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雪峰读书 2020-01-08

  近几年的东北农村电视剧各种火爆,很多朋友都对于东北的真实生活非常的感兴趣!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的真实农村生活。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东北地区,狭义上指东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所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山海关以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旧为东三省管辖的今内蒙古自治区东五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家里至今还有这样一个八仙桌子,只是那上面和墙上的东西已经不见了,那可是当年室内最主要的摆设,尤其是像镜子,客人来了是必须要驻足观看的。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用捣蒜缸捣出来的蒜味确实和刀切的不同,那个葫芦头应该是装盐的吧。掉了碴的碗也不可以扔掉,用来擓点米什么的还可以。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那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女孩子才会把自己打扮得如此漂亮。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拨了锤子,用猪或牛马的骨头做的,脚边的是麻,捻出来的绳做鞋用。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用来纳鞋底的绳儿应该不是自己捻出来的麻绳,麻绳都是泛黄色的。不过这个动作我很熟悉,小时候经常在朦胧中感觉到母亲在油灯下纳着鞋底,那时的农活很重,白天都要去队里干活,根本没时间。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没有滚筒,没有波轮,衣服照样洗的干净。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那时队里只有一两口井,所以各家各户都有一根扁担和两个水筲用来挑水,冬天的井沿儿很滑,看着很危险。

东北农村冬天的真实生活,东北农村生活老照片

  这样的鞋,我一直穿到近二十岁。

1395668978942.jpg

  这就是用来脱坯的坯模子,那时是土坯,要比这个厚一些,脱出来的坯搭炕用。

1395668980198.jpg

  那个小耙子很好使,一转圈儿就是一张。我看过摊煎饼。

1395668981232.jpg

  跳皮筋,女孩子的专属游戏,最初一级好像是在跳踢踏舞。

1395668983908.jpg

  这活我干过,有时忍不住就要吃一个,尤其爱吃锅边略微糊一些的,香!那个小铲子是竹子的,要不时地沾水,否则粘。木头的不好使,厚。

  用自己发的电看电视,享受并忙碌着.

1395668987133.jpg

  烟笸箩,那时首先推到客人跟前的东西。

1395668988760.jpg

  鸡儿也知道哪块儿暖和。上面的棉被是晚上放下来挡风御寒的。

1395668991782.jpg

  少了点,看来是没有老抱子了。

1395668993827.jpg

  那时包豆包都是左邻右舍互相帮忙,快的同时也不单调,“冬包豆包讲鬼怪”,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东北再一怪。


  


1395668994827.jpg


 


  把碓碎的黄豆做成这样的酱块子,阴干,应该是阴历的四月初八就可以下酱了。


  


1395668996314.jpg


 


  农闲时凑到一块,围着火盆唠家常,讲鬼怪,这便是东北另两怪:女人叼着大烟袋,火盆土炕烤爷太!


  


1395668997442.jpg


 


  风箱(匣),我隐约记得见过。水瓢、锅叉、刷帚…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杀年猪,前半段我不爱参与,后半段嘛……


  


1395669000658.jpg


 


  穿上新衣服,贴上五彩纸抠的挂旗(钱)儿,虽然贫穷,那时的年,却是开心快乐的!


  


1395669001700.jpg


 


  碾子,以前吃的小米、高粱米都是这样碾出来的,记得到了淘米的时候,村里人都是要起大早排着队才能碾上的。


  


1395669002910.jpg


 


  这位不像是在捡豆包,倒像是拿鸡蛋,嘻嘻…


  


1395669004502.jpg


 


  看到这个,我只想流口水了……


  那时买香瓜都是拿了口袋亲自到瓜地,无论买多少都可以随便吃的,所以大人们通常都是领着孩子去,司马昭之心并不避讳。那个桶是用来装瓜籽的 ,专门为买瓜(吃瓜)人准备的。


  


1395669006792.jpg


 


  “老抱子”领的鸡崽儿是不能轻易动的,人要是到了跟前,它的毛都会竖起来的。


  


1395669008312.jpg


 


  感觉这张照片是摆拍的,不过那双水靰鞡鞋、座钟、蜡台、像镜子、煤油灯、竹暖壶等等,看起来还是那么亲切,那个时代象征性的物品。


  


1395669010237.jpg


 


  如今没几个人愿意再送粪了,明知道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好,可人们还是愿意扬点化肥省事,至于粮食的好吃与否,管它呢!


