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ht87 2020-01-08

1

父母的心酸:工作or陪孩子?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爸爸,为了攻下手里那个项目,已经连续一周吃住在公司了。本来说好一结束马上回家陪女儿过生日,可临近下班时,客户突然推翻原方案,需要他明天之前出一个全新的。

没办法,他只能再次加班到凌晨。12点,妻子打电话质问:“你是卖给公司了吗?女儿一直不睡在等着你!”

他听了真是心疼啊,让妻子把手机递给女儿,心想小家伙一定会开口怨他吧,结果却听到女儿睡意朦胧的一声:“爸爸,我爱你,早点回家。”

放下电话,一直克制内敛的他,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而这个画面刚好被公司的摄像头捕捉到。

“孩子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成年人忙着生活,忙着挣钱养家,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总是选择牺牲自己,也牺牲了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

有个小女孩写的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朋友圈疯传,小女孩在日记中说爸爸是一个程序员,每天忙着工作,经常加班,不能像别人的爸爸一样陪她玩,本来六一说好了一起去海洋馆看小海豚,结果爸爸又要上班。在日记最后她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要长大了。”就这一句,让无数父母泪奔!

很多父母连续加班,每天回家孩子都已经入睡,来不及说一声晚安。

还有无数爸爸妈妈们,拼命加班,努力赚钱,想给孩子,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

殊不知,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汲取的最好养分便是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父母作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第一人,陪伴孩子的方式和质量,陪伴过程中的爱、温暖、体贴等正面的情绪决定着孩子对自我认知的构建,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世界共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想陪伴孩子成长,工作与陪伴的两难,陪伴与时间的挣扎,到底该怎么选?

2

陪伴就是花时间陪着?No,no,no

其实,高质量的陪伴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对于 3~11 岁的孩子,父母陪伴时间的长短(仅指时长),与孩子未来的发展(包括学业成绩、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当父母在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内疚和焦虑时陪伴孩子,反倒容易将压力和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所以,与其纠结陪伴时长,不如提高陪伴质量。澳洲医学教授罗宾森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书里提到过:亲子陪伴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黄金时间,即高质量的陪伴。黄金时间不一定要很多,可能只有5到15分钟,但它一定是对孩子需求的关注。

在高铁上,有朋友曾遇到这样一对父子:

小男孩一路上很兴奋,拉着爸爸的袖子蹦蹦跳跳:“爸爸,你看,车子过江啦!”,爸爸轻轻附和一声,眼睛直直盯着手机,并不抬头。几次下来,小男孩越来越沉默,最后干脆趴在窗户边,呆呆地看着窗外。

家长明明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可孩子为什么看上去很孤独,而且越来越孤独?

因为陪着≠陪伴。

△ 一张图分清“陪伴”与“陪着”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成为手机党,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殊不知这不是真正的陪伴。

小男孩小荣写了一篇名为《爸爸,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作文被老师公开后引起了班级中家长和孩子的共鸣。文中这样写到:

“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在我们小学生看来,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荣的同学当着记者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时候他的妈妈才意识到:“我们离孩子那么近,但是我们的距离却那么远……”

陪伴,并不是说我们花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我玩手机,他干他的,“共处一室”就行。陪伴的核心在于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跟孩子互动,才是陪伴的真谛。然而,有时候,孩子并不喜欢家长的“陪伴”——时时事事受控制,还不如自己呆着呢。怎么让孩子喜欢上家长的陪伴呢?

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知名校长陈钱林就总结了陪伴的要领: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多让孩子做主。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时,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不喜欢与大人玩了。同时,给予孩子选择权。比如春天适宜出去玩,让孩子做选择:“天气这么好,许多小朋友都到外边玩,你去不去?”孩子说“去”是选择,说“不去”也是选择,家长不宜强制,可以先给孩子讲道理,再让孩子选择:“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

赏识孩子,给以期望。每当下班回家,孩子会向我汇报一天中发生的“大事”,其中有趣事、有感想,也有犯的错误。我的原则是,不管孩子说什么,我几乎都说好,并适时提出期望。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会把孩子叫到房间,关起门来讨论、批评。批评前,我会听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地表达,孩子更能口服心服。如此一来,孩子与我就很亲近。孩子有什么事都会与我讨论,我也乐在其中,陪伴孩子也就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回想,那段育儿的历程,是非常幸福的美好时光。

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大人和孩子都乐在其中、往后回忆起来觉得美好的一段时光。

3

忙碌的你,如何高质量陪伴?

1)注重心理陪伴

高质量陪伴的真正价值在于:互动。

抓住这个内核,即便你出差在外,孩子也不会缺少陪伴。

有一位爸爸经常出差,但他时常从另外一个城市发视频、传照片给孩子,并告诉他:“爸爸在吃手抓饭,想起了你小时候抓饭吃的样子,特别想你和妈妈,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下次有机会咱们全家都来!”“这里空气很好,晚上能看到星空!”“这里的孩子会用萝卜刻灯笼,爸爸回去跟你一起做一个!”

