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网洛书城 2020-01-08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博物馆内的佛郎机炮

明朝是我国火器重要的发展时期。明朝前期时,我国火炮发展较快,到了中期进入停滞阶段。明朝中后期,佛郎机炮随着葡萄牙侵略者到来,明朝当局大力引进并仿造佛郎机炮,丰富了明朝的火炮类型,加速了我国火器的发展。在17世纪初,明朝当局为了对抗日渐强大的后金,又引进并仿制了荷兰的红夷大炮,使得火器走向成熟化,为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火炮的发展

1. 明朝前的火炮发展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也是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开始使用火器的记载,但当时的火器更多的是如火炬、火箭等用助燃剂来燃烧的火器。尚谈不上是真正的武器。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突火枪

南宋时期,出现了管状形火药武器--突火枪。《宋史》记载“开庆年,造枪,内安子巢,随后响出如炮声,远闻数十米。”这种形状和发射的原理可以称得上是火炮的前身。但宋朝出现的火器既杀伤力不大,射程也较短,因此对当时的战争影响也不大。

而后的元朝重视发展新式火器,使得同样分量的火药性能约提高三倍。内蒙古出土了铸有铭文的元朝铜火铳,它的炮身上镌刻着两行文字,记载着其造于1332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记载明确年份的金属火炮。在元末战争期间,火炮被大量使用,火炮的出现开创了古代武器的先河,使之成为日后战争中的重要兵器。

2. 明朝的火炮发展

到了明朝,由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火炮的发展也迎来了鼎盛时期。明朝火炮的发展与改进是建立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的。永乐时明军攻打安南,‘特置神机营肄习’在京军三大营中设置神机营,这个营所使用的武器有很多都是从战役中缴获的外国武器。从此明朝开始大量制造火炮。明初四十年内制造的火炮火器达13万件之多。

土木堡事变后,游牧民族对明朝的威胁加剧,为了抵御骑兵的冲击力,火器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初时期制造的许多火炮已经不符合当时的使用。明朝火炮技术的提高,一是在原有的火炮上改进其性能; 二是改进火器从实战出发 ; 三是注重创新。改造各种火器,成为一时风气,新型火炮层出不穷。

正嘉年间,西方的佛郎机炮传入了中国,佛郎机炮的传入将明朝火炮的发展推进了新的高潮。万历年间,东北女真族崛起,辽东频频告急,徐光启极力主见购买仿制新的西方火炮。随后朝廷从澳门购买了四门红衣大炮,威力巨大,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火炮。

除了火炮的发展得到提升外,明朝的许多兵书,如《神器谱》、《兵录》、《军器图说》等,都详细记录了明朝装备火炮的制作方法和军队的战法。此外还涌现了许多火炮专家,如赵世祯、毕懋康、胡宗宪等。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火药

二、佛郎机炮与明朝

1. 佛郎机炮的引进

1517年,葡萄牙派往中国的使团抵达了广州,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团指挥官竟下令鸣炮升旗,被明朝官员误以为是要挑起事端,而后经过好一番解释才消除疑虑。但葡萄牙人他们所带来的‘大铳’受到了明朝的格外关注:“铳发弹落如雨,所向披靡;其炮用铜铸,因名佛郎机”。而这种大炮被称为佛郎机炮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称呼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佛郎机’,因此这种大炮就也被称为佛郎机炮了。

1522年,葡萄牙的舰船挑起事端而后被明军击败,当场缴获了20多门佛郎机炮,副将汪鋐将其进献给明廷。明朝当局一众大臣出于改善火炮的需要,上奏建议朝廷仿造佛郎机炮;随后工部就仿造了佛郎机铜炮32副,发配各部试用。《明史》记录:“嘉靖三年,造佛郎机于南京。”到嘉靖中期,明军中便已配备佛郎机5000余架;由此可见,佛郎机在传入中国不久,便以极快的速度装备到明军

2. 佛郎机炮的优势

当时明朝的各种火炮,不管是轻型的火铳还是重型的巨炮,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前装火药,不能连发。这使得火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很大。相比之下,佛郎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优势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 ① 佛郎机炮采用的是母铳与子铳扣合的结构,母铳即炮身,子铳即子炮。每次发射将装有火药的子铳放入母铳内射击,这就避免了母铳与火药直接接触从而发生爆炸事故;由于子铳是单个的,子铳发射完便废弃退出,作战时子铳能够迅速轮换,产生巨大的战斗力。
  • ② 佛郎机炮的母铳两侧安装了简单的瞄具,有助于提高命中率。
  • ③ 佛郎机炮炮身安装了炮耳,使其可以在炮架上安装并转动,机动性增加。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红衣大炮

