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轻易相信医生

 关福 2020-01-09

1

一屈指,几十年没进过医院。我的医保卡,自发放到现在,我没动过一分钱。每每念及,不免几分得意。前段时间散步,路过徐家碥,遇一老人,拄根拐杖,面貌苍古,问其高寿,答曰92岁。我竖拇指极表夸赞,老人谦虚,自言今年比往年衰些。下一句话却是:“我这辈子,医生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医生。”豪言壮语,令人刮目,不能不服。

比较老人,我得承认,我找过医生。前几年刚退休,天天挎一相机,四处摄影,单快门就按了一百多万次。有天骑车去乡下采风回来,晚间坐在客厅沙发看电视,感觉腰部隐隐作痛。以为与往常一样,骑行几十里山路,难免腰酸背疼,休息一晚自然缓解。没想到第二天依然如故,不见好转。这才想到用药,服了一片双氯芬酸钠,又涂抹了雪上一枝蒿搽剂。按以往经验,这些药对于腰肌劳损,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之效,即便不松,也绝无加重的道理。

但经验主义这次非但没起作用,反而发展为不良于行,外出走上几百米距离,左腿自上而下,便感觉渐渐胀痛,脚掌发麻,须坐下休息,拿了腿部肌肉按摩梳理,方能恢复正常。五分钟后起身再走,行数百米而上述症状又再次出现。

我开始怀疑这不是简单的腰肌损伤,查看了一番医书,其症状与腰椎骨质增生极相类似。再看其治疗方法,便都含糊其辞。有叮嘱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的;有说可以手术的;有建议服药或贴膏药的。但都言其无法根除,只能维持现状。

看来看去,心下不免是沉重了。

于是想到求医,也许,专业的医生们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吧。再则,借助于医院现代化的诊察设备,也能确定所患是否真的骨质增生,以便对症治疗。

2

首先坐车去了372医院。372是部队医院,我小时候这家医院就很有名气,现在叫武警医院。在门诊挂了个骨科号,当天病人不是很多,前面只有两个号。轮到我时,口述了病情,医生示意躺上诊疗床去,在腰椎部简单触按了几下,写了几句病历,开了一张检查申请单,要我去做CT。CT室在门诊大楼,我边走边问,一面就细看检查单上写了些什么。姓名、性别、年龄这些是不必说了,临床症状体征栏写着:腰椎部痠软,伴左臀、左下肢胀痛1个多月。检查目的:腰椎间盘。这些都符合规范,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这张检查申请单的右上角空白处,特别写明了一个阿拉伯数字:400.00元。

这不免让人疑惑起来,检查收费应该是明文规定,门诊医生有必要自己注明吗?想到此,我立刻决定取消检查,转而来到城内大曲口处的中医院。在门诊一问,CT检查收费只要180元。我拿定主意,就在这家医院门诊了。为此,我特别看了一下挂在大堂里的医生介绍宣传栏,其中一位陈姓骨科医生,简历写他行医30余年,师从省中医名家×××,专攻跌打损伤腰椎疾病,特别注明能治骨质增生。

我挂了他的门诊号,上楼找到他的诊疗室,进去一看,人还多。我坐下耐心等,轮到我时,叙述了病情,我问:“会不会是腰椎骨质增生?”他摇头说:“不是,就经络不通。”我闻听非常高兴,感谢说:“借你吉言,但愿是经络不通,那真是太好了。”我学过医,知道经络不通和腰椎骨质增生的区别,相比而言,经络不通只能算小病,所以真的希望陈医生的诊断是准确的,那就没有什么担心了。

陈医生给我处了方,上面只有一味药,川乌通经活络片。拿到药房划价,一盒48元。我没去收费处缴费,径直拿了药方到外面药店购买。有一款药,叫万通筋骨片,药物组成便以川乌为首,能通络止痛,主治腰腿痛、关节炎。每盒24片,售价18元,一次买两盒还能优惠。这价格显然比医院便宜许多,同样的药,除非我当猪大头,干嘛要买医院的?

接下来按经络不通用药,服用了两个星期,症状未见好转。我对照症状,又仔细查看了医书,越来越觉得很有可能是腰椎骨质增生。又去中医院骨科找陈医生。这次我主动要求CT检查,陈医生同意了:“好吧,你想查就查吧。”拿着检查单去了CT室。扫描后,报告结论出来了:第4、5腰椎骨质增生。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又是必须面对的结果。

3

听我说了检查结论,陈医生没有做声,也没对上次的误诊做任何解释。我递给他CT片,他也不看。我问他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他只说注意保暖,就再无话说。我不甘心,又问有无药物可以治疗骨质增生。此时他才说话了,他问我:“上次开的药你没到药房去拿吧?”我说没有。他说:“你不拿药还开什么?”我赶忙表示歉意说:“这次我要拿了。”他这才提笔处方。我道了声谢谢,拿过处方走到门外,一看内容,居然还是川乌通经活络片。这不忽悠人吗?

