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在新的一年里,小编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利!心想事成! 你是否知道化州的由来呢?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这块土地的人文历史吧。 化州(古称石龙),隶属于广东省茂名市,距今已有1560多年的悠久历史,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素有橘乡、橘城、橘州等美誉。地处两广(广东、广西)三市(茂名、湛江、玉林)的交汇中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404平方公里,1994年7月4日,经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撤销化州县,设立化州市(县级)。 化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源远流长。据《化州志》记载,秦时化州属象郡,汉时属合浦郡。南北朝宋元佳三年,镇南将军檀道济与罗江口筑石城。首置罗州县,化州从那时起建城,距今约有1500多年。位于化州市公安局大院后,背着这座清风楼。建于唐武德5年(622年)据说这里为当时罗州古城前的最高点。一直为历代官府出地。清风楼本是古人经常登高观景的好地方,古往今来也有清风楼的诗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代俞宪吕沆的这首登楼诗: 这似乎也证明了罗州古城曾经的繁华和所处的优渥地理环境。 此地域泸州演变成化州的过程中,一直有石龙的称呼。史料记载,化州本为石龙古邑,历史上是先有石龙,后有化州。那么古时候这里为什么称之为石龙,化州地名如何得来?在地名演变中化州市究竟蕴藏了多少传奇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州地有一条十分凶猛暴躁的石龙。据说,这条石龙是罗江河畔的礞石受日月的精气,吸罗江雨露所化而成,他在罗江兴风作浪,搅得山水震荡,州民叫苦不矢迭,后来,这里来了一名叫刘隐的仙人,其人力大无穷,决心征服这条石龙。他与石龙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它制服,罚它镇守罗州,造福州民,于是石龙的头,直探州府腹地,龙尾伸入罗江,但桀性不泯,每当他烦躁就抖动整个龙身,震撼州民,有时深更夜静,它又呜呜呜鸣叫,似群鹅乱叫,扰得人心慌慌,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是在化州史书中的确有石龙的详细记载,那么在化州能找到石龙的痕迹吗?在太平阛宇记中这样记载到: 古人不明这种现象发生的科学道理,觉得怪异,有人说鸣则不祥,引来灾异,故用铁镬,石块堵塞窍,建鼓楼以镇之。 经考证《太平阛宇记》中记载的这个石器,其实就是位于化州市公安局内,本为石龙岗上的一个天然石井,据说,原来井中有露出地面形似龙首的大石头,化州开州前因此井而称“石龙”,岁月虽然抹去了石龙井的痕迹,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地名历史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1000多年来,石龙之名在化州留下了不少古迹,下郭石龙堂便是其中之一,坐落在化州下郭菠萝根村东侧的这座古庙,内祀冼太、观音、天帝诸神,因这里古有石龙江流进村边,注入鉴江,故庙门两侧挂有“石放豪光维赫维严昭帝德龙盘瑞令载潜现显神通”的庙联, 而最显眼的,就是刻在雕龙凹槽木上的“石龙堂”三字,它是化州古称石龙的历史见证,地名的演变往往伴随着历史的沉淀,那么,化州之名又从何得来呢? 在《重修化州治记》(清乾隆版《化州志》)一文有这样的记述: 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生杀李迁仕,连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 ![]() 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 ![]() 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 据《辞海》冼夫人条载,当时的石龙郡城正是冯融、冯宝、冯仆、冯暄和冼夫人为宫的驻地,也是他们家族的居住地。 ![]() 隋大业末置,治所在化明县(今安徽明光市东北)。 唐贞观元年(627)废。 唐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市西部地。天宝后废。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置,治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2:“隋时即以石龙名县,唐、宋至元,其名屡易,至我朝始定为化,盖亦取诸龙云。”是取“龙有变化”之意。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廉江二市及吴川市大部分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为化州路。 明洪武七年(1374)降化州府为化州。 九年(1376)降为化县。 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 1912年改为化县。 明永乐五年(1407)属顺化府。治所在利蓬县(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东南部之香水)。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 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辩州置,治石龙县(今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吴川、廉江等市地。属广南西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化州安抚司,十七年改为化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化州府,七年复降为化州。以州治石龙县省入。九年降为化县。十四年复为化州,属高州府。 1912年改为化县。 化州撤县设市,由广东省直辖,茂名市代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