与此相对,1994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仅有30.2%,属于改革开放至今的最低水平。

20012008年,以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我国经济增长进入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双轮驱动”阶段。居民消费在满足了吃、穿、用等基本需求后开始向住、行等较高端需求转变,重化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一时期内,消费需求的贡献率由于受到外贸和投资高速增长的双重挤压,较为快速的下跌然后非常缓慢的回升。

20092013年,为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一升一降”的经济减速换档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受到较大冲击,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降低。当时宏观政策的主要取向是通过扩大内需主要是增加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出现明显下跌,2010年跌至43.1%。大规模刺激计划起效后,消费需求的贡献率有过短暂的、迅速的反弹,但是之后再次趋势性下降。

1978年相比,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明显增长,达到51.2%,同时也稍稍遏制了2010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下降的态势。然而,与1978年相比,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作用没有增加,2014年的拉动作用(3.8个百分点)还下降了。这些都表明,最终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消费市场仍然处于尚未完全开启的状态。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情况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其规模呈现指数性增长状态,总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加到26.2万亿,名义增长了168.3倍,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名义同比增速和实际同比增速年度变化较大,并且有较明显的时期特征。如果从实际增速来看,1978年到1997年左右,增速年度变化较大,非常不稳定,缺乏较明确的趋势。1997年之后,虽然年度增速仍有起伏波动,但是整体上看,起伏较为平稳,没有非常剧烈的上下变动。除去2002-2003年出现的小幅下跌,1997-2009年整体上是一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平稳上升的时期。2009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状况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进入“新常态”。

二、国际消费变化经验借鉴

总体而言,各国消费率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相对稳定,不像工业化和城市化那样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显著的、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国家之间也没有表现出与发展程度相对应的较为一致的、可遵循的变化特征。

具体来看,过去四五十年,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从1960年的75%上升至2008年的79%。在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国家的平均消费率在2013年达到77%,高收入国家平均达到79%。但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国情不同,消费率也有很大差异。美国2000年的消费率为80%2013年达到83%;而日本从2000年的74%上升到2013年的82%,变动较为明显。总体来说,消费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多在70%以上,甚至接近90%。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历程中,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储蓄率普遍偏低,在其快速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里,众多拉美国家的储蓄率还不到20%,消费率甚至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水平。智利、墨西哥和巴西在1960年的消费率均达到80%甚至85%,而当时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消费率才只有70%多。

许多亚洲国家在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资源积累的能力较差,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处于较低水平。1960年,不少亚洲国家的储蓄率超过85%(比如,泰国86%、印尼88%、韩国98%以及印度88%)。随着经济发展,储蓄率在不断上升,消费率则不断下降。到2000年,泰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的消费率都比1960年有了明显下降。

应该说,消费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变动,并没有明确的规律性的经验可以在不同国家间分享,文化传统的差异、经济发展过程的差异在消费率的变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是过去四五十年持续存在的情况,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同样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发展水平更低的国家。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

三、未来我国消费需求趋势判断

预计我国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将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将真正取代投资需求,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从整体来说,逐步从投资驱动型真正转向消费驱动型。具体来看,消费需求规模将不断增长,增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稳步下降;消费率则遵循逐步提升的规律。并且,未来三十五年我国消费的主要特征将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

总体消费水平不断达到新高峰。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先后达到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水平,居民消费能力也将不断增强,消费水平必将随着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达到新高峰,逐渐走向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家庭消费量将占到我国GDP60%-70%,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真正将经济增长转到“消费者经济”,体现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的作用。

消费结构从富裕型转向超富裕型。在进入富裕型消费结构后,居民消费将以发展型为主,消费者增加的非基本生活必需品开支占据一大部分,以信息消费为代表,智能电视、电脑、移动电话服务以及新开发的医疗服务等成为消费者热衷的新领域。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我国居民将从富裕型迈入超富裕型消费结构,享乐型消费将成为主流,追求时尚、个性、安全、优质,讲求提高生活品质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趋势,休闲娱乐、旅游和教育成为消费热点。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更关注其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还要求商品具有艺术气息、消费环境的美化与舒适,希望提升消费场所的和谐氛围与艺术性。除了自然消费环境的优化之外,社会消费环境的健康与文明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未来,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开支在消费开支中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比例至少在现在基础上提高20个百分点;非耐用消费品开支所占比重则较快速的下降,耐用消费品开始缓慢下降,消费占比将远小于服务支出。饮食消费中,继续保持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外就餐的消费比例则将明显上升,水果蔬菜的比重增加,肉类、鱼、蛋比重下降。服装、鞋帽等消费占比不断下降,在获得满足甚至过剩之后,消费者在服装和服务的要求上日益强调个性、舒适、休闲。交通支出中汽车和汽油的购买、维修支出将平稳增长,虽然汽车消费增长已过高峰期,但是在高基数下汽车消费将进入平稳增长。居住消费方面,家庭在家具设备等物质消费上饱和,消费者在住房消费上日益追求家居生活品质的提高,住房自有率不断稳步提高直到基本稳定,公共事业费、燃料和公共服务以及居家费用将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重视和追求日益增强,健康保险、医疗服务、基因诊断等医疗保健支出将大幅增长,占比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我国居民的工作时间将减少,人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更多的出游旅行、接受教育或是与家人分享闲暇时光,从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将进入高增长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