我不免有点轻视他的医术了。而且更让我不齿的,是我看穿了他对钱财的贪婪。第一次找他治病我便发现,无论多忙,有多少患者等着,他都坚持在治病处方之外,往一本自备的“笔记本”上,拿处方单上的姓名、药物、分量再复写一份。这很耽搁时间,直接影响到诊病效率,但他乐此不疲。我曾感觉疑惑而不明就里,当他清楚地知道我没去药房拿药,并敢于公开问我时,我立刻恍然大悟:一定是医院和医生之间有个分成协定,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在药房见单的,医院会按药费总金额给予医生一定比例的分成。精细的医生会逐笔记录自己的用药情况,定期和药房核对,这也就能解释,我没去药房拿药,药房没有我的处方单,陈医生自然不能从中获取提成,这令他耿耿于怀,所以十多天后还清楚记得。

这样一种情形,就绝非一个医生或少数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个医院出了问题。在如此氛围之下,再善良的医生,能独善其身吗!长此以往,医术医德,能不堕落?

此后我又去了几家医院,问来问去,无非失望,并无良法。但说到处方开药,都很大胆,甚至有医生动员我住院治疗,他替我分析说:“住院比看门诊划算,只需要交门槛费,其余都可以报销。”我装傻问他:“我就住在城里,有必要住院吗?”他说:“只是名义上办个入院手续,和门诊治疗完全一样,但你却可以少花很多钱呢。”

我谢绝了他的好意,决定自己治疗。我在网上查询各种治疗方案,推荐最多的是各种膏药。甚至有“患者”现身说法,他的腰椎骨质增生,跑了多少家医院毫无改善,备受折磨,结果贴了某某老师的祖传秘方,几个疗程下来,完全康复。初看大受鼓舞,细看却发现这类膏药奇贵,动辄售价数百上千。

有家公司,宣称自己生产的骨质增生治疗贴,有数百年历史,明太祖朱元璋患腰椎骨质增生,痛苦不已,就是贴他们的膏药治好的。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还信誓旦旦宣称此事在《明史》中都有记载。我的专业就是历史,电脑中的“亿友数字读书器”也收录有一部《二十五史》,我运用查找功能搜索《明史》,根本没有此项记载。

我打电话询问客服,客服的头衔是主治医师。我说:“你们的膏药是祖传秘方吗?”

客服毫不犹豫,语气肯定地说:“是啊,这没错,有几百年了。”

“朱元璋的腰椎病就是贴这种膏药治好的?”

“对,没错。”

“这件事在《明史》中也有记载?”

“是的,可以查嘛。”

“我已经查过了,没有。”

闻听此言,客服无言以对,但很快就说:“有没有记载不重要,重要的是治疗效果。”

我反驳说:“既然你这么相信你的效果,为什么要无中生有的宣传?”

电话中我看不见客服的脸色,但我能分明听到他毫无愧色的口吻:“你这位先生怎么这样认真?有没有记载真的那么重要?关键还是看效果嘛,对不对?”

我知道自己遇见无耻之徒了。后来我讲给朋友听,朋友说:“你怎么不骂他?”我说:“无耻之人,骂有用吗?”

4

这么一番经历后,我决定自己到药店购药。我一家家走,一家家看,通过药品包装上的说明,了解药物组成,适应病症,在比较选择中,确定了两种腰椎骨质增生治疗贴。一种是天津产的蚁神牌膏药,一种是四川的透骨贴。两种药都一盒四贴,售价18元。

轮换着贴了一个月,症状缓解,确实有效,从步行数百米必须坐下歇脚,延长至五百米,一公里。除贴药,也辅助每天一次口服双氯芬酸钠和维生素B1。我计算了一下,每月贴四盒,要七十多元。

有一天,我在惠百姓大药房发现一种膏药,是贵州心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骨质增生理疗贴”,4贴/盒,售价仅2.5元。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我买了四盒。试用后效果很好,可谓价廉物美。后来我一直用它,身体恢复到健步如初,可以行走数公里而不歇脚。

