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军队卫生员的日记----经络穴位

 溱湖之恋 2020-01-10

督脉经穴:《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长强龈交廿八寨,督脉有穴28个,起于长强,止于龈交

分部主治脑神志,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诸阳经

急热肛鼻脊柱排。督脉行脊中,入脑,主阳热、脏腑、脊柱诸疾

长强尾骨肛 门间,长强在尾骨端与肛 门中点

腰俞骶管裂孔陷,腰俞在骶管裂孔凹陷

阳关十六平髋量,腰阳关在第4腰椎下

十四命门平肋旁,命门在第2腰椎下,平第12浮肋

十三悬枢脊中央,悬枢在第1腰椎下

十一脊中十中枢,脊中在第11胸椎下,中枢在第10胸椎下

九椎筋缩七至阳,筋缩在第9胸椎下,至阳在第7胸椎下

六灵五神三身柱,灵台在第6胸椎下,神道在第5胸椎下,身柱在第3胸椎下

陶道一椎之下乡,陶道在第1胸椎下

七椎之下大椎取,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颈一椎下聚,哑门在第1颈椎下

风府一寸陷中央,风府在后发际上1寸,枕外隆凸下

脑户枕骨粗隆上,脑户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

强间后顶寸半量,强间在后发际上4寸,后顶在后发际上5.5寸

百会前五后七乡,百会在前发际上5寸,后发际上7寸

前顶囟会寸半长,前顶在前发际上3.5寸,囟会在发际上2寸,以上诸穴皆相距1.5寸

上星前发一寸按,上星在前发际上1寸

神庭五分发际上,神庭在前发际上O.5寸

素髎鼻尖陷中央,素髎在鼻尖正中

水沟人中沟上取,水沟在人中沟上1/3

兑端唇上沟下聚,兑端在上唇尖端

龈交上唇系带底。龈交在唇系带与上齿龈相接处

任脉经穴: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篇,据《素问·骨空论》记载: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会阴承浆起止停,任脉有穴24个,起于会阴,止于承浆

泌尿生殖肠腹病,任脉总任诸阴经,经脉过胸腹

宽胸理气强壮能。任脉可调脏腑诸疾

会阴两阴之中间,会阴在前后二阴之间

曲骨耻上毛际陷,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

中极关元及石门,中极在脐下4寸,关元在脐下3寸,石门在脐下2寸

相距一寸中线连,任脉诸穴位于正中线,相距1寸

气海脐下方寸半,气海在脐下1.5寸

阴交一寸脐下联,阴交在脐下1寸

神阙即为脐中央,神阙即肚脐

脐上六穴一寸量,任脉在上腹部诸穴皆相距1寸

水分下脘与建里,水分在脐上1寸,下脘在脐上2寸,建里在脐上3寸

中脘上脘巨阙历,中脘在脐上4寸,上脘在脐上5寸,巨阙在脐上6寸

鸠尾胸剑下一寸,鸠尾在胸剑结合部下1寸

中庭胸剑结合从,中庭在胸剑结合部

膻中就在两乳中,膻中在两乳之间,平第4肋间

玉堂紫宫华盖重,玉堂平第3肋间,紫宫平第2肋间

适平三二一肋中,华盖平第1肋间,中线上

璇玑天突下一寸,璇玑在天突下1寸

天突胸骨上窝中,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

廉泉舌骨上缘陷,廉泉在舌骨上缘凹陷

承浆颏唇沟中间。承浆在颏唇沟中央

手太阴肺经穴:手太阴肺经穴指手太阴肺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的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的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分别为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中府少商十一行,肺经有穴11个,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主治胸肺咳喘痰,肺主气、司呼吸,肺为贮痰之器

