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向是股市行情的直接推动,这两年我们看到了A股投资者结构变化对行情的推动。 展望2020年,外资的资金流入会弱于2019年但仍然是重要力量;场外的产业资本的增持/举牌会抵消解禁带来的潜在减持压力;理财子公司逐步从承接压减规模过渡到新发产品,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增量;注册制深化改革,推动创业板与科创板再融资数量,不过平均金额变小,虹吸效应有限。总资金净流入在8000亿左右,上述多重资金流入在二季度的共振可能较大。 增量资金算法的差别:流量法与存量法在时间尺度上不同,结果有异。 增量资金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公允价值波动较大的资产,难以有一个严格的概念衡量增量资金。一般来说微小的流量成交,就会带动较大的存量资产估值。不同时间切片计算的资金流入在数量级上会有所差别,但方向差别不大。 外资:2020年大概率无指数纳入的背景下,北向资金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 1)主动配置型资金从“低配A股”逐步提升至“标配A股”; 2)直接挂钩中国股市的被动型ETF产品的发行以及相关流入的资金。预计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为3000亿人民币。 产业资本:场内减持与场外战略增持接近抵消,净增量在480亿。 场内产业资本净减持:根据减持新规放开与未来的解禁规模,预计2020年减持计划/实际减持规模/增持量分别为5397亿/3778亿758亿,重要大股东净减持规模为3020亿元;场外产业资本增持:基于国有资本充裕、PEVC重新关注已上市低估值公司,预计2020年会增持3500亿,相较于2019年增长900亿元。 理财子公司:对股市增量资金流入600亿,基金类流向为800亿。 银行理财子公司在2019年主要的工作还是在于承接银行表外理财压减的规模。预计明年理财子公司新发速度会有所提高,股票类产品占比也会提高。预计2020年理财子公司贡献股市资金流入在600亿,基金流向为800亿。 保险与社保:保费增长,政策支持,资金净流入在3600亿。 预计2020年保费收入偏于保守在11%,政策频繁喊话支持险资长期资金入市支持,预计保险资产权益比例从9%增加到10%,预计有效资金流入在3000亿左右。社保基金与养老金体系预计在600~800亿元。 公募、私募、股票回购净贡献;杠杆融资、散户变化不大: 公募:净发行增长,仓位微降,资金流入1500亿;私募:绝对仓位中枢回归,资金微增200亿;股票回购,增量1800亿。杠杆融资与散户资金流向增量贡献十分有限。 股权融资:科创板放量,新证券法推动创业板改革,净融资虹吸效应在4000亿。 创业板可能与科创版形成一定此消彼长,但是总和再融资规模仍在提高,其余再融资渠道对A股二级市场投资人虹吸效应有限。 风险提示: 方向更加重要,难以剥离公允价值的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