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片沙漠| 沙漠徒步必须要知道的事

 户外探险杂志 2020-01-10


于我而言,对于沙漠最早的认知便是来自古诗词,而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王维的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之对应的印象便是粗犷和荒凉。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沙漠徒步,去沙漠感受不一样的风光,于是沙漠在脑海中的形象逐渐清晰、形象。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沙漠地貌多种多样,由风蚀垄槽所形成的雅丹地貌形态奇特,而由风蚀洼地积水而形成的风蚀湖,总能给人意外的惊喜。举目四望,茫茫天地间只有沙子,或高或矮的沙丘,脚下爬过的蜥蜴,突然间出现的湖泊,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愉悦,有着莫名的吸引力,满足好奇而又充满欢喜。

沙漠多为边界地带,有很多文化交流、碰撞的痕迹,一些历史遗址和多元化的人文特征及民族特色也具有很大的魅力。在清脆的驼铃声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尘封在沙粒中的神奇往事。

沙漠里只有沙子?

我们都知道沙漠广浩无边,但是却很少意识到,沙漠占地球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扩大。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化的土地,表面被沙覆盖,生存环境恶劣,植被和生物稀少,高温干燥,降水也少。

然而沙漠并不是只有沙子,或许正是因为沙漠里黄沙迷茫,所以那些偶然间出现的生灵和绿洲便显得弥足珍贵。沙漠中的动物大多白天躲在洞穴,躲避高温,夜间外出活动,而一些动植物也多是生活在绿洲周围或者是沙漠四周的半沙漠地带。

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部,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之说,加起来的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八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中国沙漠与戈壁分布图,图/baike.so

沙漠徒步危险吗?

随着进入沙漠的人越来越多,沙漠徒步的安全意识也被提上议程,那么,沙漠徒步有多危险呢?

沙漠,一眼望不到边,风起时,走过的痕迹很快便会被沙子埋没,很难找到水和食物补给,又要经历高温、昼夜温差大等考验,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危险。

但是相对高海拔登山、无人区徒步,好像沙漠徒步发生的事故会少一些,诚然,徒步穿越沙漠的人也不多,大都是体验性的徒步,但是依然大意不得。

2006年5月,一名来自北京的女驴友在穿越库布齐沙漠过程中中暑昏迷,后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2015年5月,两名大学生在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时失联,在他们穿越的第12天,救援队发现了他们,一死一伤。

不要温和的走进那片沙漠。

迷失方向缺水是沙漠中的最大风险,由此可能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快、中暑、幻觉等一系列问题。

迷路

如果是商业队,那么领队则会在前带路,不需要考虑线路问题。要是自己玩,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准备、导航设备不到位,则很有可能迷路。导航设备可以是GPS,也可以是地图指北针,甚至是手机下载的线路轨迹,但是前提是你得会用。

万一迷路了,要冷静,停下来评估当前情况,千万不要坐在或者躺在地上,因为阳光直射,地表温度会更高,尽量回忆自己最后一次的准确位置,在决定下一步行动前,最好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回去的路,就马上出发,一旦出发,要在出发点上做个标记或者留个便条,如果可能,最好找个地势高的地方认真观察。

需要救援的时候,一定最大可能的保存体能,设置求救信号:可以脱掉颜色最鲜亮的衣服,撑在高处,当然最有效的就是古时用的「白天用烟、晚上用光」,考虑到你可能找不到其他工具,那么携带一个日光信号镜,玻璃的发光距离长,而且比较醒目。

图/wikihow 

缺水

缺水是沙漠行进中的大忌,高温下容易引发脱水,这是很危险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个,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合理的补水,另一个则是如何在没水的情况下寻找水源

减少出汗量,穿好衣物和帽子,这样有助于减缓汗液蒸发,保持自己的行进节奏。喝水时牢记「少量多次」原则,首先解决身体不缺水,然后再说解渴的需求。晚上到营地后,再烧开水泡茶小杯慢慢喝,直到喝到尿意盎然,这种情况下,当天身体水分基本不会缺失了。

当然也不能过量饮水,容易导致低钠血症,即水中毒,所以当引用了大量水而没有尿意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如何在沙漠中寻找水源,这个要因沙漠而异,国内的沙漠地形受周边地址环境影响,地下水位高低均不同,以腾格里沙漠为例,地下水位较高,有400多个湖泊,常年有水的也有100多个,熟悉水源的一般都可以找到地下水。

无论如何找到水源,牢记饮用前一定要经过净化过滤后才可引用,否则容易喝到寄生虫,引起其他问题。而煮沸和用碘片消毒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有专门净化水的仪器。

遵循动植物的轨迹也是寻找水源的一个好方法,图/wikihow 

中暑失温

长时间在高温下行走,很容易引发晒伤、热休克,甚至是中暑。一般晒伤的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发红和疼痛,严重的可能出现肿胀、起水泡,甚至引发发烧和头疼等症状。而热休克则会导致大量出汗、颤抖,甚至会有呕吐和昏厥,需要进行降温处理和补充电解质,中暑应被视为严重疾病,应尽快服用药物,并进行降温处理,否则会有致命风险。

在沙漠中暑可能很好理解,很多人也都会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沙漠失温,考虑的人却会少很多。2016年清明的时候,腾格里沙漠遭遇大雪天气,很多人由于准备不充分,引起了失温。

沙漠本身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天,失温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出发前一定要看好天气,做充足的准备,并养成带救生毯的习惯。

沙漠徒步会遇到沙尘暴吗?

