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艺术成为生活的氧气

 三无堂j5bmon2a 2020-01-09

《氧气生活》精神读物,实用生活手册,祝大家新的一年过舒适的氧气生活。

《氧气生活》是一本与时尚无关,创意沾边的生活设计类杂志。起初设计成薄册子,后来就做成十六开本大小的书本的样子。每一期的封面都做得极素淡,玩笑地说有点儿现代人说的“性冷淡”风。

杂志的主编是个性情中人,不喜媚俗。杂志做起来也丝毫不在意广告之类的东西。主编创刊时想,“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读者看,有新意,有心意,也有点文艺”。这套刊物按照月令气候定主题,走遍中国南北的山山水水,寻山访友。从在中国教尺八的日本老人,到在德化做白瓷的艺人;从奥古斯都皇帝以军队换瓷器的故事,到千年行书《兰亭集序》的探讨,他们都一一发掘。

现代人常说“情怀”,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是真正做到情怀的人却不多。但是在这套刊物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一群人真正为“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读者看”的情怀而奔波。不顾经济厉害与个人得失的执着堪称得上任性二字。许是因着这份任性,这套杂志做得极纯粹,细读之令人心性舒展,如在山林呼吸纯粹的氧气一般。但不顾经济收支的做杂志终难长久。《氧气生活》改版后做了十几期后便停刊了。

任性、纯粹的东西虽然美的自然却也难长久,终是令人唏嘘。南山书屋极怜惜这套消失的刊物。此次推荐的17本《氧气生活》从首刊到最后一期很是完整。亦是为这一份已经消失的情怀做一些事情。

十六册封面及专题介绍

《岁寒知之》

一月于西方人来说是一年之始。现代人也看惯了公历。但是阳历的一、二月在中国人传统的旧历上却是十一月和腊月,正是寒风萧瑟的岁末之时。于是编辑就取了一个“岁寒知之”的题。说到“岁寒”,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了。作者在卷首语中写道:“岁寒三友实在太常见,反而不入眼,如空气般从眼前略过。”

寒,在中国人的美学意义上不单指气候、温度上的冷,它也有困境之意。在寒冷中依然保持苍翠的松竹和绽放的梅花就有了坚韧的品格。这一期讲述的是那些在沉默中坚持的人与物。

《德化白瓷》

现今提到瓷器,人们心目中最知名的多是江西景德镇、福建汝窑、浙江龙泉窑等地。德化县是福建泉州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自明代起便以盛产白瓷著名。德化窑历史悠久,其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十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中国白”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最适宜制作茶具、人物摆件。德化白瓷大量外销,其中的佛道人物摆件最为知名。这一期主要探访德化的制瓷艺人,白瓷制作现状和白瓷的故事等等。

《从北京到苏州,乾隆未竟的梦》

四月,阴历三月,让人们联想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这个时候正是江南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说花似繁锦,柳含青烟,清波漫笼,远山如黛一点不为过,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描不尽江南之美。说起爱下江南的皇帝,非康熙帝与乾隆帝这祖孙二人莫属。尤其是乾隆帝,这位实际上比宋徽宗爱好文艺的程度不差的皇帝甚至大兴土木地试图把江南的美景搬到北京去。这一期的就以乾隆帝改建景福宫、倦勤斋等五处宫殿开篇,看故宫营造中展现在一窗、一瓦、一石中的江南味道。

《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作为“天下第一行书”流传千年的《兰亭集序》使得后人给王羲之和那次集会都冠上了太多风雅的光环。事实上很少有人关心这篇“天下第一行书”诞生时的社会政局是否真的如文中所写的那般风雅写意。“一千六百多年,恐怕没几个人真正读懂了《兰亭序》。”这一期以《兰亭集序》背后紧张的社会政局为题,让大家一观真正的“永和九年”和当时的王羲之。

《苍山浮玉》

天目山,古称天眼、浮玉。《山海经》里有说到天目山:“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因为山顶有湖泊,水色如同碧玉,所以得名。这一期要在天目山中游荡。编者拜谒了西天目山的禅源寺,听寺中人说禅源寺起起落落的故事,从东晋的开山祖师竺法旷,名士谢安、郗超到中日的禅宗交流。花了三天时间,编者还找到了一位在天目山的采药人,这是一位和天目山中的植物、草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对天目山的保护,从早期的巡山和尚到如今的护林员,人们勤勤恳恳地养护这片充满灵气的山脉。最后,编者还拜访了一位在山中隐居的隐士。

《烟水云山》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文人无法抗拒这种天然的雕塑,他们可以从一块石头中观想出整个天地,以此获得澄怀观道的意趣。”此期的专题是造园。自南宋起,中国文人对于“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园林的追求就从未断过。可以起卧坐居于山水之间,对于既不能放弃世俗生活又想纵情于山林的中国文人来说,可谓是终可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期编者追踪了江南造园的奇石、草木和造园工匠,拜访有故事的园林。

《徽之风物》

“徽”有“美好”的意思,宣和三年,赵佶把这个字给了歙州,于是,徽州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在行政区域重新划分之前,传统徽州地区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境内山川秀美,物产却并不丰富,然而歙砚、红茶、医学、建筑甚至美食,都能自成一派,伴随着明清史鼎盛的徽商而隆兴。