我曾经感到忧虑,骨质增生,压迫到脊髓神经,沿一侧腿部放射,即便得到控制,维持现状,也将大大影响生活质量。殊不知通过用药,居然渐渐恢复,出乎意料。

后来看到一种医学观点,言药物固然能起作用,但人体自身也有很强的修复功能。由此回忆几十年间所经历之种种疾病,感觉颇有道理。

16岁前,我因发烧打过一针,当时的抗生素有奇效,通常一针即愈。文革初期去北京串联,在成都交通学校接待站,因感冒留校医务室观察。其间昏沉入睡,人事迷糊,送省医院急诊,入院治疗,也是一针见效。当晚即食欲大增,吃了一碗鸡蛋臊子面而犹嫌不足,还想再吃。顾忌人家怀疑没病装病,只好强忍克制。第二天已经完全无事,为赶当晚火车上京,反复纠缠医生,才得以允许出院。此次治疗,处在特殊年代,一切免费。

此后数年无事,至下乡参加农事活动,三伏天在田里插秧打谷,水土不服,患急性胃炎。严重时,喝稀饭也疼。拖了几天,吃了点药,好了,几十年来再未复发。我下乡十年,田间劳动一年多,代课不足一年,担任赤脚医生八年,基本无灾无病。

5

40多岁时,患一急症,其状凶险。时逢暑假,去车站送人,返回途中,行至牛咡桥处,穿行斑马线时,突然眼睛发黑,感觉情况有异,急忙拐入前面大市场中。当时视力模糊,彷佛置身于黑夜之中,隐约看见不远处有一手扶式拖拉机,于是摸索过去坐在踏板之上。眼睛已经完全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只能看见自己的手臂,正在冒汗。过去读书,文学语言描写出汗厉害,常形容“豆大的汗珠”,我当时就处在这样的状况。我学过中医,知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大汗亡阳,西医称为休克。我虽然非常紧张,但人很清醒,不断提醒自己保持镇静,深呼吸,一面用手拭去汗珠。不一会儿,我发现汗珠不再往外渗冒,心里顿时冷静下来,我知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渐渐,视力开始恢复,周围的一切又慢慢能够看清。回到家中,有人问我:“你怎么背上全湿透了?”我说:“别说了,我先前差点出事了。”

这次突发急症,我后来问过医生,查过医书,都解释不清,有说是低血糖的,有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既然问不清楚,查不清楚,索性不问不查了。但我做了一件事,从此早晨起床,喝一杯温开水,坚持早餐,再没发生过类似急症。

过了数年,有段时间又出问题。我每天下班后,在电脑前待的时间很长,星期天更是足不出户。有天晚上洗脚,意外发现脚踝肿了,而且是双侧。中医有句话:“男怕穿靴女怕带帽。”说的是男性忌讳脚肿,女性最怕头部浮肿。这症状越想越让人紧张。我小舅子是学医的,干了几十年的医生,我打电话请他替我诊断。他详细询问了病情,建议查查心电图、肝功、肾脏,然后再做结论。我一听这不很复杂吗?我什么也不查,我自己诊断。

我上班的学校路上,有个石梯,几十级台阶,我跳着就上去了,不喘不累,心脏没有问题。吃饭正常,不嫌油腻,肝脏没有问题。小便正常,和往日并无不同,肾脏没有问题。既然可能引起浮肿的器官都没问题,脚踝浮肿是怎么回事?我的诊断出来了:营养不良。为什么呢?我一人在家,自己做饭,为图简单方便,早餐对付,午餐面条,晚餐米饭外加一菜,十天半月不沾油荤。又不喜活动,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焉能不出问题。于是处方出来了,加强活动,改善伙食,浮肿果然就消失了。后来脚踝浮肿的现象还出现过几次,都是上面叙述的原因,只要营养跟上,适当活动,几天功夫,浮肿便能消失。

最令我恐怖的一次,是有天早晨起床,同往常一样站着穿裤子时,突然发觉一条腿抬不起来。这让我大吃一惊。更不可思议的,是行走平地还看不出什么问题,等到下楼了,才知道双腿有点失调,不太灵活。上楼更吓人了,一条腿抬不起来,必须用双手抱着它,帮助跨上台阶。当时心情沉重,心想,我天天身背相机外出拍照,几年间从不间断,这下行走爬山,岂不废了!

我反复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到底哪儿出了问题。问来问去,查了不少医书,找不出答案,决定观察治疗。既然有障碍的腿能够在平地行走,且不红不肿,不痛不跛,它应该能够自己恢复。果不其然,两天后,上楼下楼又正常了。我唯一所做的,就是沿着大腿做过上下按摩。

我所在学校有个教师,十多年前被诊断为脑瘤,医生动员她及时手术。她耳闻目睹不少患者手术后病没治好,却从此失去生活质量,痛苦而终,决定拒绝手术,维持现状。十多年过去了,她如今活得上好,安然无恙,一年四季外出旅游,其乐陶陶。她常常感慨说:当初如果听了医生的话接受手术,天知道今天会是什么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