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虾肝肠胞虫导致的铁苗预防方案

 tssenpujgg 2020-01-09

近几年对虾市场经常看到一个病害,肝肠胞虫,有很多人说,这个疾病的带来的危害比早些年谈之色变的白斑病更大,据媒体报道:自2013年以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主产区先后发现虾肝肠胞虫,江苏沿海多个地区的南美白对虾也多有检出。2015年,该地区南美白对虾虾肝肠胞虫寄生发病率约为25%,导致养殖产量减少15-20%,在全年较少发生白斑综合症的情况下,超过一半的养殖户出现亏损,因此而产生的损失达3亿元。

肝肠胞虫(英文简写EHP)是一种可感染多种真核生物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2009年在泰国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中被首次发现分离而命名, 全名为“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属于微孢子虫科、肠胞虫属。微孢子虫是一类单细胞、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寄生生物。

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虾活力不强,空胃且看不见肠道,全身肌肉乳白色不透明,没有弹性。微孢子虫虽然是慢性病,由于同细菌病混合感染致病率可以高达70%,最后没有收成养殖失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一些时候,养殖户在没有专业检测设备的条件下,很可能就觉得是虾苗质量问题,忽略了肝肠胞虫的存在。

微孢子虫的繁殖周期较快约3-5天,最易感染的是肠道,特别是中肠,对虾感染微孢子虫后肌肉萎缩,生长缓慢,伴有白便。微孢子大小约两微米,和细菌大小相仿,而且还有一层含有几丁质的外壳,一般药物不易穿透,外用药更是没什么效果,所以一般的方法很难防治。南美白对虾染上肝肠孢子虫后的症状为:瘦身,不上料,飘便,一个打样大大小小都有,多种规格。严重的后期出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对虾肝肠胞虫(EHP)非常让人头疼,通常是,有一个口池子发现了有感染,其他池子很快也会发现感染。为啥?因为对虾肝肠胞虫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条途径感染。所谓的垂直传播,就是亲虾里带来的,买的苗种就有。水平传播就是已经感染虾,能够造成健康的虾也感染肠肝胞虫。实验已经证实健康虾和肝肠胞虫感染的个体共居,能很容易导致病原的传播。不仅仅是因为,健康的虾会残食死虾,有研究发现甚至通过水体也可以导致健康的虾感染。

而对一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案,必须根据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或者病因、病原体生活史和其传播途径、致病途径来制定。脱离了这些,可能会导致我们这治疗方案带盲目性和不准确性。所以针对对虾肝肠胞虫的孢子虫疾病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挑选亲虾,有条件提前做病原检测,发现带病者废弃不用。

2.放苗前,做好虾池清淤消毒,减少孢子虫卵囊机会。

3.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捞出并销毁,防止被健康虾吞食。

针对养殖期的成虾,主要还是从养殖环境改善和内服搭配,而且还需要一段时间调理,只要对虾没有形成再重复感染了,体格比较好的对虾这种症状自然会慢慢自愈。

针对外环境:加大换水量。有较好水源的地方,加大换水量到每天换水40%甚至更高;加大对死虾处理量。每天排死虾要勤,至少3-4次,不然死虾会被健康虾残食,造成肠肝胞虫大范围传播;用过硫酸氢钾+氧大大,氧化改底,净化底部环境,杜绝肠肝胞虫大代谢产物长期滞留在底部。

针对内服:一般感染肝肠胞虫的对虾,体质也比较虚弱,所以尽量不要使用像抗生素或者是杀虫药内服,很多案例也发现,效果并不好。建议使用一些像青蒿类中草药和维生素,加强对虾免疫力,促进对虾吃食,慢慢恢复。

本文来源:塘边大学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虾农”坚持发文,只为您在文末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