如今的徽州与其说是地理区域,不如说是文化概念。一幢宅院可以被整体搬迁,历史却在生活间永久留存。

《吴门琴韵 国士之风》

流连吴地在此弹琴作歌的琴家很多。从“弦歌化俗”的言子到留下“焦尾琴”故事的蔡邕,唐代以后,更是大师辈出。初唐大琴家赵耶利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浙派是南宋时最大的古琴流派,亦是吴派的分支、演化。

一九八六年,吴门琴社在怡园成立,此后,月集逐成定规。如今每月初的第一个周日,不同辈分的琴人们仍在怡园相聚集会,或弹或歌,风雅得像是一首古早的诗。

《陶冶性灵》   

人们常说“陶瓷”,其实陶与瓷是两种不一样的事物。陶与瓷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釉,而在于制作的原料与烧成的温度。陶器是用陶土制成的,烧制温度比较低,制成后气孔率和吸水率比瓷器高,扣之声音沉闷。与瓷器靠美丽的釉色相比,陶器的成功更依赖于原材料陶土的品质。陶器之美呈现的是一种无粉饰的自然之美。宜兴紫砂是陶器之美的顶尖之作。这一期呈现的是宜兴紫砂的前世今生和制陶艺人们的故事。

《上海手艺》

上海,这个因开放通商而兴起的都市几乎代表了半个中国近代史的记忆。老上海的事物、活计往往能触醒国人对旧时的回忆。与现代的魔都上海不一样,凡是关于老上海的东西都像是带着泛黄的老照片的温情与回忆感。关于老上海的回忆很多。这一期探访了几个曾经存在于老上海的老手艺:嘉定文人刻竹、价比黄金的印泥的制作手艺、朵云轩的木刻水印技术、能以针代墨的顾绣和江南老土布手艺。

《山阴梦寻之张岱的绍兴》

张岱是明末清初时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一生不事科举,著述终老,工诗词,尤以散文著称。明亡之际,他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之心著《石匮书》,述明代本末,为难得的明史资料。张岱是绍兴人,祖居绍兴龙山之南,时当地的大户诗书传家。招待说他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而天启七年他回到故乡的时候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张岱租下龙山背面一个残破的园子,名为“快园”,在此潜心著《石匮书》。这一期以张岱的散文为史料线索,以张岱在绍兴的活动为题来细细品味绍兴的茶、曲、琴文化。

《江南秋熟》

因为地处南方,气候温润,十月份是南方秋收的季节。江南的秋天,吸引人的,除了不褪色的斑斓的秋景意外,就是各种美食了。江南人曾风雅的称“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生长于山水间的南方人擅于从山林水泽中获取食物。这一期主要寻访江南秋季的美食:阳澄湖大闸蟹、无锡太湖三白、诸暨香榧、临安山核桃、杭州糖桂花、南湖菱角、宜兴百合、新昌小京生等等。

《泉南清音》

南音是一场持续了一千年的清唱。

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朝代,它们就已经出现在了乐人们的手中。如今南音演唱者们的手里,依然擒着这种乐器——他们左手握三块,右手握两块,根据节奏适时轻拍。演唱者通常站在中心位置,琵琶和三弦在他们右边;左边则是洞箫和二弦。

泉州以外的人或许会对这样的表演形式感到新奇。事实上,这是一种延续了将近三千年的形制。它的源头可以直接追溯至“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汉乐府。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音流传的过程中,不管音乐、乐器或是唱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执节者歌”的定制,几乎没有变过。

《西湖之外》

杭州之美历来为人称赞,杭州最知名的是西湖,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西湖写了无数赞美的诗词,似乎怎么都描摹不够西湖之美。但是当我们暂时撇开西湖的光环之后,会发现杭州的底蕴不只是西湖。这一期,编者走过南宋御街,翻开史书寻找宋高宗赵构初到杭州时建造行宫时的杭州的模样;拜访南宋时的官窑,看看宋人赞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青瓷;看烟霞洞、水乐洞的罗汉造像还有灵隐寺的元代石窟造像;登上孤山,看现今已面目难存的清宫遗址。这一期要写一个西湖之外的杭州。

《浙地琴音》

江河流经,遇丰泽之地汇聚而息,成池或湖。若比为琴之流传,大约就因此形成了所谓的浙派。

最早成熟的古琴流派乃浙派。成在南宋,恰如浙水,流经钱塘,遇繁华而繁华。古琴在浙成派之前,各地并非没有地域特色琴风存在,如江西、南音、吴声之类,概如涓涓细流尚不足为派。直到靖康后,国都南迁临安,文人避难江南,如溪流汇到一处,四面而来,碰撞交流融合,为浙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这一期写浙派的几位古琴大家,徐元白先生、钱曾省先生、徐晓英女士、郑云飞先生、徐君跃先生、黄德源先生。

《何处宗师》

蜚声国际的咏春拳,源头是在闽南群山之中的小县城——永春。这套由女子创始再流传开来的拳法,带来几多传奇故事,扰人分辨不清。

少年子弟,百年江湖,从来不缺少传奇。

这一期写咏春拳的前世今生。

16册氧气总有适合你的一种生活,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