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繇《还示表》:书法的天然与功夫

 DavidCCH 2020-01-09

“原生态”与“道法自然”

书法提倡自然,而自然包含“原生态”与“道法自然”两个层面。原生态的书法状态类似于青歌赛中的原生态唱法,是一种无意于法而佳的创作。或出于实用书法,或来自于民间书写。

汉魏至唐,随着书法的自我觉醒,对技法有了规定。南朝梁庾肩吾提出了工夫与自然的命题,欧阳询作《三十六法》,均对法进行了关注。书法也成为了文人士大夫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和工具,他们以技法为支撑不懈地锤炼书法。即便是《兰亭序》、《寒食诗帖》这样以情作书之作,其用笔、结字、章法之妙也无处不在。文人士大夫在将书法作为表达性情工具的同时,强调“道法自然”,注意真情实意的抒发。

苏轼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但事实上也是建立在深厚书法功底之上的。

“原生态”、“道法自然”同样是自然,区别在于“原生态”是实用的、无意识的,自然而然,不为书法而书法的呈现。

“道法自然”则是基于书法创作、有意识的追求自然,为了使书法更具本真。而我们不妨从原生态中寻找“法”的雏形,在技法中融入质朴的情感,使书法回归自然。

天然与工夫

“天然”即后世所说的天质自然,意思是自然地表现出天性中的优秀性质。“工夫”则意味着由于人的主观努力而练成的技巧。

庾肩吾《书品》中的评书标准就是从“天然”和“工夫”两个方面来着眼的。他首先把汉代的张芝、魏代的钟繇和晋代的王羲之等三家列在“上之上”品中,并对他的品第标准作了说明。他说张芝是“工夫第一,天然次之”;钟繇是“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羲之则是“工夫不及张芝,而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繇,而工夫过之”。

这种“天然”加“工夫”的说法,也见于其他书论著作,如虞龢的《论书表》和王僧虔的《论书》等。后世所说的“入神妙境”,就是以这种原理为基础的。可以说《书品》是梁代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书论著作。

(图为钟繇《还示表》宋拓局部,传为王羲之临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示表》释文:

繇白昨疏还示,知忧虞复深,遂积疾苦,何乃尔耶。盖张乐于洞庭之野鸟,值而高翔,鱼闻而深潜,岂丝磬之响,云英之奏,非耶此所爱有殊,所乐乃异,君能审己,而恕物则常,无所结滞矣。钟繇白。

钟繇(151-230),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