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使我们早起

 布鲁斯邓bdtcis 2020-01-08

1、热爱的心理学基础

有句鸡汤文讲:如果你不按自己想的去做,那么,你会按自己所做的去想。

虽然是鸡汤文,但道理却很真实。世上我们能想到的理由,有千千万万。论证一件事做得成,可以举上千个理由。论证同样一件事做不成,可以举上万个理由。理由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只是有的人读书多,见识多,能想到的理由多;而有些人能想到的理由少些。正说、反说,都有道理。所以,不要听讲道理,而要去实实在在做事。

儒家讲,听其言,观其行。其实,别人心里怎么想,我们怎么管得着?别人爱怎么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事实不会因为你怎么想而有什么改变,除非你通过行动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混淆自己的论断与事实之间的不同。

你把事情做了,讲什么的都有。我们自己也会使得自己做的事合理化,给自己讲故事。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很善于给自己讲故事,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合理化,想出很多的理由是这个故事显得精彩连贯。这就是“你会按自己所做的去想”的意思。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的研究和脑科学的研究,都很好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擅长于为自己编织理由,把理由当作事实,让自己的言行合理化。有一个研究讲,人每天所做的事,无非是为了保持平衡。我们身体通过饮食等,保持健康的平衡状态。而我们通过给自己找理由、讲故事,找到心里的平衡。

当一个人生气时,他会讲:我心里不平衡。虽然道理是那么回事,但跟“我”想的道理有点不一样,我“觉得被冒犯了”,心里不平衡。于是,为了保持心里平衡,我们受制于自己的执念和偏见,做出了许多错误判断和决定。

TED有个演讲叫做《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讲了四个要点:

1、大脑会做你让它做的事情,也会做它觉得对你有利的事。所以,如果需要做成某件事,你需要和大脑合作。使用具体的包含细节的词语构建画面,让大脑明白你喜欢这件事,你享受这件事,你要做好这件你自己选择的事。例子:军人大雨中跑步唱歌,大脑得到信号——我喜欢这件事。

2、大脑会本能地将你带向快乐,使你远离痛苦。

3、你对事物的感觉取决于两件事:你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你对自己说的话。

4、大脑爱做熟悉的事,远离不熟悉的事。它会寻找熟悉的事,反复做。

First make your biliefs, then your beliefs make you.

观看这个TED演讲时,我不断回想起高一时,班主任经常跟我们讲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这个道理很通俗易懂,却很管用。

凭日常经验,我们都知道,我们感兴趣的事,不用别人讲,更不用催促,自己会去做。就算别人说些风言风语,不支持我们,我们也不会动摇。因为,我们喜欢。典型的故事是年轻男女之间的恋爱,虽然有父母和周围朋友的反对,但在恋爱中的人,不会动摇,根本就不会听人的劝。

碰壁又怎样?碰壁也要去做,九头牛也拉不回。屈原不是讲了么,虽九死犹不悔也。

我体会到了这个道理,所以做任何事,我不会去央求或是命令谁,因为我想到,没人愿意被迫去做某件事。一个人愿意做某件事,肯定是他自己乐意做的。作为掌门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唤醒门派里所有人的热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热爱的事是什么。每个人都做自己热爱的事,就不会有拖延,不会有抱怨。

强迫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是下下策。讲道理让人去做某件事,是中策。跟他讨论,让他帮忙去做一件自己熟悉且乐意做的事,是上策。激发他的热情,不讲什么,他也会去做,这是上上策。

2、为什么能早起

自打上大学起,我很少再早起,除非是为了赶火车。在差不多十五年时间里,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使那么多人早起?

比如,卖早点的,听他们自己讲述,每天要三四点钟起床,做包子,蒸包子,因为五点钟就有人来买早点了。还有环卫工人,每天四五点钟起床打扫街道。等我们起床上班时,街道已经干干净净了。

我想,他们图什么?图钱吗?我承认,做包子的,一年或许可以赚个二三十万,确实很有奔头。可环卫工人呢?环卫工人的工资大概是最低的了。

但我想,就算是做包子的,日复一日做包子,自己都不想吃包子了,为什么还能继续做包子做下去。这里面如果没有热情,肯定没法坚持。做包子,今年赚二三十万,不想明年赚三四十万么?可做生意就是这样的,有好的年月,有萧条的年月,不能保证每年都赚这么多钱,更不用说一年比一年赚得多了。

肯定不是对钱的渴望,能使我们早起。应该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做包子的想,我除了会做包子,别的也不会。做别的,我心里没底,虽然有时候我厌倦了做包子,可除了做包子,我还能做什么?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回到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大脑爱做熟悉的事,远离不熟悉的事。它会寻找熟悉的事,反复做”。

虽然每个人都想赚钱,我也一度以为,是对钱的渴望,驱动整个社会在运转,但现在我不再这么想了。我们一直做某件事,最初可能是为了钱。可后来,不管赚钱还是赔钱,我们一直做下去了。因为我们对这事熟悉了,习惯了,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暂时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很难受。于是,我们沿着过去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管它赚钱还是赔钱呢。

一件事再赚钱,可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之不熟悉,我们也不愿意做(没有热爱),我们肯定不会去做——至少,不会心甘情愿去做,有种被逼迫的强烈抗拒感。

光是这么想,还不够,还得自己去检验一下。比如今天早晨,我五点出头去工地,虽然事情办得不顺利,但我觉得这么早去很值得。那时我就想,我们其实不是靠理性走每天的老路,我们比自己所设想的更情绪化。理性是奢侈,而情感跟我们如影随形,一直在一起。我们终究被情感所掌控。

我喜欢或厌恶,都只是情感。理性会告诉我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但我们的情感通常情况下不会接受。

讲到在某件事做出成就来,所有有成就的人都会说,你得热爱这事。如果你不热爱,你肯定会放弃——无论是遭遇挫折还是被人批评。

我又想到,为什么要立志呢?为什么要讲情感呢?因为,我们的生活,不是理性分析出来的,而是被我们自己的情感所驱动。我想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这些都是情感的力量。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我们自然可以想出很多的理由来。但理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培养自己的充沛情感,将目标钉在做事上。

当事情做成了,我们便会按照自己做的事去想。

3、结束语

用这篇文章总结近期我看过的书和教育类的视频,以及长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观看,有思考,有总结,才可能慢慢提高。光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还不够,还得践行这个道理,这才算是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不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那么多书,做什么用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讲,哲学的任务是认识和解释世界,而我们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我仿佛听马克思在讲:你别讲那么多了,我问你,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做什么?

可能的答案是:热爱你做的事。不然,当即拒绝,不要为难了自己,也不要让别人有无谓的期待,以为你能把事情做好,还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直接拒绝不能做的事,虽然表面上无情,其实是最大的善。一方面,没有为难自己;另一方面,也明确告诉了他人,这事我搞不定,你还是自己想办法或找别人帮忙吧,这样别人好有别的打算,而不用将无法兑现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羽泉有首歌唱得好,《冷酷到底》。我记得,这首歌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在1995年左右,火遍了大街小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