发热咽喉皮肤病。肺合于皮毛,主表,通肺系

中府云下一肋间,中府在云门下1寸,第1肋间

云门锁骨下窝现,云门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

两穴距中六寸偏,中府、云门皆在中线旁开6寸

天府肌间腋下三,天府在肱二头肌桡侧,腋下3寸

侠白府下一寸间,侠白在肱二头肌桡侧,腋下4寸

尺泽肘纹肌腱外,尺泽在肱二头肌腱桡侧肘横纹中

孔最腕上七寸边,孔最在腕上7寸,桡骨尺侧边

列缺腕上一寸半,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肌、腱之间

示指交叉茎突陷,简便取法为两手虎口相交,示指所指处

经渠茎突动脉间,经渠在腕上1寸

太渊掌纹动脉见,太渊在桡动脉搏动处,腕横纹上

鱼际掌骨中央边,鱼际在第1掌骨中点桡侧

少商拇指外甲缘。少商在大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指手阳明大肠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经穴。分布在食指桡侧,上肢背面的桡侧及颈、面部。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分别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商阳迎香二十藏,大肠经有穴20个,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可治头面五官窍,大肠经循行于头面、五官部,又称齿脉

眼鼻口齿热肤肠。阳明多气多血,主阳热

商阳示指桡侧边,商阳在示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

二间掌指本节前,二间在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

三间节后关节陷,三问在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

合谷虎口歧骨间,合谷在1、2掌骨问,第2掌骨桡侧中点

阳溪腕上肌腱陷,阳溪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偏历腕后三寸安,偏历在腕上3寸

温溜腕后去五寸,温溜在腕上5寸

池下四寸下廉看,下廉在曲池下4寸

上廉池前三寸边,上廉在曲池下3寸

三里二寸曲池前,手三里在曲池下2寸

曲池尺泽髁中间,曲池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中央

肘髎一寸肱骨边,肘髎在曲池上1寸,肱骨边缘

池上三寸乃五里,手五里在曲池上3寸

臂臑肘上七寸许,臂脖在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际边缘

适当下缘三角肌,

肩髃肩端举臂取,肩髃在肩峰前下方凹陷

巨骨肩尖骨缝隙,巨骨在肩峰与肩胛冈之间骨缝

天鼎扶突下一寸,天鼎在扶突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扶突喉旁肌中取,扶突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之间

禾髎鼻外平水沟,禾髎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

迎香唇沟翼中区。迎香在鼻唇沟中,鼻翼外缘中点

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线。在人体经络当中是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四十五穴宜记详,胃经有穴45个

起于目下承泣穴,阳明经从头走足

从头至足厉兑镶。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头面神志皮肤病,胃经起于头面,胃主中焦,为气机枢纽,主神志

气血痰热及胃肠,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多气多血,主热与痰

承泣眼球眶缘间,承泣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眶孔隙中现,四白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巨髎平鼻翼,瞳孔直下,鼻唇沟外侧

地仓瞳下口角边,地仓在口角旁4分

大迎肌前动脉陷,大迎在咬肌前缘,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咬肌隆起间,颊车在咬肌隆起处

下关下颌切迹前,下关在颧弓下,下颌骨髁状突前凹陷

头维四五旁中线,头维在额角发际上5分,中线旁4.5寸

人迎喉旁动脉动,人迎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动脉搏动处

水突迎舍两穴中,水突在人迎与气舍中央,胸锁乳突肌前缘

气舍胸锁两头间,气舍在胸锁乳突肌两头之间

缺盆锁骨上窝重,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

气户锁下正中行,气户在锁骨中点下缘

相去中线四寸平,胃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

库房屋翳膺窗接,库房在1肋间、屋翳在2肋间、膺窗在3肋间

相隔一肋乳中停,乳中在4肋乳头处乳根在5肋间

乳根乳下一肋处,

胸部十穴:

檀中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双乳的正中间,并且他和女性分泌的荷尔蒙分泌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具有丰胸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令肌肤越来越好,令女性越来越漂亮。

天池穴:天池穴的位置和女性乳头属于同一个高度,并且在于女性乳房的外围轮廓上面,建议每天都能够用大拇指贴在穴位上面,然后在乳房的外面进行按压,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胸部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胸部健康。

中脘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肚脐还有胸口的正中间位置,我们可以用手指在这个穴位的周围进行按摩,最好能够画圆的按摩方法,这样对于胸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神藏穴:神藏穴的位置在乳头所在的直线上方,也就是乳房稍微往上一些。这个穴位和女性的荷尔蒙分泌以及血液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鹰窗穴:鹰窗穴的位置在乳头和锁骨之间,也就是在乳头直线的正上方。另外,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最为直接的刺激乳房,保持体内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还能够激活荷尔蒙分泌的活化性,令乳房更加的健康。

