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男女老少皆相宜的娱乐工具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1-09

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这首构思巧妙、风趣幽默的诗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所作,据说王守仁小时候特别喜欢下象棋,有一次因为下棋忘了回家,母亲一气之下将他的象棋扔进了河里,王守仁看着象棋随波漂流的样子,哭着写下了这首《哭象棋诗》。

王阳明像

象棋作为我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因其趣味性强,用具简单,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马走日,象走田,军走直路炮翻山,小卒子过河不回返”也是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走棋规则。2008年,象棋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象棋到底产生于什么时候?古代的象棋和现在是否一样?

关于象棋的来源,目前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黄帝发明。宋代晁补之《广象戏图序》记载说:“象戏,戏兵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

2.  韩信发明。清代梁同书为象棋棋谱《渊深海阔》写的序文中说到:“又闻象棋始于韩信,朱子云博局戏也。”而且因为象棋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因此这种说法更是深入人心。

3.  神农氏创造,牛僧孺发展。元代和尚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借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4.  起源于战国之时。明代陈仁锡《潜确居类书》中记载说:“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5.  北周武帝发明。《太平御览》记载道:“周武帝造象戏。”明代罗颀《物源》中也说:“周武帝作象棋。”

纵观史册,“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菎(kūn 香草)蔽象棋,有六簙(bó)些”,但是这里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制的棋子,并非我们所说的象棋。清代有著述解释道:宋玉《招魂》言,“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其所云“象棋”,乃是以象牙为棋子,非今之所谓“象戏”也。今象戏不知起于何时。

甘肃出土六博木俑

“六簙”(又名“六博”),据《说文解字》解释,“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棊(qí 同“棋”)也。”由此可见,六博作为较早的一种棋类游戏,里面包含六个箸和十二个棋子,其游戏规则据《古博经》记载,“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二人互掷采行棋。”至于具体游戏规则和获胜方法,书中记载道:“二人互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一牵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三筹。若已牵两鱼而不胜者,名曰被翻双鱼,彼家获六筹,为大胜也。”根据近代史学大家孟森所说:“古之象棋即博戏,今之象棋行于唐代以前,由古递变而来。”其实从六博的记载来看,其与象棋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汉代六博图

到了汉代,博戏又分大博和小博的玩法,“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焭(qióng 骰子,古代博戏的一种用具)”,甚至还有专门的玩法攻略,如《大小博法》《古博经》等,根据相关记载,小博和象棋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据汉代扬雄《扬子法言》记载,“列子说符释文引古博经云: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我们现在的象棋棋盘是十二条横线、九条纵线,中间为“楚河汉界”。

六博棋盘

到了南北朝是时期,又出现了一种叫“象戏”的游戏。北周武帝宇文邕是这项游戏的骨灰级玩家,写了本攻略名叫《象经》,而且“集百僚讲说”,不仅要自己会玩,还要教会大臣玩。

在皇帝的引导下,象戏得到较快发展,一时间涌现出大量的象戏攻略。到了唐代,象戏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不少特点与现代象棋相类似了。据《玄怪录》记载,有一个叫岑顺的人有一天梦见金象军和天那军交战,双发鸣金出兵,军前列阵。面对战事,金象国军师献策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于是双方马斜飞三尺,兵卒横行一尺,在一番激战之下,金象军获胜。但在之后的几次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后来岑顺的家人根据这个梦,在家里挖掘到一个古墓,里面“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岑顺再慢慢体悟军师的那几句话,才发现“乃象戏行马之势也”。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唐代的象戏已经具备了现代象棋的一些雏形,如里面有“车马”“将”“兵卒”等棋子,并且这些棋子的行走规则和现代象棋的走子规则差别不是特别大。明笔记《五杂俎》有载:《唐玄怪录》载岑顺事,可见当时象棋遗制,所谓“天马斜飞”“辎车直入”“步卒横行”者,皆仿佛与今同。但云“上将横行击四方”者,稍异耳。唐不闻有象,而今有之。胡元瑞云:“象不可用于中国。”则局中象不渡河,与士皆卫主将者,不无见也。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期就有人发现了唐代象戏和象棋的异同之处。此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写到“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这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唐代象戏的大概模样。

到了宋代,象棋游戏迎来大发展和大变革。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自幼好棋,可能是觉得两个人玩,不过瘾不够刺激,于是对游戏进行了改编。他将战国七雄争霸的战争模拟与象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象棋游戏,名叫七国象棋。从相关资料来看,这次创造并没有被大家接受,流传度很小,但是具体的游戏规则却比较完整的流传了下来,也传到了朝鲜、日本。

七国象棋图示

从现有资料来看,现代意义上的象棋最迟至宋徽宗时期出现。1983年,考古学家在江油彰明镇发现“宋代窑藏”文物,其中有两副宋徽宗时期的铜制象棋,共计32枚,其形制与现代象棋类似,棋子正面刻楷书文字“将、士、象、马、炮、卒”,背面刻有与文字相应的图案,这足以说明,在宋徽宗时期象棋就已经正式定型了

