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德四年版的赵孟頫《行书洛神赋》纸本墨迹,宽191cm,纵29cm。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xianfengdui111 2020-01-08

但凡喜爱书法之人,都会知晓赵孟頫,此人才艺绝世,创元代新画风,丹青艺术的被称为元朝第一,书法世称“赵体”,流传不多的作品至今仍是收藏界的珍品,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元诗新风。

赵孟頫 画像

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 原来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师孙,做什么都不合时间。 年轻时,南宋王朝越来越衰落,后来被元代所取代。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宋亡之后,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被推荐了出去,忽必烈初见赵孟頫便惊呼其“神仙中人”,不顾赵孟頫前朝贵族身份,将之引入朝堂,委以重任。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这种看法往往对赵孟頫这样的行为有苦衷,而且赵孟頫当官的时候刚好不阿,不怕当权者,为什么说“谄媚”?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赵孟頫的存在,才将元朝的文化推向巅峰,使汉文化没有断节,继续蓬勃发展。赵孟頫的名声不仅贯彻当朝,当时的日本、韩国都争相收集赵孟頫的真迹。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根据元史,孟頫的诗文很清楚,有读起来会使人高兴的想法。 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都冠古今,以书名治天下。

相传曾有印度僧人,不远千里徒步而来到元朝找寻赵孟頫,只为求得其一张真迹,归国后将之视为珍宝。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天竺有僧,数万里求书归来,国中宝之。 —— 《元史·赵孟頫传》

赵孟頫精通各种书体,在行书、楷书方面尤为惊人。尤其是他大德四年所写的行书作品《洛神赋》,可以说是他最惊艳的代表作,将行书之美发挥到极致,堪称千古名篇。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洛神赋》原是曹植编写的辞典篇,虚构了自己与罗神的相遇、恋爱、离别过程,最后感慨人神不会坠入爱河,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感慨和悲伤。

赵孟頫有行书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称号,很多人对此不解,而这幅作品恰好给出了答案。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赵孟頫很喜欢《洛神赋》,他在前后写了7篇。 他在大德元年为盛逸民写的这个版本,行中兼楷,笔法美观,字端正雅致,书画稍肥,仿佛棉卷铁,无膨胀状态,有清利刚力的姿态,可以说最获得了“二王”的神髓。 通过均匀的布局,疏密,“二王”的遗意很深,是同类作品中极为出色的一点。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大德四年版的赵孟頫《行书洛神赋》纸本墨迹,宽191cm,纵29cm。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现在,用1:1复印原稿,笔迹和颜色都和原作一样,适用于书写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