期门穴:期门穴的位置在左右乳房的正下方,和第六根肋骨之间。按摩的方法和此番的按摩手法是一样的,都是用手指往下按压,并且转圈。这个穴位按摩之后能够很好的治疗肝炎,并且对于肋骨之间的神经痛也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这个穴位经常按摩还能够通乳,如果出现了乳房疼痛的情况,按摩期门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神封穴:这个穴位在胸口的两侧,也就是在胸口的正中间和乳头之间,也是进行转圈按摩效果最佳。如果出现了胸闷咳嗽的情况,按摩神封穴能很好的缓解不适情况。另外,日常对神封穴进行按摩,能够对心脏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乳中大包少泽穴:想要找到乳中穴位,首先我们就应该平躺下来,然后在乳头的中间就是属于乳中了。我们可以用双手的手指对这个位置进行转圈按摩,不仅能够令胸部更加的雄伟还有坚挺,同时对于性冷感的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按摩乳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大包这个穴位在我们的腋窝下面,并且距离俯下大约14厘米左右。按摩的手法依旧是选择转圈,能够很好的治疗肝炎还有神经痛以及胸部疼痛的情况。少泽穴的位置在小手指的指甲根部外边的地方,用另外一只手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想要最大的效果,最好能够转圈按摩。如果产后的女性出现乳汁不够的情况,这个穴位按摩能够很好的促进乳腺通畅,促进乳汁分泌。除此之外,如果出现了中风昏迷或者是乳腺炎这种疾病,按摩少泽穴也能够令身体更加快速的恢复健康。

不容承满与梁门,不容在脐上6寸、承满在脐上5寸、梁门在脐上4寸

关门太乙滑肉门,关门在脐上3寸、太乙在脐上2寸、滑肉门在脐上1寸

天枢正在肚脐旁,天枢平脐

外陵大巨水道量,外陵在脐下1寸、大巨在脐下2寸、水道在脐下3寸

归来气冲五穴平,归来在脐下4寸、气冲在脐下5寸

相隔一寸旁二行,胃经上、下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2寸,每穴皆相隔1寸

髀关髂下臀横纹,髀关在髂前上棘下,平臀横纹

伏兔膝上六寸平,伏兔在髌底上6寸

阴市髌底上三寸,阴市在髌底上3寸

梁丘市下一寸记,梁丘在阴市下1寸

犊鼻膝髌陷中取,犊鼻在髌韧带外侧凹陷

膝下三寸足三里,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旁1横指

再下三寸上巨虚,上巨虚在足三里下3寸

膝下八寸条口举,条口在上巨虚下2寸

条下一寸下巨虚,下巨虚在条口下1寸

条口向外二指许,丰隆在条口外1横指

却是丰隆穴当记,在膝与外踝中央

解溪正当足背上,解溪在姆、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高骨动脉当,冲阳在足背高骨动脉搏动处

皆在趾姆肌腱间,

陷谷跖骨结前方,陷谷在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

内庭次指趾蹼缘,内庭第2、3趾蹼缘后方

厉兑二趾甲角旁。厉兑在第2趾外侧甲角旁1分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二十一穴。

隐白大包廿一尽,脾经有穴21个,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遍治五脏生殖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血舌肠腹及尿频。脾主运化水谷,主血与水液,经脉至舌

隐白大趾内角出,隐白在大趾内侧甲角旁1分

节后陷中求大都,大都在第1跖趾关节前凹陷

太白肉际关节后,太白在第1跖趾关节后凹陷

公孙基底前下主,公孙在太白后1寸,第1跖骨基底前下

商丘内踝微前陷,商丘在舟骨结节与内踝连线中点

三阴交上三寸间,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

再上三寸漏谷是,漏谷在三阴交上3寸

泉下三寸地机现,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

胫踝后下阴陵泉,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后下

血海膝上二寸悬,血海在髌底内侧上2寸

适当股肌内侧头,血海正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

箕门海上六寸间,箕门在血海上6寸

冲门横骨动脉动,冲门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斜上七分中,府舍在冲门外上7分,中线旁4寸

