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一点我对读书和写作的浅见 | 作者:清风

 读书与思考2 2020-01-10

豆果知识 昨天01:33

世界上有两种书,一种是教科书,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一种是社会书,内容无限,喜欢看,而且读得进去,纯粹是爱好和消遣。

时下有很多同志在说起生活爱好的时候,动不动就说最喜欢读书,好像很有品位很高大上似的。我对此从来不以为然,我认为读书并不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事情,它无非是人们更加深刻认知世界、感悟人生的一个过程。

世界上最高尚的行为恰恰是对家人好,对朋友好,对周围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尽己可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书籍者,无非文字之载体;文字者,无非思想之载体。学生时代经常听到老师批评某些同学的文章像流水账,今日想来,这种批评是相当不恰当的。只要思想正确并且能够叙事明白,流水账也是相当的难能可贵。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只要是领导讲话,从来都是一套一套大段大段的排比句,我总结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空洞无物,二是繁琐重复。说白了,基本上都是扯闲篇,没话找话。一篇讲话,一篇文章,文采恰恰是最次要的,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任你华章丽句、绝妙佳言,也不过是一张徒有其表的美丽画皮。思想较之于文采,犹如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思想较之于文采,更如魂灵之于肉体,一个失去了内在灵魂的人,与一具行尸何异?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朝代,文学艺术水平达到了划时代的顶峰,那就是宋朝,宋朝的开国是通过陈桥兵变在马上得天下的,所以历来对武将心存忌惮,唯恐效仿之。在古代的中国,历朝历代中惟宋朝最是重文轻武,对文官向来是尊崇有加,汪洙编纂的《神童诗》有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这个现象的生动写照。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更是亲执御笔为天下学子写下了《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常向窗前读。这篇文章说白了就是让人们多读书,能够学而优则仕,那就金钱美女什么都有了。所以宋代的学子特别喜欢诗词吟咏,每天沉溺于一种靡靡之音,而全然不知富国强兵为何物,“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便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宋亡于元的根本原因。

文章者,喻事明理,表情达意也,必先自感然后以感人。我们写文章,不是为了应景,不是要做文字的奴隶,而是要溢真情于笔端,是要最真实最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所谓恣意酣畅,淋漓尽致也。岂能曲意逢迎、背离本意写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呢?岂不要违背良知、扭曲心灵甚或要脱离人的原始本性?

学生时代,多半要写命题作文,在一个固定的小框框里翻筋斗绕圈子,备受束缚,颇不舒爽。而今有自由自身者,尽可随心所欲,肆意挥洒。何以为文?盖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有所向,乃下笔有言也。

文有何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应用;或单一,或相杂;或浅显,或枯涩;或粗鄙,或细腻;或高雅,或媚俗;或华丽,或朴实;或直白,或隐晦;或序整,或杂乱;或繁或简,或褒或贬;或喜或忧,或梦或醒;或神或鬼,或天或地;或庄或谐,或讥或骂;或颂或捧,或讽或嘲;或有内涵,或无厘头;或长相思,或短相忆;或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或娓娓道来,涓涓细流;或长篇大论,或温馨小文;或浅显明了,或博雅精准;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或横视中外,或纵观古今;或花草鱼虫、走兽飞禽,或百态万象,日月星辰,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尽可为文也,古今从无定式。

文之最贵者若何?惟一字——真。

文章五要

一、读书,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件好事即是读书,要古今中外,无所不涉,侧重历史,古典文学,使自己日益丰富;

二、练笔,小到随笔杂记,大到诗词歌赋,日耕不辍;

三、修改,不停地改,发表了还要改,到死都要改,须知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历史上,下笔千言不改一字的故事多了,99%都是传说;

四、交流,要吸收别人的好东西,学到别人的写作技巧,看别人如何把握逻辑,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排章布局,要经常和比自己高明的、最起码某一方面比自己高明的人当面交流,当面争论,使互相拍砖成为一种常态,不要怕丢人,不要怕失面子,自己其实什么就不是;

五、气魄,纵观古今,横视中外,天地万物,尽揽于心。人要有大胸怀,大气魄,方有雄强之大手笔,方有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睥睨天下之文章!从战略上要轻视,默念自己一定能够写好这篇文章,必成其文,必成其美,拔剑四顾,舍我其谁!从战术上要重视,具体动笔时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通篇架构,中心思想,段落起承,语法逻辑,乃至每句每字,标点符号,千番百度,万般比对,冥思苦想,改后再改,务使一气贯通,精准妥贴,使人阅之欣然,酣畅淋漓,不致后人诟病。再采热加工冷处理法,弃置一隅,隔日再观,极尽苛刻,自我拍砖,始成文章。即便如此,但有灵犀,还要随时改动。

学贵有恒,学贵有疑,学以致透,学以致用。以上,与老中青朋友们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