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wupin 2020-01-08

土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联合国将2015年作为第一个国际土壤年,以“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为宗旨,提升人们对土壤在粮食安全及生态系统功能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问题是我国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之后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中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历时8年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12月17日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同日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告》和《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综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三份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3%、1.5%和1.1%。在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令人担忧,全国耕地退化面积比例超过40%,七至十等的劣质耕地比例达到27.9%,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耕地质量整体表现为“四成退化、三成劣质、二成污染”的“四三二”状态。全国土壤污染总体呈现出“老债新账、无机有机、场地耕地、土壤水体”等并存复合污染的严峻局面。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土壤一经污染,想要恢复原状极其困难。如果不进行人为的修复与整治,靠土壤本身的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相比,土壤污染的防治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不强,政府对土壤污染缺乏有效的监测、治理等手段,使得土壤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人民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二、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缺失。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有关的法文件或政策文件中,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不系统,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同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二是监测水平滞后、调查精度不高。多数地区缺乏土壤监测必备的仪器和人员配置,尤其是基本农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存在监测站点布置过少、监测项目少、监测数据流通信息不畅、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

三是修复技术不成熟。由于我国各地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污染程度都不尽相同,土壤污染的检测和治理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土壤修复亟须突破技术瓶颈。相对于已有商业化操作的工业场地污染修复,农村耕地污染修复尚以调查和开发技术为主,未进入规模化修复阶段,迫切需要成熟的修复技术支撑。

四是防治资金短缺。土壤污染防治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由政府买单。而政府财力的相对有限性使防治资金的来源受到很大局限。尤其对于无主的污染场地,由于其大多数位置偏远,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积极性不高,中央资金的杠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同时,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修复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社会资金进入相对困难。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1.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尽快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并相应配套各类法规细则,构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为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2.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列为常规环境监测内容,建立起完善的土壤监测网络,制定科学的定期监测制度,长期、动态、实时地对土壤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并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3.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和实施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现状,尽快摸清土壤污染家底。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各级政府和机构土壤污染治理责任,并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状况,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积极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基础性研究,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和积累经验。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探索土壤污染修复市场化发展之路。

5.开展保护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保护土壤意识。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增强国民的土壤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自觉保护土壤环境、参与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感、紧迫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