腹结横下寸三联,腹结在大横下1.3寸

大横四寸脐两边,大横平脐旁4寸

腹哀横上三寸续,腹哀在脐上3寸

皆去中线四寸现,脾经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4寸

食窦适在五肋间,食窦在第5肋间

天溪胸乡周荣连,天溪在第4肋问、胸乡在第3肋间、周荣在第2肋间

四三二肋六寸远,脾经胸部诸穴皆旁开中线6寸,肋间隙中

大包六肋胁中间。大包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

手少阴心经穴:手少阴心经穴指手少阴心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分别为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极泉始来止少冲,心经有穴9个,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血胸神志舌难眠,心主神明,位于胸中,开窍于舌

痒疮热汗悸心痛。痛痒疮皆属心,心属火,主一身之阳

极泉腋下动脉动,极泉在腋窝动脉搏动处

青灵肘上三寸从,青灵在肱二头肌内侧,肘上3寸

少海横纹内髁中,少海在肘横纹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

灵道掌后寸半行,灵道在腕横纹上1.5寸

通里腕后一寸动,通里在腕横纹上1寸

阴郄腕后上半寸,阴郄在腕横纹上O.5寸

神门横纹骨陷中,神门在腕横纹上,豌豆骨桡侧

尺屈肌腱桡侧逢,心经前臂部诸穴皆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府在第4、5掌骨问,小指尖处

小指内角取少冲。少冲在小指桡侧甲角1分

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穴指手太阳小肠经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分别为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诊断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协助诊断的作用。治疗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和整体作用。

少泽听宫十九详,小肠经有穴19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耳目神热痛痒疮,小肠经至头面、颈肩,与心相表里

液病痈肿及头项。小肠主液所生病,属火

少泽小指甲桡缘,少泽在小指尺侧甲角旁1分

前谷掌指关节前,前谷在第5掌指关节前凹陷

后溪节后横纹陷,后溪在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

腕骨掌骨钩骨间,腕骨在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

阳谷三角茎突间,阳谷在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

养老小头近桡陷,养老在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

支正腕上五寸安,支正在腕上5寸

小海鹰嘴内髁陷,小海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肩贞腋后一寸上,肩贞在腋后纹头上1寸

臑俞贞上骨下当,臑俞在肩胛冈下缘凹陷

天宗冈下窝中央,天宗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平第4胸椎

秉风冈上窝中藏,秉风在天宗直上冈上窝中央

曲垣窝内将手挡,曲垣在冈上窝内侧端

胛冈二椎正中央,曲垣正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中点

外俞三寸胸一下,肩外俞在第1胸椎下旁开3寸

中俞七椎二寸旁,肩中俞在第7颈椎下旁开2寸

天窗结喉肌后方,天窗在乳突肌后缘,平结喉

天容肌前颌后藏,天容在乳突肌前缘,下颌角后方

颧髎颧下平鼻乡,颧髎在颧骨下凹陷

听宫屏前陷中央。听宫在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最全穴位大全: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睛明至阴六七行,膀胱经有穴67个,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脏腑神志皮肤病,膀胱经行后部背腰,纵贯脏腑