电话另一端,孩子问东问西,通过视频学到了不少,也愿意跟爸爸分享。他甚至觉得,爸爸出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能开眼界,最后还有礼物收。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带孩子累,就是不会跟孩子互动。

2)享受“晚餐时间”Facebook上曾有一个火爆的视频。拍摄人员分别询问很多家长和孩子同样的问题,“你希望和谁一起共进晚餐?”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伟人,名人。”而大多数孩子的回答却是:家人。“我们很喜欢和家人一起吃饭,边吃边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奥巴马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人。但是不管多忙,只要在白宫,奥巴马都会在晚上6点多钟陪家人一起吃饭,一周最多缺席两天。在饭桌上,这位忧心天下大事的总统,会和女儿和妻子谈谈生活中的种种小事,这让奥巴马非常受用,是他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重要方式。过去20年来,已有大量学者表明,坐下来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大脑发育。

能不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比如降低重大疾病发病率、缓解厌食症,甚至还能提升孩子的成绩和自尊心。研究称,餐桌上的一家人的交谈,甚至比阅读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词汇量。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时,无论是家人的生活理念,还是爸爸的新闻趣事、妈妈的贴心叮咛、孩子的小进步小失落,都会在柔和的灯光下,变成孩子日后对家的记忆。在忙碌的生活中,这是我们一天内唯一能和家人紧密相连的温馨时刻。这个过程只需要花费一个小时,收益绝对是超值的。

3)共度阅读时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家长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阅读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阅读,是陪伴中不可忽视的育儿活动。双胞胎李国平、李国安的出租车父亲,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每天要在路上开10个小时的车,有时候遇到高峰期更是要开12个小时。一般人在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后,回到家早就瘫在床上了,李父却“摇身一变”,从出租车司机变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只要回到家,他都会找时间读书,拿起书坐在小小的椅子上一板一眼地看了起来,并且会陪孩子读书、聊天。

△ 一家四口全家福一旦兄弟俩遇到困惑,父亲总能用书中的典故给予他们解答,通过一个个故事开导他们,和他们沟通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时间也许不多,但对于兄弟俩来说仍然难忘——在爸爸工作那么繁忙的情况下,他依旧没有落下陪伴自己的时间。知识渊博的父亲,成为了兄弟俩从小到大的偶像。“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儿子俩一个成为了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另一个成为了量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孩子像一块海绵一样,无形中感知着父母的行为,父母热爱阅读,孩子也会热爱阅读。而这段温馨的阅读时光,将成为孩子最美好的回忆。

4)创造惊喜时刻孩子有没有特别向往的事情?你可以创造一个惊喜时刻,帮他实现。家长群中有位爸爸分享过这样一个例子,说他儿子每次坐八通线(北京地铁八通线),都会听到报站提醒:“开往土桥方向的列车……”孩子就问爸爸:“土桥是哪里?是什么桥?我很想去看看。”然后在一个平安夜,爸爸忙完工作,就对孩子说:“儿子,走,爸爸带你去看土桥!”虽然到了那儿,孩子发现那里早已没有“土桥”,但当父子俩站在一座天桥上,看着列车三分钟一趟,开进驶出,孩子还是激动得嗷嗷叫。第二天,孩子到幼儿园还跟老师分享:“平安夜爸爸带我去看土桥了!”那两个小时,带给孩子的惊喜,他可能会记一辈子。

5)一起运动游戏17岁的浙江男孩张哲,以全球统考5门课全A*的成绩考取了牛津大学,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叛逆期。在他上高中后,渐渐独立了,对父母有了抵触心理,不愿意跟他们交流。恰好当时共享单车开始盛行,有一次周末回家他兴高采烈地讲起了自己骑单车锻炼身体的经历。张爸听完,心里一动,便提出让儿子教他下载APP,使用共享单车,儿子愉快地答应了。

然后,张爸特意选了一个周五,当时刚好是5月20日(520,谐音“我爱你”),父子俩骑着车、聊着天,慢悠悠地行进在和煦的晚风中,就像一对好哥们一样,说了很多平时不可能说的心里话。放下父母的架子,像朋友一样陪伴孩子,孩子自然也会把你当朋友。信其师,亲其道,对于父母也一样,跟孩子之间距离近了,贴心了,那么孩子就愿意接纳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了。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总原则,可以参考台湾家庭教育的“123法则”。

123法

每天 1 次;

每次 20 分钟;选择和孩子一起做 3 件事(读书、玩游戏、聊天)中的任意一种。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效。对于这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父母应该珍惜。对孩子最好的陪伴,莫过于与孩子一起度过一些温暖、快乐、亲密的时光,共读一本书、玩个游戏,都是有价值的。所以,请放下你的手机、你的歉疚、你的心不在焉,开始行动,一起享受这段陪伴时光吧!

——  END ——

你要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

作者 | 文章整合于网络。典范英语,长期致力于推动并引领我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强调回归英语教育的本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英语能力和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期望能与您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