宋代象棋铜币

“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从当时的一些资料来看,由于皇帝对这项游戏十分热爱,因此棋具的制作都异常精美和珍贵。“象戏宫娥共雅欢,团团犀玉布牙盘。蹉车避马寻常事,却是堤防叠炮难”,不仅棋具用料珍贵,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象棋布局、杀招的概念。

宋代瓷制象棋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掳,韦妃因不知道儿子赵构在南京即位,于是用象棋来占卜,据《北狩见闻录》记载:臣扈从时,太后未知主上,即使尝用象戏局子,裹以黄罗,书康王字贴于将上,焚香祷曰:“今三十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字八九宫者,主上必得天位。”一掷其将,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

可能有人会有疑惑,文中说到的“三十子”和现在的象棋不一样,但是根据同时代的《挥麈后录》《三朝北盟会编》等文献来看,均记载为“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那么,那时候的象戏到底是三十子还是三十二子呢?赵构在做了皇帝后,为了体现其合法性和重要性,曾命人画了一卷《中兴瑞应图》,共计12幅,其中有一幅描绘的就是韦妃卜棋的故事,这幅画的赞语是“宗庙大庆,曷论舂陵,三十二子,乾吉允升”,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北宋时期的象棋已是三十二枚棋子无疑

宋《中兴瑞应图》

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这一时期的象戏也成为百姓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之一,在《事林广记》中还有“白得先破黑起列炮取胜局、白饶先顺手取胜局”等象棋棋局的记载。后来,随着象棋运动的普及与繁盛,皇宫中出现了专门的象棋“棋待诏”职位,在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还留存了一份当时的“棋待诏”名单,并且对于象棋的“待诏”进行了标注,从人数上看,象棋待诏远多于围棋待诏。值得一提的是,里面还出现了一位女性象棋待诏,名叫沈姑姑,这应当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性棋手

在浓厚的象棋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象棋这种娱乐游戏,并且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弈棋流派,如以文天祥为首的“江西弈派”等。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也是象棋爱好者之一,史书记载“天祥好弈”,家里长辈都是象棋高手,小小年纪的文天祥也据说是八岁横扫一条街的水平。

文天祥像

同时代的邓光荐所撰《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中记载道:“公(文天祥)平生嗜象弈,以其危险制胜奇绝者,命名自《玉帛金鼎》至《单骑见虏》,为四十局势图,悉识其出处始末。”文天祥不仅对象棋布局有独特见解,更厉害的是他能够下盲棋,据朱国桢的《涌幢小品》记载:“文丞相嗜象弈,……暑日喜溪浴,与周子善于以意为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一边游泳一边下盲棋,也可称一句“棋痴”了。

象棋从诞生之日直到今天,可以说获得了普罗大众深深的喜爱。茶余饭后杀一盘棋,其风靡程度不亚于搓麻将,只教人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忘了遛弯也忘了买菜,正是“到乡翻似烂柯人”。

历史上有一段时期,象棋也曾受到过打压。明朝,从底层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比较务实,尤其是在国家建设初期,对嬉戏游乐行为比较厌恶,并且出台了一些骇人听闻的惩罚措施。据《金陵琐事》记载,“明太祖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养禽鸟者,游手游脚者,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又有《万历野获编》记载:“按洪武二十二年圣旨: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苛政之下,人人自危,象棋发展进入缓滞状态。

朱元璋

但是等到朱元璋一死,严格的禁令就被打破了。《明朝小史》记载道,有一天御医盛启东和韩叔旸在御药房下棋,朱棣突然来了,看到两个人在下棋,就问谁更胜一筹,盛启东回答说自己要厉害一点,于是朱棣就让他俩下棋给自己看,结果盛启东连胜三盘。过了几天朱棣还赏赐了盛启东一副象牙棋盘。由此可见,到永乐时期,象棋的禁令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也算是铁杆棋迷,他还连同自己的门客一起编了一本名叫《象棋势谱烂柯经》的棋书。

《烂柯经》

为了享乐猎奇,权势之家还变着花样的开创新玩法。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藩,开创了“活人象棋”,据明代钱静方《小说丛考》记载:“《五彩舆》一剧,事多纪实。严世蕃画地衣成棋盘,令三十二美人列作象棋,与妻对着,此事见于《美新》。”具体玩法就是将三十二枚棋子用活人来代替,从而动态地展示棋子行动。

“活人象棋”参考图

到弘治、正德年间,民间象棋已蔚然成风。唐寅在《谱双·序》中说:“今憎蒲、弹棋、俱格废不传,打马、七国棋、汉宫仪、五木等戏,其法具在,时亦不尚。独象棋、双陆盛行。”在此背景下,有明一代也出现了许多象棋棋谱,如《梦入神机》《金滕七着》《橘中秘》《金鹏十八变》等,为后人研究象棋棋谱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清代初期,满人在象棋的基础上改编出一种新的棋类游戏,名为满洲棋,后来又出现了蒙古象棋,但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反倒是象棋在此情况下继续发展。康熙年间出现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象棋棋谱,即《梅花谱》,作者王再越为当时著名的象棋棋手。《梅花谱》在象棋理论方面对后世的影响较大,与明朝的《橘中秘》并称为“橘梅”。