3. 佛郎机炮的仿造和和发展

从嘉靖年开始,明朝军队大概装备了五万余门佛郎机,最初的母铳都是用铜制造,便于移动;后来由于铜的价格十分昂贵,而铁相较于铜则廉价得多,于是仿造的佛郎机用料在之后逐渐变为铁。

虽然佛郎机炮有许多优点,但明朝当局并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全数仿造。在仿造过程中,明朝当局自己也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如母铳与子铳必须贴合紧密、 “三点一线”瞄准法、子铳后装柄以便装卸和固定等等。

不过最大的创新莫过于将佛郎机规格进行分类。作为明朝军队最重要的武器,大到上千斤重的无敌大将军炮,有几百斤的普通佛郎机炮,小到十几斤重的马上佛郎机,各种火炮种类都已经具备;此外,《纪效新书》中也详细记载了各种佛郎机炮的尺寸大小以及对应的火药量关系。

佛郎机炮的引进和仿造,将明朝火炮发展推进到了高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火炮的制造并没有实现在技术层面的突破,而之后红衣大炮的出现和仿造使得明朝火炮突破了技术层面上的束缚,火炮的发展也因此进入成熟阶段。

三、红衣大炮与明朝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佛郎机炮内部构造

1. 红衣大炮的引进

红衣大炮是明朝后期传入明朝的。在17世纪,西方国家的火器制造技术飞速提升。据《明史》记载:荷兰人在1601年突袭澳门,“所恃惟巨舟大炮。舟长三十丈,广六丈……桅下置二丈巨铁炮,世称红夷炮,即其制也。这种威力使当时明军的佛郎机炮相形见绌,而一场声势浩大的引进、仿制红衣大炮的行动也开始进行起来。

1619年,明军在与后金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徐光启上奏请求朝廷“设险守国,建敌台,造大铳。”他命李之藻等人以私人名义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中购得4门红衣大炮,并聘请精通技术的传教士来京听用;1623年又增购22门红衣大炮,并配有24名匠人以及葡兵百余人。与此同时,明朝当局也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仿制。

2. 红衣大炮的特点

红衣大炮,实际上就是前装滑膛炮,它们的口径大多数在一百毫米以上,基本都以铁为原材料,重量从70斤到上万不等。红衣大炮的子弹是实心弹;它的炮管铸造比佛郎机炮更加复杂,运用了整体模铸的方法。红衣大炮由车搭载,机动性较强;炮身装有准星,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准度,射程可从一百余步至七百余步,威力巨大。

红衣大炮与明朝仿制和发展的弗朗机炮相比,口径和重量都更大,因而威力也更大。而且红衣大炮运用了倍径技术,这同时也是红衣大炮跟其他火炮的根本区别;倍径技术是指火炮口径与炮身的关系。在仿制佛郎机炮时,明朝工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在接触红衣大炮后,他们在仿造过程懂得了这种关系并进行运用,从而使得明朝在仿造的过程中实现了技术层面的突破。

3. 红衣大炮的仿制

崇祯三年,徐光启组织相关人员仿造成400多门红衣大炮,这些大炮的严格遵守倍径技术的原理,工艺上则精雕细琢;崇祯六年徐光启逝世,明廷则命令传教士汤若望负责仿造火炮,不久便仿造成20门红衣大炮。

大明的拿来主义:从“佛郎机”到“红衣大炮”——聊火炮的发展史

徐光启雕像

明朝仿制的红衣大炮主要分为三种:战炮、攻炮和守炮。战炮一般比较细长,主要用于远射,便于野战;攻炮主要用于攻城,既可直射也可曲射;守炮一般放在城墙上,用于炮击接近城墙的敌人,因此炮身较短。

四、结语

明朝火炮火器制造与发展之水平, 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未曾出现过的。纵观火炮的发展,中后期比初期发展迅速且变化更大佛郎机炮的传入打破了这种束缚,使之迎来了火炮大发展阶段。红衣大炮的引进使得工匠们懂得了许多先进技术,从而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飞跃。

对待西方技术时,明朝的兵器家们很少有保守思想,也无照搬一切的教条主义思维。他们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创造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炮。明朝火炮火器的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传统作战思想,为中国军事向近代方向演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明实录》

2.《明史》

3.《明朝火器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