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观天法地,一画开天。为上古人们发明解犹疑,能够趋吉避凶的易卦。传说伏羲易是没有卦爻辞的,只有用阴爻和阳爻表示六十四卦。如何使用一直是秘密。传说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在羑里十年,在监狱里修成了《周易》古经,家族内传承。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事件之后,犬戎铁蹄踏进周天子都城镐京。随着西周的灭亡,周天子的藏书也散落民间。在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食客、说客、谋客会使用《周易》。《左传》《国语》游学的使用《周易》卜卦的段子,非常精彩,奇验。说明《周易》预测是奇准无比的,而且那时候的人也都相信这一套。到了春秋末期,文圣孔子在晚年突然对《周易》感兴趣,把研究《周易》的心得,凝练出《易传》传世。孔子和周文王相差大约五百年。
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周易》,基本上就是孔子《易传》读出的内容。没有《易传》所有人都无从研究易学。即使是河图洛书,也是《易传》内容。现代许多学者,把《周易》看成哲学来研究,这是错误的。这是一些学者用西方哲学的眼光看《周易》,这种行为纯属投降文化。哲学给《周易》当孙子都不合格。反过来,用《周易》的思想,观察哲学,就知道西方哲学的自大。用《周易》的概念和易理,评价西方哲学的得失,就能对物质与意识、世界观、辩证法、逻辑有比较深刻的本质认识。西方文明包括科学、哲学、神学都类似于中国的兵法、数术一样,是同档次的学说而已。科学尚制器、哲学尚斗争、神学尚欺骗,而中国的兵法尚战争,数术尚预测。《周易》是什么?《周易》是人类终极理论。天地人共同遵守的,宇宙级规则。需要全世界人共同诠释解读,是人类最终认识自己的希望。数理逻辑的奠基人莱布尼茨得到启发,解读出二进制,才有今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量子理论的奠基人波尔得到启发,解读出量子基础理论,才有今天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量子论和相对论;我国的儒家得到启发,解读出仁义礼智为基础的人类和谐发展的世界大同说。等等。 现代成卦方法非常五花八门,摇卦卦、抽签、时辰、八字等成卦。梅花易数中起卦的方式最多,大家可以自己浏览。 今天我们试着讲一讲孔子蓍草成卦的理数。成卦方法的目的,就是如何找出六十四卦中其中一卦来为我们解犹疑,断吉凶。孔子《易传》明确,使用蓍草。 为什么用蓍草?这与上古之人为什么选择龟甲进行占卜是同一个问题。古人选用千年龟壳,百年蓍草,最大可能是当时这两样东西最容易找到。否则,近代考古队怎么会挖掘出成千上万的甲骨。蓍草就是北方漫山遍野的蒿草,即使百年有能接收多少人类信息?百年蓍草和千年龟壳难道会成精?我们讲孔子蓍草成卦的数理不去碰这些玄的东西。 我们揲筮,使用的蓍草,可以用任何形状差不多的东西代替,如竹签、筷子、算筹,甚至牙签,火柴棍等等都行。我们都称作策。一根就是一策。 五十策蓍草与六十四卦。蓍以数推,卦以象告。 孔子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唐代赵蕤讲的非常形象:因为蓍为圆,所以能够推。这句话包含两层易理。第一层意思:蓍数于圆。第二层意思:蓍数源于天数,为阳,为动。蓍数既圆又动,所以圆而推之。 蓍的作用就是推数定卦。卦的作用就是以卦象告诉吉凶。易始于动静,终于吉凶。 蓍草演策定卦的原理:蓍数为天数,卦数为地数。天数圆可推演,地数方不可推演。天数推演的结果,根据地法天,地和天,地配天的易理,卦数的结果可以与天数推演结果相同。 为什么?蓍数是天数,卦数是地数。 蓍数五十,就是大衍之数。什么是大衍之数?天数为阳数,即一三五七九。天数之和为二十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天数之合数为五十(倍二十五)。五十为天数,天圆所以能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四十九者,存一言之也。 卦数六十四,为体数。其来源于地数。地数为阴数,即二四六八十。地数之和为三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地数之合数为六十(倍三十)。