相信北方生活的朋友对沙尘暴都不陌生,那么沙漠中的沙尘暴会是什么样子呢?简单来说,沙漠中的沙尘暴分为四个等级:扬尘、沙尘、沙尘暴和黑风暴」,而当最严重的黑风暴发生时,大白天也只有3、5米的能见度。

沙尘暴发生的几率很低,而且以扬尘为主,基本不会影响正常行走,需要做的就是戴好防风镜、口罩、头巾等防沙措施。

当有沙尘暴时,一般气温也会降低。如果在行进过程中遇到沙尘暴,商业俱乐部一般把后勤车辆聚在一起挡在来风一侧,背包挡在车底盘下面,人躲在车后。如果在营地随缘赶上了,加固帐篷,把一切个人物资放在帐篷里,坐里面等沙尘暴平息。

除此之外,长距离沙漠徒步还可能出现体力衰竭、出现幻觉,甚至是夜间被毒虫叮咬的可能性。

出行时准确、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体能,选择与之匹配的线路。

沙漠徒步技巧

按照「意识大于技巧,技巧大于装备」的思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让你更加轻松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既然是徒步,那么一些通用的技巧在沙漠也是适用的,比如调整好节奏和呼吸调整背包背负系统及时补充水、能量及电解质注意休息等。

当然,沙漠作为一种特殊地形,对技巧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服装:做好防晒、防风、防沙处理。穿高邦徒步鞋,穿透气速干的长衣袖,戴墨镜(护目镜),口罩,减小皮肤的暴露感。戴帽子保护头部,围巾护住颈部。

线路:选择迎风面靠近沙梁上部行走。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的沙漠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

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走起来会轻松很多。背风面的沙坑比较软,走起来比较麻烦。遇到障碍物时,要选择绕着过而不是越过,遇到陡坡时不要直上直下,要走之字线路以防止过度消耗体能,尽量沿着峡谷和沟渠走。

行进:携带登山杖,并且带上雪托,这样可以减小对沙面的冲击力,减小膝盖负担,提升行进效率。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保持干爽:尽量让自己少出汗,在阴凉处脱下鞋袜晾晒一下,保持足部干爽。

沙漠徒步装备注意事项:

1、徒步鞋鞋面要求全皮面无网眼,带上沙套(越野跑沙套);

2、为了防晒,带速干排汗带帘的渔夫帽或鬼子帽至关重要,配喷雾防晒;

3、检查「五大件」:庇护所(帐篷、救生毯)、水、火(镁棒或打火石)、信号(口哨或者一块镜子)和急救包;

4、手电筒、手套等其他徒步装备。

国内有哪些适合徒步的沙漠?


天漠

天漠距离北京仅90公里,是一片占地约1300亩,是一个袖珍版的微型「沙漠」,很多影视剧先后在这里拍摄,成为北京人走进沙漠的第一站。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沙漠地形多变,大小沙梁综合交错,适合休闲穿越,没到假日,便会有很多自驾、徒步团队前往,开发很成熟。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其中的巴彦诺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漠中的湖泊有100多个,以流动沙丘为主,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交错分布。曾因德国探险家鲍曼发表的《巴丹吉林沙漠》轰动一时。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介于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与丹巴吉林沙漠中间隔了雅布赖山,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腾格里沙漠地下水位高,有湖泊400多个,每年的3中旬和11月中旬都有大量的候鸟迁徙。因为特有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腾格里的沙子是黄色的,下过雨后的沙子层次感很分明。

什么季节去合适?

就腾格里沙漠而言,每个季节都各有特色,哪个季节去取决于你想看到怎样的风景。

候鸟迁徙:3月中旬和11月中旬;

看花:5-7月,有马兰花,桃花,沙枣花等;

凉爽舒适:8-9 月,为雨季,下一场雨就要穿外套了;

冰与火的结合:1—3月,一下雪,沙丘都变成了雪山。


撰文/阿尔法

供图/宁夏触及巅峰户外探险、脚印户外、山索体育

你还知道哪些好玩的沙漠,欢迎留言分享。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大漠血脉|西域风光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铁桩|铁血男儿,生于荒漠草原,活在碧浪之尖

山野医学:失温,一种容易被“救”死的病

不会这些徒步技巧,40岁就要和户外说拜拜!

《荒野猎人》:那些小李子秀过的生存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