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昵称5638494 2020-01-10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从1964年到1980年,贯穿3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从宏观上看,如果不算1964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之前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仅从1964年到1980年间,国家对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25.68亿元。通过三线建设,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交通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基本形成了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建材、钢铁等生产部门相互配套的体系,并且与地方中小企业连成了一个生产系统,同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生产指挥系统。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从微观上看,在铁路建设方面,从1964年8月中央决定修建成昆铁路、川黔铁路、贵阳铁路等6条铁路线算起,到1980年,三线建设共建成了成昆、湘黔、焦柳、襄渝、川黔、贵昆等铁路线,在使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络外,还使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同时,还配合铁路建设,建成许多公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为西部地区的矿产开发、产品流转、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创造了交通条件。

在国防工业建设方面,通过三线建设,我国在重庆地区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在四川和贵州建成了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陕西建成了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在西昌建成了卫星试验、发射中心。通过三线建设,将东北、华北地区老军事工业企业的一部分搬迁到西部地区建新厂,基本上达到了将重要军工企业“一分为二”的目的。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电子工业形成了生产门类齐全、元器件与整机配套,军民兼容、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体系。航天工业实现了地区配套,建成了完整的战略和战术导弹科研基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中心;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也在西部地区形成,在西部地区形成了几个歼击机、运输机生产中心,生产能力占全国航空工业的三分之二。船舶工业在西部地区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较高水平的核工业科研生产系统几乎全部放在西部地区。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方面,通过三线建设,在西部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基地、成都地区钢铁工厂、贵州水城钢铁厂等大型企业。新建了西北铜加工厂、兰州连城铝厂、兰州铝厂、冥河铝铁冶炼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和重庆西南铝加工厂。为了与国防工业配套,还建设了重水、炸药、树脂、橡胶、医药企业。

建成了西南炼焦煤基地,西北煤炭基地、平顶山、焦作、鹤壁等矿区;新建10万千瓦以上电站68座。241个机械工业工厂、研究所。设计院搬迁到西部地区后,又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124个,累计投资94.72亿元,占全国机械工业同期投资的53%。新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同时,新建了一批配套工厂,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军民结合的轻、重汽车批量生产的能力。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电机电器工业发展起来,建成了四川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东方电机厂,形成了80万千瓦成套发电机组的能力。轻工业方面,通过三线建设,造纸、制糖、制盐、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合成洗涤剂、塑料制品、皮革制品、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印染、针织、化纤、纺织机械等生产企业在西部地区全面铺开。其中5万锭以上的棉纺织厂有7个,大中型维尼纶厂有5个。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三线建设的建成,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的目的。以当时的军事格局和技术水平,中国具备了打不垮、炸不烂,能长期支持战争的牢固的后方基地。同时也达到了使国民经济布局大体合理的目的,并形成了地方工业的完整、配套体系。

回眸历史: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