表证头腰筋痔凭。太阳主表,主筋所生病,经别至肛

内眦稍上是睛明,睛明在内眦上方

眉头陷中攒竹停,攒竹在眉头眶上切迹

眉冲直上旁神庭,眉冲在前发际上0.5寸,中线旁 O.75寸

曲差神庭旁半寸,曲差在发际上0.5寸

五处上一平上星,五处在发际上1寸

承光通天络却穴,承光在发际上2.5寸,通天上4寸,络却上5.5寸

相距俱是寸半行,膀胱经头部诸穴皆旁开中线1.5寸

玉枕挟脑一寸三,玉枕在枕外隆凸上缘,中线旁1.3寸

发上二五隆凸平,玉枕在后发际上2.5寸

天柱筋外发际陷,天柱在斜方肌外缘,中线旁1.3寸

自此去中寸半明,膀胱经背腰第一侧线诸穴旁开中线1.5寸

第一大杼二风门,大杼在第1胸椎棘突下,风门在第2胸椎

三椎肺俞四厥阴,肺俞在第3胸椎,厥阴俞在第4胸椎

心五督六膈俞七,心俞在第5胸椎,督俞在第6胸椎,膈俞在第7胸椎

九肝十胆十一脾,肝俞在第9胸椎,胆俞在第10胸椎,脾俞在第11胸椎

二胃三焦十四肾,胃俞在第12胸椎,三焦在第1腰椎,肾俞在第2腰椎

十五气海六大肠,气海俞在第3腰椎,大肠俞在第4腰椎

七关八小九膀胱,关元俞在第5腰椎,小肠俞、膀胱俞分别在第1、2骶后孔旁1.5寸

廿中膂廿一白环,中膂俞在第3骶孔旁1.5寸,白环俞在第4骶孔旁1.5寸

上次中下四髎穴,上髎在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第1骶后孔中,次髎在第2骶孔

骶孔之中最难决,中髎在第3骶孔,下髎在第4骶孔

会阳尾骨旁半寸,会阳在尾骨尖旁开0.5寸

承扶臀纹正中陷,承扶在臀横纹中点

殷门六寸腿中间,殷门在承扶下6寸

浮郄委阳上一寸,浮郄在肌腱内侧,委阳上1寸

委阳腘纹腱内缘,委阳在腘横纹外侧,肌腱内侧

委中腘纹正中陷,委中在腘窝中央

旁开三寸二侧线,膀胱经背腰部第二侧线诸穴旁开中线3寸

附分第二椎下藏,附分在第2胸椎棘突下,中线旁开3寸

三椎魄户四膏肓,魄户在第3胸椎棘突下,膏肓俞在第4胸椎棘突下

五六神堂噫嘻乡,神堂在第5胸椎棘突下,噫嘻在第6胸椎棘突下

七椎膈关九魂门,膈关在第7胸椎棘突下,魂门在第9胸椎棘突下

第十平胆为阳纲,阳纲在第1 0胸椎棘突下

十一意舍二胃仓,意舍在第11胸椎棘突下,胃仓在第12胸椎棘突下

十三肓门四志室,肓门在第1腰椎棘突下,志室在第2腰椎棘突下

十九椎下乃胞肓,胞肓在第2骶后孔中线旁3寸

秩边骶四三寸旁,秩边在臀纵纹头旁3寸

合阳委中下二寸,合阳在委中下2寸

承筋合阳承山间,承筋在合阳、承山之间,腓肠肌腹中央

腓肠肌中取承山,承山在腓肠肌腹下尖角凹陷

飞扬山外下一陷,飞扬在承山外下1寸

跗阳踝上三寸连,跗阳在昆仑上3寸

昆仑外踝跟腱间,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

仆参昆下跟骨边,仆参在昆仑下跟骨外赤白肉际

申脉外踝直下缘,申脉在外踝直下

金门骰骨下缘处,金门在骰骨下缘,外踝前缘直下

京骨跖骨粗隆主,京骨在第5跖骨粗隆下方

束骨跖趾关节后,束骨在第5跖趾关节后凹陷

通谷跖趾关节前,通谷在第5跖趾关节前凹陷

至阴小趾爪甲出。至阴在小趾外侧甲角1分

足少阴肾经穴: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廿七涌泉止俞府,肾经有穴27个,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五脏生殖泌尿汗,肾为先天之本,主二阴及生殖

妇科咳喘喉肠腹。肾主纳气,经脉至喉

足心凹陷取涌泉,涌泉在足底前1/3人字缝交点

然谷舟骨之下陷,然谷在舟骨粗隆下方

太溪内踝跟腱间,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

大钟溪后跟腱前,大钟在跟腱前,太溪后下

水泉溪下一寸现,水泉在太溪下1寸

照海踝尖下凹陷,照海在内踝直下

复溜溪上二寸边,复溜在太溪上2寸

交信复溜胫骨间,交信在复溜前5分

筑宾五寸在肌边,筑宾在太溪上5寸

腹部诸穴半寸出,肾经在腹部诸穴皆旁开中线0.5寸

横骨大赫并气穴,横骨在脐下5寸,大赫在脐下4寸,气穴在脐下3寸

四满中注肓俞主,四满在脐下2寸,中注在脐下1寸,肓俞平脐

相隔一寸循行逐,每穴相距1寸

商曲脐上二寸疏,商曲在脐上2寸中线旁开0.5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