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农村常住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农村老人都会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比如当今社会,我们出门总是以天气预报来判断天气好坏,但是老人们却能一语道出天气如何。往往都与天气预报相差不大,甚至有时比天气预报还准。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老人的经验之丰富。在农村老人嘴中,有这样一句话:“腊月有三白,猪狗也吃麦”。这是什么意思呢?腊月的三白又是哪“三白”呢? 腊月有三白 腊月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如果要问腊月人们最想看见什么,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大雪,正所谓“大雪润丰丰年”。通常人们都将腊月和来年丰收相联系,认为来年的丰收和腊月下不下雪有关。而下雪又认为下三场雪为最好。而所谓的?腊月有三白,即是腊月天三场白白的大雪,预示来年一定大丰收。 猪狗也吃麦 民以食为天,每逢粮食丰收的季节,农民的生活条件也相对改善,这时自然不会亏待自己圈养的牲畜。有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夸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国家都是以小麦为主食,而如果让猪狗也等同于人一样以小麦为食,无疑是会浪费很多粮食。其实不然,在小麦丰收的时候,麦皮很多时候都是当做饲料给猪吃的,而如果粮食不丰收一年,大多数农村就只能自己去打猪草了。所以猪狗有麦吃,也就说明了,来年的丰收,小麦多得吃不完,是好事! 有没有道理呢? 腊月的天十分寒冷,雪不会轻易融化,腊月多下一些雪,而雪下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盖在土壤上的雪也比较松软,就像给庄稼盖上了一层棉被,哪怕外面在冷,里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待得冬季结束,天气变得暖和以后。雪融化变成水,不仅保证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水留在了土壤中,对于农民春耕和庄稼的生长都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其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冬季,只要雪开始融化,哪怕是太阳很大,都会感觉十分的寒冷。这是因为雪的融化会吸收热量,而热量被吸收后,我们自然而然会感觉四周变得更加的寒冷。同理,土壤上的雪融化时,也会从土壤中吸取热量,而这时土壤的温度就会变的很低,而哪些躲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就会被冻死。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腊月天一寸雪,蝗虫入地深一尺”。同理也是说腊月天下雪过后,土壤中的虫子会被冻死。 总结:民间有关天气的俗语,大多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但是也有出入的地方。比如地域不同,种植的品种不同。简单来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温差变化就相对较大,北方大多在入秋以后就开始变冷,甚至一些地方在入秋以后就开始下雪冰冻。而在南方一些地区,甚至一年都不见得能下一场雪,比如我们贵州这边,有的地方下过雪,而有的地方则连雪都还没见过。其次小麦的品种不同,播种的季节也不同。通常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通常是在开春以后耕种,而春小麦则是在冬季最为寒冷的时候耕种,一个耐寒,一个耐旱,也就是各有对应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老祖宗的这句“腊月有三白,猪狗也吃麦”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下雪确实对于耕种和庄稼的生长有着很多的好处。同时也是农民们希望来年粮食丰收的一种美好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