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研究进展

 昵称37581541 2020-01-09

作者:袁再健,马东方,聂小东,廖义善,黄  斌,卓慕宁

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卷期:《土壤学报》2020年第57卷第1期

林下水土流失是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水力侵蚀现象,不仅造成林地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林地生产力,而且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尽管南方红壤丘陵区整体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平均森林覆盖率为52.87%),但在林下侵蚀劣地,表层土壤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缺失,土壤质量下降,林地植物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土壤结构变差,加剧了土壤侵蚀。虽然采取了一些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但治理措施的针对性较差,影响了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推广应用,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仍然是诱导生态环境恶化、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本文在总结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主要的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被生长方面的作用和适用范围,结合已有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林与经果林两类林地的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措施,同时也指出当前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林下水土流失防治应侧重的研究方向。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红壤“酸、黏、瘦”以及人为活动频繁等因素,导致退化丘陵山区林地植物生长受限、林下植被匮乏、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南方低效林地郁闭度低,林冠层不能有效减弱降雨动能,造成林下土壤侵蚀;另一方面由于林下层植被缺失,不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流速,林冠截留的降雨通过枝叶汇聚树干,形成树干流,使坡面径流量增大,亦可加剧林下水土流失。因此,在林下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不仅要促进乔木生长,维持一定的林冠层郁闭度,而且要重视林地植被垂直结构的发展,恢复林下植被,才能有效减少林下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目前林下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以及各措施之间优势互补形成的综合性治理模式。工程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坡长、坡度,分段拦截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及降低径流流速等方式达到减少坡面侵蚀的目的。工程措施包括坡改梯、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生物措施是利用乔、灌、草林下套种补植以及秸秆、树枝覆盖等手段提高林地地表覆盖,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减水减沙、提高土壤质量、恢复林地生态功能的目的。封禁管理与相应的土壤改良、施肥等管理措施作为改善土壤质量,增加林地生物量,提高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应作为退化红壤区林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必备措施。

不同措施有其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林地防治目标和条件,充分考虑区域植被恢复的立地条件、生物多样性状况,及时对林地进行管理,从而构建土壤肥力提升和植被恢复重建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例如在经果林坡地采用坡顶封育治理,坡面种草,同时实施蓄水、排水工程措施,坡底配置沟道拦沙的立体治理模式;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前埂后沟 梯壁植草 林下套种的山地生态果园模式,构建立体覆盖种植模式,不仅能降低果园对环境的面源污染,而且还能提高果园单产,进而实现丘陵区农业持续开发。

侵蚀严重的马尾松低效林地

削坡整地后的脐橙幼林地与成熟杨梅林

(水平阶 林下覆盖)

综合治理后的红壤丘陵区立体生态景观

(水平阶 杨梅 稻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