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镇位于尉氏县的西南因临洧水而得名,历史文化名镇。 初知洧川是因为曾有一同学贯籍此地才得以晓得。此地方圆百里甚是有名。远处的大多数人估计也不知了。如今虽然网络媒体发达,但毕竟不是新晋人人尽知的网红景区。它的魅力更在于它的历史传说和保留下来古老的城墙及城隍庙等建筑...... 还记得17年处暑时节有幸一览此地历史遗留古迹,感叹自然之神奇建筑之美妙又多一份记忆在心底。 说起洧川其实还有几道特色的美食。一是洧川传统的锅盔,焖蒸、烘烤而成。外观白亮而泛金黄色,味道香酥松软。二是洧川的豆腐,据说能用麻绳串起来,热豆腐白嫩细软老少皆宜。还有味感浓香的洧川羊肉烩豆腐也是开封一道名吃。但对于这些吃食我都未及品尝,这里也给大家算作普及了解吧。 进入老街首先去了城隍庙,说是老街其实都是新近时期的民居建筑了,青砖老宅也不多见,只有城隍庙的诉说着它的古老。 据《洧川县志》此庙建于明初,历代均有修缮。解放前曾作为洧川县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对明代石狮与山门。。东面的是公狮子脚下踩着绣球,西面的是母狮子脚下嬉戏着小狮子,石狮雕刻看起来古朴厚重。根据东边石狮狮座前额刻有62字的铭文考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所刻),这对狮子已经近500岁了。但是底座字迹已经基本看不清了,也是难得的明代石雕作品。据说洧川城隍庙楼阁式的山门很高大,不幸毁于大跃进年代,现在的山门门虽经改造,但仍使用的是原木架结构,仍不失原有的灵气。 在说洧川的城墙,那可是很特别的。 洧川古城南门建于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南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砖石结构,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内侧城门券顶之上有一棵自然生成历经五百载的古柏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过往之人无不好奇止步仰首以观。与南门相对的北城门(现已经无存)券顶部生有一株古榆与南门古柏遥相呼应。因此洧川城号称城有百(柏)门,百米有余(榆)雅侃。以至于以为洧川城池有好大。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里的记载:盛唐时期,有一位小财主名为汪伦想结识李白邀请他来泾县游玩,但是汪伦无名怎么能请到李白呢?于是他根据李白的喜爱游玩赏景嗜酒的特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户酒家。”李白便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结此友谊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著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伟大诗篇。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就是南门花式城门,据说出过状元的县才允许建这样的形制,这是宋朝宰相吕蒙正(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墓葬在尉氏县朱曲乡北二里小寨村内)、明代翰林院修撰、理学大师刘理顺(刘理顺(1582-1644),字复礼,号湛六。原籍山西,明初迁尉氏。崇祯七年(1634)状元)两个朝代的状元留给洧川这片土地的特殊荣誉了。 另外值得一赏的还有洧川八景中的鸿台听月、阮林竹啸,尉氏县城东建于北宋时期的兴国寺塔。也是喜欢历史的人仿古探幽的好去处。 (鸿台寺) (阮籍箫台) (兴国寺塔) 2020.1.5 旅行看中国原创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