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一位皇帝。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国之君,李煜显然是失败的。 但在艺术上,李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精书法、绘画、音律,而且诗词造诣极高,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词含意深沉,句句哀婉凄绝,首首精美绝伦,深得后人喜爱,因此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煜为什么当皇帝很失败呢?原因却恰恰是因为填词,他因为填词荒废了主业,因为填词亡掉了国家,更因为填词丢掉了性命,最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那么,堂堂南唐国主,怎么会被敌国皇帝毒死呢? 原因就是一首词。 李煜的词是确实填得好,首首堪称千古绝唱,但最后却因为一首好词而死。 公元961年,也就是赵匡胤建立北宋的第二年,位于江南的南唐中主李璟去世,因为他的五个儿子相继被杀或因病去世,他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便中了头彩一样当上了皇帝。 然而,李煜继位之际,恰是北宋崛起之时,他感受到北方铁骑的强大压力,为求自保,李煜主动尊北宋为正朔,去掉国号唐,自降为“江南国主”,史称南唐后主。 作为一国之君,这样卑躬屈膝,也算是太掉价了,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改变赵匡胤灭亡南唐的野心。 974年,赵匡胤先后两次召李煜去开封,李煜担心扣押,以病拒绝。赵匡胤因此大怒,派兵进攻南唐。 李煜仍对赵匡胤心存幻想,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赵匡胤纳贡求和。 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铉到开封求和。 徐铉拜见宋太祖赵匡胤后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赵匡胤傲慢地说:“不须多言!江南本没有什么罪。但天下已成了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于是,马上派大将曹彬,率军进攻南唐。 975年12月,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去衣露体,肉袒出降,被俘虏至开封。 赵匡胤是个还算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曾经收复了很多小国,俘虏了很多国王,但他并未轻易开杀戒,对俘虏的皇帝下毒手。 赵匡胤对李煜也是如此,李煜投降后,赵匡胤封他为上将军,违命侯。名字虽不好听,但终究没有杀害李煜。 李煜被俘的第二年,赵匡胤就去世了,由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比他那位兄长,心肠更硬,手段更毒,无论对友对敌,皆是如此,他甚至连亲侄子、亲生儿子都给逼死了,何况李煜这样一个毫无用处的阶下囚? 尽管李煜当年也是个九五至尊的皇帝。 李煜原为君主,现成囚犯,自然不开心,亡国之痛便自然发诸笔端,一日悲痛伤心之余,便写下了一首《虞美人》,词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但辗转到了赵光义的案头后,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触动了赵光义敏感的神经。 一个俘虏还想复国?因此,赵光义一副“牵机药”,便把李煜这个昔日的皇帝、今日的“词帝”,送上了西天。 这就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背后的历史故事。 其实,不单《虞美人》,很多古典诗词背后都隐藏着精彩或悲壮的历史,因为,诗人词人们用自己的诗词,记载了他们在某段大历史变局中的经历和感受,有爱恨情仇,有亡国之痛,让我们欣赏经典的同时,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历史,并加深了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比如项羽的《垓下歌》就记载了楚汉战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公元前202年冬,项羽与刘邦交锋于垓下,项羽遭遇刘邦的“十面埋伏”,最后全军覆没。败局已定,项羽悲痛万分,面对爱妾虞姬,他悲壮的唱出了这首《垓下歌》。 随后,项羽在乌江边自杀。 又如杜甫的《蜀相》,记载了安史之乱。 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是杜甫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因为之前,唐朝暴发了安史之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山河破碎之际,杜甫盼望朝廷也能出一个诸葛亮一样能左右天下、稳定时局的英雄。 又如花蕊夫人的《奉召作》与记载了赵匡胤伐蜀。诗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徐氏,为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妾。965年,赵匡胤命王全斌率六万大军进攻蜀国,十四万蜀兵一溃千里,孟昶只得请降,花蕊夫人随孟昶被俘至开封。 到开封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纳入后宫,一次饮宴后,赵匡胤命花蕊夫人即席吟诗,她便吟了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对男儿不战而降的悲愤。 又如岳飞的《满江红》记载了靖康之耻。词曰:“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何谓“靖康耻”?1127年,因为北宋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导致金兵南侵,北宋上下不思抵抗,金兵借机步步进逼,北宋最后终于亡国。 开封沦陷后,徽、钦二帝等三千余人,全部被金国掳走,对于汉民族来说,这是不堪回首的奇耻大辱。 同样,吕留良的《题如此江山图》也记载了明朝的灭亡。诗曰:“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其为崖山之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吾今始悟作画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视昔昔尤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一首诗就是一段历史,一条诗词线就能串起一段历史! 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谁? 杜甫“去年潼关破,妻子隔久绝”是因为什么历史事件? 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飞将”到底是谁……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疑问,进入这些诗词背后的历史时,一首诗词就成了一串故事、一段传奇……如果这样,那么无论学什么样的诗词,学哪个时期的历史,读懂弄通,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今天给家长和孩子们推荐一套《跟着古诗词学历史》,这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包含百科知识、历史典故、作文素材,契合中小学生的刚需内容; 2、随书附赠144首必备常用古诗词,266道诗词习题辅助阅读学习,450 分钟动画视频课程,内容丰富,符合“轻阅读”学习走向。 3、古诗词里包含中国简史,有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并辅以故事、插图、互动、注解,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一首诗词一个历史点,从诗人、注释、讲解、赏析再到人物、事件、典故、古今对比,全方位、多维度构建孩子的历史观。 5、通过“个体解读”,以小见大,让孩子感知历史,建立家国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