到了嘉乾时期,象棋发展迎来了大繁荣时期,从皇宫到市井,下棋之风尤盛。还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棋手和棋派,谢侠逊《象棋谱大全》中说:“当乾隆中叶,象棋盛行,人才辈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十有一人,毗陵派(武进周廷梅、阳湖刘王环)······时称江东八俊,河北三杰。而周廷梅历南北各省,战胜诸派,遂成天下国手,而创毗陵派。从之学者二百余人,颇极一时之盛。”此外,在各类史书、笔记以及小说中,下象棋的故事屡见不鲜。大家熟知的刘墉、袁枚等人均为象棋爱好者。尤其是袁枚,除了吃就是玩,退休后,袁枚经常邀请一些朋友在随园赋诗下棋。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时局震荡,象棋整体呈现衰落之势,甚至出现一些棋品恶劣之人。在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载了有次慈禧太后和一个太监下棋,在对局过程中太监说了一句,奴才要杀老佛爷的马了。结果慈禧太后脸色一变,恶狠狠地说了一句,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个小太监就被无辜的杀了。暂且不论慈禧棋艺如何,单就这棋德就能看出为人确实不咋样。此外,棋坛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风气,甚至有的人用象棋来进行赌博,《清稗类钞》记载:“围棋非赌博之事,而象棋则为博类,恒有人设摊于道左,以钱博胜负者。”于是后人开始下彩棋,即用一些东西(一般是金钱)作为彩头,进行变相的赌博。还有的人根据这种玩法,衍生出来象棋路边摊,利用大家以小博大的心理,找一些无解残局进行行骗。当然了,因为象棋前期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晚清之时,依旧有吴梅圣、巴吉人等在推动象棋的发展,相比于围棋的逐渐没落和曲高和寡,象棋有幸继续在民间流传开来。

在祖国危难之际,看似无用的象棋也能为抗敌救国贡献一份力量。最典型的应当为“中国棋王”谢侠逊。谢侠逊,1888年出生,6岁学棋,天赋异禀,打小就在棋坛小有名气,13岁时前往温州挑战当时的温州名手陈笙,因年龄太小,陈笙拒绝与之下棋。在谢侠逊的再三恳求下,双方对弈三局,最终谢侠逊取得一胜一和一负的成绩,自此一战成名。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顿时群情激奋,在此背景下,谢侠逊与潘定思合作编写《国耻纪念象棋新谱》一书,把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各种丧权辱国的事件用象棋排成三十个字形的残局,呼唤国人勿忘国耻、共同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募捐抗日,谢侠逊只身两度前往南洋诸国,以车轮赛、“活人象棋”、盲棋等棋赛表演形式吸引观众,聚集人气,从而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后来,谢侠逊又多次利用象棋参加抗敌救国运动,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爱国象棋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毅元帅提出“国运兴,棋运兴”的口号,象棋发展迎来新的契机。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象棋棋手们自发积极组织活动,在北京举办“四名手义赛”,以表达爱国之情。到1956年,国家体委将象棋列入第一批体育项目之中,并于时年在北京举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象棋比赛——全国象棋锦标赛,而且只有象棋作为比赛项目,围棋与国际象棋均为表演项目。此次比赛共有30名参赛选手,最年长的61岁,最年轻的19岁。最终来自广州的“南粤棋王”杨官璘夺得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的桂冠。

1960年,一个15岁的上海小伙子夺得了这一年的全国象棋锦标赛冠军,并开启了象棋界的一个新时代,此人就是“胡司令”胡荣华。1960年至1970年,在全国象棋锦标赛中,胡司令连续十年蝉联冠军。在2000年,第35届全国象棋赛中,55岁的胡司令力克许银川,夺得全国象棋冠军。40年间,有棋坛“常青树”之称的胡司令共夺得14次全国冠军,创下五个棋坛之最:十五岁成为最小的全国冠军、唯一十连霸的棋手、五十五岁成为年龄最大的全国冠军、唯一获得十四届全国个人冠军的棋手、唯一称雄棋坛四十余年的棋手。

胡荣华 胡司令

后来,随着各类象棋比赛的发展,比赛奖金数额的庞大,整个象棋界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棋坛也涌现出一大批诸如许银川、蒋川、王天一、郑惟桐等象棋特级大师。2018年11月23日,湖北籍特级大师汪洋夺得第53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冠军,这是自1956年至2018年以来,出现的第20位全国冠军。2008年,在象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一年,象棋成为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棋院的越来越多、棋手年龄的越来越小、各类棋赛的层出不穷,人们对象棋棋谱和理论也研究得越来越深,中国象棋这项古老而丰富的运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胡司令和王天一

许仙 许银川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清代袁枚的这首诗虽然描绘的是看棋人痴迷的神态,但对局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痴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