  


1395669014623.jpg


 


  几家人联合起来打苞米,现在都是雇人了。


  


1395669016219.jpg


 


  捡粮食,大人们基本没有这个时间,书本费的来源之一。


  


1395669017878.jpg


 


  农闲时凑到一块儿做针线活,现在我这里是绝对不多见了。


  


1395669019713.jpg


 


  看牌,我们这也叫端锅儿,逐渐被打麻将取代,但仍有少数人玩之。


  


1395669021426.jpg


 


  农村下酱的第一道工序:呼黄豆。


  


1395669023274.jpg


 


  “用土打墙墙不倒”,东北一怪,也叫“干打垒”, 我们这里的土质不可以,好像是盐碱土适合。


  


1395669025381.jpg


 


  坐在炕上搓苞米,不如在地下放个大笸箩,干完活好收拾。


  


1395669027421.jpg

  孩子多一点都不奇怪,要不就没了“兄弟姐妹”这几个字。

1395669029800.jpg


 


  那时过的是亲情,现在过的是人情,年,还是那个年,只是味道已经不同了。


  


1395669031617.jpg


 


  “家家户户有酱缸”东北一怪。那个小棍儿的下面有一块小方板儿,叫酱耙子。把一块块掰碎了的酱块伴着盐和水下到缸里后,每天都要搅合一遍,叫打酱缸。农忙时大人经常对小孩子说:去把酱缸打打去。于是就把缸里的酱底上下的翻来倒去若干遍,把时间应付够了了事。


  


1395669034273.jpg


 


  坐在柈子垛前,晒着暖阳,抽着旱烟,农村人的享受。


  


1395669039065.jpg


 


  起完的豆包都要拿到外面冻上,那时的天儿很冷,大约一两个小时就能起下来了,装到大缸


  里面,随吃随拿。


  


1395669041148.jpg


 


  柳磙,水瓢,小簸箕。不想听到的就是那句“柳磙掉井里了”,你就捞吧,急死你。


  


1395669043057.jpg


 


  磨豆腐的碾坊,现在都改成电磨了,上面那个盆里装的是水,插一根苞米杆儿是控制水流的速度。如今那些驴……去餐桌上找吧!


  


1395669044606.jpg


 


  看望生病的老姐妹,同时也看出纯朴的乡情.


  


1395669046113.jpg


 


  悠闲的鸡,悠闲的鹅,悠闲的人家,悠闲的年代。


  


1395669048027.jpg


 


  钉马掌,那个曾经的三百六十行,如今几乎要消失了。


  推荐阅读:新东北的生活正在改变


  在“半年冬天半年夏”的东北大地,冬季漫长无法耕作,打麻将、推牌九等赌博活动,外加喝酒,成为长期以来许多东北农民“猫冬”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不少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冰雪旅游等新产业,农村文化广场、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也逐步实现全覆盖,这些变化使得东北农民打麻将、推牌九的“猫冬”习惯成为“过去时”。


  60岁的张金龙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妙音寺村村民。自从当地设立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后,附近许多村民成了“失地农民”。他们拿着“卖地”得来的“巨款”,沉迷于打麻将、推牌九等赌博活动。妙音寺村300多人就有200人打牌、耍钱。


  张金龙就是其中之一。几年里“牌艺不精”的他打麻将、推牌九不仅输掉了家里数万存款,还欠下不少外债。全家9口人仅靠剩下1垧多地过活,老伴也一度闹离婚。


  2015年,妙音寺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业,并依托地处查干湖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圣水湖农业观光、采摘园及农家乐项目。村党支部副书记潘立辉把张金龙介绍到合作社的“大棚”里工作。


  如今,张金龙每天和老伴定时定点来大棚除草、浇水、剪枝叶,每人每月工资2400多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后的分红。“每天上班忙忙碌碌,不仅充实,还能有收入。谁还愿意去耍钱啊!”张金龙感慨道。


  2015年,仅妙音寺村合作社27座温室大棚种植的有机蔬菜、水果就带来上百万元新增收入,全村人均增收1.9万元。


  除了让农民有事做,当地不少村集体还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建成“村级文化小广场”“文化馆”“村民书屋”,让村民的头脑也充实起来。


  记者近期来到前郭县七家子村,虽然还飘着小雪,村里却依然热闹,村民足球赛正在文化小广场紧张进行,两支不同年龄段村民组成的球队激烈“厮杀”,观众们则在一旁敲锣打鼓、扭秧歌为各自支持的球队助威。


  在文化馆小礼堂,村支部委员白树文和几名支部党员忙活了一上午,他们正在为迎接当地“文化下乡演出”剧团布置灯光、舞美。这座村文化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小礼堂、健身房,还有图书馆、资料室,书柜里存放着上百本政府拨款及村集体筹款购买的养殖、农技科普及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现在村民都热衷于各类文体活动,再也没人像以前‘猫冬’时打麻将、赌博、喝酒了。”白树文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