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 用以体为基,故存一也;体以用为本,故去四也。如何理解这句话?圆本一,方本四。故蓍圆存一,卦方去四也。总之要理解:蓍数是用数,卦数是体数。用数存一,体数去四。如果实在不明白,死记硬背。或者翻阅笔者以前的文章。体数和用数的本质是什么,变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变化? 现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基本上说清楚了。蓍数五十,换成蓍草50策开始推演。 蓍数本来就是用数。用以体为本故存一。所以,50策,拿出1策放在旁边,象征太极。现在就开始拟天地而成卦。 用49策,进行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爻,十有八变成一卦。下面分别说明。 拟天地,就是模拟天地的行为。 左奇右偶。左阳又阴。男左女右。中国人尚左,这个就死记硬背吧。没什么可以解释的。 49策一堆,随机分两堆。左边一堆代表天,右边一堆代表地。这里拟天地起源,太极分两仪。 卦一以象三。就是拿出1策,以象征天地人。这里需要以拟天地为线索。按易理:天地交感,天向地提供智慧,地提供身体,由地孕育而生人。拿出的这1策,需要从象征地的右侧一堆取出,才象征人。 拿出1策之后,天策,地策合在一起为48策。(巧合八卦,每卦六爻合48爻) 48策,可以分解为:4×12=48;就是说有12个4策。 第一:去三而用九。意思是: 所去之策:4×3=12策 所用之策:4×9=36策 以当乾之三十六,阳爻也。
所去之策:4×5=20策 所用之策:4×7=28策
所去之策:4×6=24策 所用之策:4×6=24策
第四:去四而用八。意思是: 所去之策:4×4=16策 所用之策:4×8=32策
揲筮过程,是揲四的过程。这种操作会出现以上四种情况。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揲筮演策的数理就一清二楚。揲四,源于体以用为本而去四。揲四之余数,象征闰,为多余而不用,即为所去之策。揲四所得之策,为所用之策。 七九为阳,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变也。六为阳之极数,数极则反,故为变也。用九,用六就是《周易》乾坤两卦之用九和用六。 关于震巽无策,古人认为:“震巽无策者,从当无用之数。天以刚为德,故柔者不见;地以柔为体,故刚者不生。是以震巽不用矣。” 说了一大堆,比较难理解的是为什么36策(36爻)当乾为用九;28策(28爻)当兑离为用七;24策(24爻)当坤为用六;24策(24爻)当坎艮并上卦8阴合32策(爻)为用八。而用九当乾,用七当兑离,用六当坤,用八当坎艮。为什么震巽无策? 古人解释的思路:天体为日月星辰,分别对应乾兑离震。天体数为四,其用数为三,存一不用。所以乾兑离为用,震无用。应天象:天上日月星可见,辰为除了日月星之外看不见的一切。地法天。地体为水火土石,分别对应坤艮坎巽。地体数为四,其用数为三,存一不用。所以坤艮坎为用,巽无用。应地象:水火土为用,而石为水火土之结也。 如果上面的说明不能理解,还可以认为,震巽是没有必要出现的。我们可以形象的说明:做八卦模型,只要做出六个即可。艮和震模型一样,兑和巽模型一样。所以,只要有艮兑,没必要再多余做出震巽的模型。 在古人的观念中,乾变,当首先从最下一爻变起,当为巽;坤变,当首先从最下一爻变起,当为震。六十四卦,乾变当先姤,坤变当先复。 数理比较难理解,如果不明白就忽略,或者死记硬背。不要企图非搞明白不可。经过一段时间,随着学问的日积月累,然后回过头来在看时,也许就很容易明白了。读书一定记住,看不懂越过,继续看能懂的部分。有拦路虎,绕过去。 拟天地而成卦的数理,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几乎涉及所有《周易》数理。推数定卦,拟天演数过程,就是与所问事情关联的过程,古人认为是天人合一过程。其机理,是人事法天道。下面我做二点提示,大家可以体会其易理。 四营成一变,基于天的体数为四。四能成体,成体才能成物。有物才能成事。 三变成一爻,基于天的用数为三。变是用的功能发挥。 北荒来客 2019.11.1 |
|
来自: 昵称2959563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