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拥挤,堆满杂物的家。 在日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小户型是常态,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小到不能再小的房子。 在日本埼玉县所沢市,住着吉村一家。一个建地只有19.8m²的家。 这栋屋龄39年的木造双层建筑,住着一家六口,三代同堂。 四年前,外公生病过世了,外婆开始一个人独自生活。 吉村妈妈怕年纪大的外婆过得太孤独,于是把外婆接到家里一起同住。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挤了。 尽管厨房、厕所、浴室都具备了,但是每个空间都特别小。 因为缺少储物空间,从一进门的玄关处就堆满了各种杂物,让人难以下脚。 只有3.3m²的厨房,微波炉、电饭锅伸手可触,光是开冰箱就让人头疼。 外婆和吉村妈若同时挤在厨房,做个饭连转身都困难。 厨房里的冰箱和洗衣机后,是连更衣区也没有的浴室。 一家人洗澡时只能在厨房更衣后再进入浴室。仅靠一块帘子遮挡着,非常不方便。 位于厨房旁的厕所,窄到大人坐下膝盖就会碰到墙壁。 一楼唯一的生活空间只有9.9m²,一个能让全家人相处的公共空间,也是外婆的卧室。 每天一家人都在围坐在这个餐桌吃饭,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这样拥挤的温馨。 孩子们晚上会在这里看电视打游戏,外婆即使想睡也不能睡,只好陪着一起。 全家人的洗漱台藏在外婆床尾。 平时使用时,要从外婆的床上直接踩过去。 每天外婆都要等全家人都洗漱完后才可以睡觉。 早上要在全家人洗漱前起床,给孩子们留出踩踏的空间。 夫妻二人和三个孩子睡在二楼。 一个堆满棉被和大衣,被衣柜占领的房间,也仅仅只有13.2m²。 每天靠三床棉被和三五个坐垫,来铺在地上睡觉的。 为了能让妻儿睡得舒服些,爸爸只好一直睡在空隙的坐垫上,日复一日,毫无怨言。 通往二层的楼梯,没有扶手,倾斜角度更是超过了45度,非常陡峭。 孩子们不止一次从楼梯上掉下来了。 安装的护栏,也无法防止小朋友摔落,只能用来接住掉下来的他们。有个缓冲作用,不至于摔得那么疼。 由于护栏是固定在墙上的,无论大人小孩,上楼梯时都要跨越60公分高的护栏。 而腿脚不好的外婆,活动空间只限于一层,上二楼想都不敢想。 ![]() 不仅空间极度狭窄,由于附近有飞机场,噪声非常吵。 每5分钟就有1架飞机从屋顶正上方低空掠过。 ![]() 改造难题 外婆、夫妻俩和孩子们都要有各自的私人空间。 改造需求 让建地面积只有19.8m²的家变成,全家人都住着舒服的地方。 如何解决 去除空间上的浪费,针对将来设计一个能够灵活运用的空间的家。 改造预算 夫妻二人改造预算是14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89.9万元。 超乎想象的空间格局 接到这个项目的委托人是,被称为“宽敞住宅空间的指导者”的建造专家,石井亨先生。 改造第一步:将家里全部搬空。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即使搬空后,这空无一物的房间,仍在诉说着19.8m²的家有多狭小。 ![]() 改造第二步:整体拆除工程,包括墙壁和天花板。 ![]() 拆除后,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 浴室附近的柱子,由于防水没有做好,再加上长年被废水浸泡,已经完全腐烂。 原本是支撑整个家重要的主子,一直不停摇晃着。随时倒塌也不足为奇,非常危险。 ![]() 于是改造前期,是基础的修补工作,改变建筑的脆弱结构。 ◆ 将地基全部浇灌混凝土,稳固整个底盘。 ◆ 利用原有的地梁,筑起厚度加倍的坚固新地基。 ◆ 更换腐烂的、内部已经空洞的木柱子,用做好防水处理的新木地栏替换。 ![]() 面对这个19.8m²的空间,究竟怎样规划呢? 设计师既要保证餐厅、卫生间、厨房这些共用空间,又要为每个人创造出私人空间。 在这个不到20㎡的地方需要搭出7个空间才够! ![]() 设计师将原有的柱子从中锯断,加装新的梁柱,让吉村家有了复杂的梁柱结构。 这正是确保1家6口在小空间中保有各自私人空间的妙招。 ![]() “复层式楼板”的构造 在完成结构之后,开始打造新的屋内格局。 设计师采用了一种“复层式楼板”的构造。 ![]() 原本吉村家是一般的双层建筑,不改变房屋的高度,将楼底板稍微挪高一半。 充分利用错层空间,竟然能创造出5层楼的构造,想想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 玄关 吉村家原本杂乱无章,快40年的老旧房屋外貌,现在变得简约又时尚。 玄关位置也从面对马路等北侧,移往了东侧。 ![]() ![]() 一进门,宽阔的玄关区设有顶天立地鞋柜,足足能容纳下60双鞋子。 ![]() 玄关左侧楼梯旁的储物柜,藏有洗衣机。 ![]() 卫浴 进入玄关右侧(即北侧)门后是卫浴区域。 尽管空间有限,改造后的卫生间还是做到了干湿分离。 大人们上厕所膝盖再也不会碰到墙壁了。 ![]() 马桶对面是仅有18cm深的顶天立地的收纳柜,有效利用有限空间收纳。 ![]() 浴室采用两折推拉门,并装有窗户增加采光,显得更加宽敞。 一家人再也不用为洗澡时更衣的问题发愁了! ![]() 厨房vs餐厅 第二层是开放式厨房和餐厅区,阳光从大玻璃窗透进来,显得空间更加宽敞。 原本杂乱的蜗居生活,也多了一丝幸福生活的暖意。 ![]() 餐桌是推拉式的,用餐后可以收起来,将桌子移动到窗边。 偶尔还能享受一下被阳光沐浴的午后。 在此之前,这件小事儿是一家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 餐厅长条型座椅下方可以用来收纳杂物。 ![]() 西侧一整面墙壁,是兼做电视柜的大型收纳柜。 满满的一墙收纳空间,再也不怕零散的物件没地方放了。 ![]() 桌面移动之后,桌脚下还藏着一个地板下收纳。 里面的收纳盒是滑动式的,容量为普通地板下收纳的3倍,取放物品非常轻松。 就连孩子们也能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 在餐厅区的下方,竟然还有一层下沉空间,一个7.4m²地下收纳区。 可以直接从屋外的侧门进入。整个空间的收纳量十分惊人。 ![]() 卧室 外婆卧室 外婆的房间在一层,卫浴区域隔壁。 ![]() 空间有7.4m²,收纳柜设计巧妙,外婆坐在床上也可以方便使用。 抽屉深达1米以上,还能够收纳和服,容量比外表看着还能装。 ![]() 利用楼梯下方死角做的收纳柜里,装有推拉式衣架,能够轻松的取放衣物。 ![]() 墙上还有取代化妆台的收纳柜。 终于,外婆有了自己的独立卧室。 开心的像个孩子,说着:那我得化妆才行了。 ![]() 夫妻卧室 夫妻二人的卧室在三层,同时也是全家人的起居空间。 ![]() 三兄妹的书桌整齐排列,书桌下还有抽屉。 即将上四年级的哥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桌。 桌子能轻松移动,可以根据用途自由组合,有客人来访时还能当做茶几。 ![]() 拉开收纳柜旁边的移门,就是夫妻二人的私密卧室。 不用经过房间,就能上下楼梯。 ![]() 超大容量顶天立地收纳柜,也可以把之前暴露在外面的棉被和衣服,都藏起来了。 ![]() 儿童房 第四层是儿童房。 为了隔绝飞机噪音,采用了隔音效果显著的大片双层玻璃窗。从这里可以看见绿色的风景。 阳台上方还有晾衣架。 ![]() 儿童房自然少不了大面积储物空间,同时还拥有大家庭所需的第二个卫生间。 大大提高了一家人洗漱的效率,再也不用早起排队洗漱了。 ![]() 通往阁楼的楼梯,被设计成收纳孩子玩具的储物空间。三阶楼梯刚好满足三个孩子。 ![]() 楼梯旁还有放棉被的储物区。 把楼梯当成踩脚凳,孩子们就能够自己收放棉被了。 ![]() 设计师还想办法给孩子们造了一个7.4m²的阁楼,这里更像是孩子们的秘密空间。 又能玩耍又能休息,即使兄妹三人并排睡在一起也不觉得挤。 ![]() 让楼梯成为生活实用空间 为了避免孩子们跌落,改造后的楼梯阶数少了,坡度也平缓了。 就连上了年纪的外婆,也能轻松上下楼了。 楼梯踏板也铺上了地毯,让整个楼梯变得更柔软。孩子们还能坐在楼梯上玩耍。 ![]() 复层式楼板设计,不仅使空间变得更加宽敞。 连楼梯也不只是单纯的动线,还被设计成了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 楼梯两边墙壁使用的是针刺地毯,可以让孩子在上面粘各种喜欢的装饰品。 家里的毛毡玩具都是吉村妈妈,一针一线为孩子们用心缝制的,饱含了妈妈对孩子们无限的爱。 ![]() 墙壁上还钉有色彩缤纷的,攀岩时用到的岩块。 可以用来做楼梯扶手,也可以用来挂帽子、挂钥匙等一些小物件。 ![]() 三层的楼梯变成了家中的相片展示区,配合阶梯数可以记录到十岁。 一层层阶梯展现出孩子们幸福的笑容,他们茁壮成长的模样令人如此期待。 ![]() 四层的楼梯间,墙壁上铺了孩子可以自由画画用的白板,这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区。 ![]() 虽然只有19.8m²的家,让楼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使用,同样精彩。 这次改造一共花了1397万日元,合人民币89.7万左右。 ![]() 将有限的空间进行最大的运用,来创造所需的空间。 虽然房子依旧是19.8m²的大小,不过全家人得的幸福,似乎增长了许多倍。 ![]() 这就是再生之后的吉村家。 ![]() 不知道同住在小户型的朋友,有哪些收纳绝招? 或者住在大house里的朋友,是否也有居住烦恼? 一起来聊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